06.26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今天,家庭教育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感到疲憊不堪,孩子不時陷入痛苦絕境。

是什麼把我們引入了這樣的困境?

為什麼我們家裡的電燈依然亮著,我們家庭教育的智慧之燈卻滅了?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一個口號,讓父母輸在了起跑線上:

自從中國的教育產業化,教育領域也衍生出一個流行口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彷彿一夜間,這個十字的口號,像風一樣傳遍中國大陸,也把無數家長吹亂了陣腳。在這個口號引導下,很多家庭收穫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和焦慮。

有三位家有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年輕媽媽說:“我們是失敗的媽媽!”第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第二位媽媽說:“我的孩子有一天逃學了。”第三位媽媽說:“我孩子成績不夠優秀。”

一個七歲的孩子,剛剛步入校門,開始全新的學習生活的時候,為什麼一道題沒做好,上課沒注意聽講,考試成績不理想,就被確認失敗了?而這個失敗不僅屬於孩子,而且屬於媽媽?

很顯然,她們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期就沒有仔細觀察過孩子的自我學習特點,所以上小學後,遇到一點兒小問題就惶惶不安,如臨大敵。這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帶給家長們的“後遺症”。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事實上,在我國大約有90%以上的父母們正在用不正確的方法教育著孩子:

第1把刀:太多的關愛,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嘮叨,使得孩子逆反對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預,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難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責備,使得孩子失去動力;

第6把刀:太多的遷就,使得孩子不知約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挾家長;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節儉;

第9把刀:太多的滿足,使得孩子缺乏快樂;

第10把刀:太多的溺愛,使得孩子不能成長。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在東西教育思想的交融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這些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們對生命的理解,對兒童的理解,對其成長環境的理解與發現,對兒童自身發展之根本的重視,對以往家庭教育、父母管教態度的批評和質疑。在這些大家的思想與智慧中,我們得到了新時代做父母之根本。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父母根本之一:理解孩子與自我塑造

魯迅先生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一文中,批判了封建家庭教育中的“恩威”思想,主張父母應該少一點長者本位思想與利己主義,多一點義務思想與責任心。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他提出,家庭教育中,首先要理解孩子,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世界,如果不理解孩子、不懂得孩子,一味蠻做,是不利於孩子發展的。父母的自我塑造,觀念洗禮,對自己的審視與重塑,是父母根本之一。

父母根本之二:在生活中完成教育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家庭教育不是功利的,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就是要給兒童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的條件,不是把外界的東西強迫兒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教育在生活中、發展在生活中、生長在生活中。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可惜,現在的孩子們,最缺少的是生活!作為父母,必須要做些努力,和孩子一起學會生活、熱愛生活,在生活中完成教育,是父母根本之二。什麼是生活中的教育?

生活中的教育就是陪伴、互動、溝通,是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是人與人彼此間,思想、觀點、性情、習慣的融合與影響。而生活中的教育,只有在對彼此的尊重中才會發生。只要有生活,教育即在,兒童時期的教育,在家庭中,在生活中,在對生命力的尊重中,孕育,生長……

父母根本之三:幫助孩子建構人格

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教育家阿德勒認為:五六歲時,兒童的人格發展已經完成了80%。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存在的,他們有自己的願望,看不見、摸不著,但至關重要,並且與孩子的智力發展同步。也就是說,人格發展在兒童早期就基本完成了,中國老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非常有道理的。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所以,幫助孩子建構人格是父母根本之三,也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我們要重視孩子學前的童年生活經驗,讓孩子能有某種程度的自主權,同時不忽略潛意識對孩子產生的無形影響。

父母根本之四:懂得如何愛孩子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人是自己的主人,只要有不錯的成長環境,人必定會朝著“向上與向善”的方向發展,而不斷地自我瞭解,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最終能達到實現自我的境地。

就孩童而言,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若能給予孩子尊重和接納,協助孩子更清楚地認識自我,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並且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必能積極發揮孩子潛能。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他們能否開花結果,做最好的自己,是需要在童年有一片良好的土壤,這個土壤就是父母恰當的愛。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所以,懂得如何愛孩子,是父母根本之四。比如,懂得孩子在童年早期最核心的發展是對“自我”的建構,這是孩子人格、認知、能力、習慣等的基礎。而孩子“積極自我建構”的最重要土壤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環境是父母。

所以,對孩子智慧的愛,不是灌輸、要求、教授,而是父母懂得接納,尊重、允許、理解,不斷提升愛孩子的能力。

父母根本之五:言傳身教和創造環境

近代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和陳鶴琴認為:

要重視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要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不做太過複雜的安排,最好一次學習只有一個明確目標,並且為一個目標提供和創造相匹配的環境。

好習慣,是在榜樣和環境中孕育和紮根的。所以,言傳身教和創造環境,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是父母根本之五。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父母根本之六:修正親子關係

西風東漸的影響下,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對中國傳統家庭教育開始反思和評判,比如,大家長的絕對權威,使家庭更多出現被教育者的服從和忍耐,傳統“父為子綱”的觀念使子女成為父母的附屬品。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但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親子關係,不是綁縛的關係,而是平等的關係。不作教育的獨裁者,不以自己的見識和習慣強制約束孩子的思想,就是要重新認識孩子、要用愛滋養他們的生命。所以,修正親子關係,是父母根本之六。

在東西教育思想的交融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這些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們對生命的理解,對兒童的理解,對其成長環境的理解與發現,對兒童自身發展之根本的重視,對以往家庭教育、父母管教態度的批評和質疑。

在這些大家的思想與智慧中,我們得到了新時代做父母之根本:先修己身,破除舊思想舊觀念,重新審視自己,自我成長,重新認識孩子,認識生命,重新建構知識結構指導孩子在兒童時期最重要的人格發展,提升自己的智慧,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重塑親子關係。

在生活中,創造一切有利於孩子能力提升,習慣養成的環境,認清自己的重大責任,兒童早期的教育,在家裡,在生活中。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作為家長,亦需要紮根,這是家庭幸福、成就孩子的必經之路。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脫離過社會,一直在受社會動盪變遷的影響和引領,每一種教育思想的提出,都包含著血的教訓和新的機會。

家庭教育就是在生活的體驗中不斷進步,在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中施展智慧,彼此影響和滋養。

家庭教育的學習者是父母,而受益者是孩子。

現代教育誤區的十把刀,刀刀見血,你無意中使用了哪幾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