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只有當社會狀況達到了可以辨認、可以檢測的程度時,真相和新聞才會重疊。

——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

昨天,關於黑公關的事情爆發了。

騰訊就黑公關問題,向公安機關正式報案,截止昨天中午,多名黑公關涉案人員已被警方刑拘,部分嫌疑人潛逃境外。

而就在同一天,今日頭條發佈聲明稱,近日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出現了超過12000篇對抖音、今日頭條進行造謠、辱罵的自媒體文章。目前發現了幕後操控的相關公司及具體執行人,已經就此向公安機關報案。

其實,早在上週,馬化騰已經發朋友圈向黑公關開炮,他說,本想一貫佛系忍忍就算了,但黑公關實在太猖獗,所以決定挖根源了。

事情源於6月20日騰訊公關總監張軍發的一條微博,吐槽赤裸裸的“黑稿”現象,“奉勸某些同行,做黑稿麻煩敬業點,起碼記得發佈前括號裡的話刪掉,要不然太不專業了”。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一直以來,黑公關都存在,做著“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事,其背後的利益鏈規模很大,還很有組織,往往由推手、槍手、水軍等多個部分組成。

那麼,騰訊和今日頭條報案的背後,黑公關究竟是如何運作的?黑公關究竟會對企業帶來怎麼樣的影響?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小巴採訪了幾位大頭,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秦朔

秦朔朋友圈創始人

應該建立黑公關的“黑名單”

只要有市場競爭,就有公關活動的需要。在社交化媒體環境下,競爭對手之間爆發一些“口水戰”,把對對方的質疑放在明處,也屬正常。

而黑公關則是指以惡意打擊對手為目的,以有組織、有步驟、有償製造和傳播抹黑對手的報道為手段,且片面不實、內容不專業、立場不平衡的一種幕後活動。它觸犯法律底線、道德底線、新聞工作專業底線。如果聽任黑公關充斥,不僅當事企業會遭遇不公,整個市場環境將劣質化,中國企業的整體形象和價值將大打折扣。

在互聯網、社交化、自媒體時代,黑公關有空前的發佈自由,而且成本很低,但因受私利誘使,沒有客觀持平的心態,所以其所發佈的企業負面消息,很多都似是而非,以偏概全,混淆視聽,為黑而黑。“噪聲”還可以不斷變聲,製造病毒式傳染的效果。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去年12月我曾呼籲,中宣部、國家網信辦、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等組織專門調查組,就互聯網公司競爭中的“黑公關、謠言、水軍”問題進行專項調查,並將結果公之於眾。

此次騰訊公司與今日頭條都就自己遭遇黑公關事件正式報案,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信號,就是互聯網知名企業已經被黑公關弄得煩不勝煩,苦不堪言。

我希望有關部門對騰訊公司和今日頭條的報案以及類似的案件高度重視,嚴肅調查,順藤摸瓜,抓出一批問題典型,公開披露,建立黑公關的“黑名單”,以儆效尤。不如此,行業的烏煙瘴氣會永無寧日。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宗寧

微電商專家

《格局逆襲》作者

當前制度下黑公關很難解決

黑公關的情況分為好幾種:1.發佈競爭對手的負面新聞;2.發佈競爭對手的造謠信息;3.媒體發佈企業的負面新聞敲詐廣告費。

黑公關的利益鏈比較簡單,要麼是敲詐企業,要麼是發佈負面新聞,會對企業的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是發佈虛假內容,尤其涉及私生子、外遇之類,會對企業和創始人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面對黑公關,企業一般採取澄清、闢謠的手段比較多,因為企業也不願意得罪媒體,但這次今日頭條和騰訊遇到的黑公關比較嚴重,就動用了司法的力量。

目前,騰訊發佈,已經有涉案人員被警方刑拘。在我看來,被抓的人,目前應該是擴散負面消息的原因,屬於擾亂社會秩序。

而作者本人目前看好像沒有被抓,換句話說未必寫起批評文章就是黑公關。但是出於各種目的擴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我印象中,2013年,《每日經濟新聞》和360之間的案件就鬧得很大,當時,《每日經濟新聞》發佈了《360黑匣子之謎——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為主題的涉案報道,對360公司的經營造成了較大影響。

後來360公司將《每日經濟新聞》訴上法庭,一審法院認為涉案報道誇大事實,引導讀者對尚無定論的問題產生確定性結論的做法,構成對奇虎公司、奇智公司名譽權的侵犯。最後,《每日經濟新聞》向360致歉,並賠償150萬元。二審宣判,涉案報道超出監督界限。

當前制度下,黑公關這個事很難解決,因為第一是界定不容易,第二是企業競爭難免有摩擦。只能呼籲大家不要把精力放在黑公關上,更不要造謠杜撰。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常東嶽

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

(杭州)律師事務所行政主任

黑公關的前身是網絡水軍

我們很容易被黑公關利用成為推手

近日,騰訊和今日頭條兩位互聯網流量大佬不約而同地就黑公關問題向公安報警了。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兩位流量大佬的報案行為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故事,我們無從知曉,但明眼人應該很容易從這種反常現象看出:這兩位互為競爭對手的大佬又在掐架了。

對錯且不論,兩位大佬都遇到了黑公關,倒是證據確鑿。何為黑公關?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抹黑對手、打擊對手的惡意公關。

黑公關是一個和互聯網伴生的一直存在的問題,前身其實就是網絡水軍。從法律層面分析,黑公關的公關文章本身因為內容不實且有打擊競爭對手的惡意,必然會涉及造謠、誹謗等法律問題,還可能涉及侵犯名譽權、不正當競爭等法律問題。

因為網絡的開放性,黑公關的存在,必然會對廣大受眾造成誤導,使受眾對攻擊對象產生錯誤的評價,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導致企業流量爆減甚至經營陷入泥淖。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因為關於互聯網相關的立法滯後,企業一旦遭遇黑公關,很難有特別好的維護手段,除了發聲明自證清白,而自證清白因為缺乏公信力,又未必能夠起效。

弱的企業往往被黑公關打擊得生不如死,強的企業則會選擇以暴易暴的方式去黑公關對手。後果就是網絡環境被攪和得亂七八糟,留給吃瓜群眾一地雞毛。

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假新聞假消息,也讓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被利用,成為壞人推波助瀾的推手。

還大家一個清平的上網環境,不僅是國家的義務,更是考驗互聯網企業的良知——因為互聯網企業相比普通人有更強的能力去甄別真偽,去引導受眾直面真相。

在互聯網相關的立法和執法完善之前,不妨多給互聯網企業一些審核義務,從源頭上對其平臺發出的新聞和消息審慎核實,儘可能不給黑公關生存的土壤,或不失為一個辦法。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望月

科技專欄作者

自媒體人

過往企業狀告自媒體

大多以企業勝訴告終

今日頭條和騰訊分別就黑公關報案,不過是一種表態,既是“頭騰大戰”的一個小環節,又是對一些媒體自媒體的震懾——黑我們可以,別沒有原則和底線,我們是會發飆的。

在我的認知中,黑公關大抵有兩類。

一類是專業黑。一般的套路就是專門寫別人的負面,然後坐等對方上門公關,付費刪帖或者建立聯繫之後,下次再寫正面之類的,這類操作前幾年在小範圍內比較流行(這裡我就不舉例了),最近倒是鮮見。

另一類就是承接黑稿。比如A公司想黑一把B公司,自己直接出手容易落下實錘,那麼就通過一些第三方代理公司找媒體自媒體來寫或者發,稍微有點逼格的媒體自媒體要麼不屑於寫這樣的稿子,要麼就是要價很高,所以一些黑稿往往漏洞百出。

今日頭條和騰訊都報案了,黑公關對企業傷害有多大?

對企業來說,難免會有負面,這些負面被競爭對手找人無限放大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前提是要有實錘,如果是證據確鑿,或者是單純的觀點,那麼是沒什麼辦法的,但如果說是捏造事實,或者是為黑而黑,則可以訴諸法律。

過往的許多企業狀告自媒體的,大多以企業勝訴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