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地球的壽命還有多少歲?

晨晨WA19979


地球已經存在46億年了,它的壽命還有多長,也許它會一直存在太空中,地球壽命來自外界影響大些。首先就是太陽的影響,有科學家推測太陽還有50億年壽命,到時太陽會變成紅巨星,這時太陽不會再發熱,沒有了熱源地球一切就終結了,會變成一顆冰冷的冰球,可能會偏離軌道遊走,這時的地球沒有生命存在地表變成冰殼。




排除外界影響地球,人類的活動資源消耗也加速地球的衰弱,如果沒有節制的消耗下去,有一天能源耗光了,地球就會變成荒蕪的星球,文明紀元會結束地球會回到原始狀態。



地球壽命是目前人類推算的,它還有多久的壽命?這個誰也沒法給出準確答案,如果地球某一天遇到一個黑洞出現在邊上,它就會被黑洞吞噬消失在太空中。



地球壽命到期時,它內部的放射元素衰減是地球的動力,這些活動可以讓地心有4500度的高溫,有一天這個沒了就沒有動力了,地心會變冷成為冷凍星球,有科學家推算說還有85億年壽命,到時地球會成為一個死星。


愛養花


施鬱(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地球是太陽的行星,它的未來也取決於太陽。

11億年後,太陽的亮度將增加10%;35億年後,將增加40%。 地球表面溫度增高,二氧化碳的循環加快,濃度降低,幾億年後,植物將無法生存。相應地,大氣中氧氣缺少,動物也將不能生存。再過幾十億年後,地表的水也沒有了,全球溫度達到70度。

50億年後,太陽將成為一個紅巨星(恆星演化的後期,質量輕,體積大),膨脹為1.5億公里,是現在的250倍,但是質量減輕30%。地球將會轉移到距離太陽2.5億公里的軌道。如果那時地球上還有生命,也會大多被太陽的巨大亮度(達到現在的5000倍)消滅。最後,地球的軌道會衰減,進入太陽大氣被燒燬。

所以地球大概還有50億年的壽命吧。

60億年後,太陽也會燒光。

不過,在那之前,人類極可能已經擴散到整個銀河系,使用所有恆星的能源。所以到那時,太陽系的滅亡也許類似人們看到自己的祖籍所在某個村子被高速公路取代。

不過,人類的文明真的能夠這樣生存下去嗎?如果地外文明也都能夠這樣長久存在,那麼也許地外文明就應該有很大的幾率被我們發現。

根據某個有關地外文明的公式,如果銀河系裡只有我們這個文明,這是因為地外文明的平均壽命大概只有1萬年。 如果地外文明的平均壽命是1億年,那麼銀河系會有10萬個文明。那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他們? 這可能是生命的演化需要漫長的時間,大概40億年。在發達的大腦演化出來之前,大多數恆星已經變為紅巨星。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說地球有“壽命”其實是不恰當的,只能說它能繼續承載生命的期限。

這麼來看的話,地球的“壽命”取決於太陽這顆恆星,因為它才使地球有了適宜的溫度、陽光與水,因為有了它才有了空氣,生命不能離開太陽。

而太陽有著自己的演化週期,與其它恆星一樣,不過像太陽這樣的小質量恆星有著大致相同的演化步驟。

從目前的主序星階段過渡到紅巨星階段,過程中拋撒外殼物質,形成行星狀星雲,最終在核心處留下一顆緻密的、質量龐大的(在拋散過程中,質量損失有限)白矮星。

白矮星不再通過核聚變釋放能量,在初生時,溫度極高,表面溫度一般在數萬攝氏度以上,白矮星能一直散發著熱輻射長達數十億年,最終將變成一顆不發光、冷的黑矮星。

由於宇宙尚且年輕,目前仍沒有發現黑矮星的存在,所以,黑矮星還只存在於理論中。

不過對於地球而言,承載生命的大限將在二三十億年之後到來,屆時,紅巨星巨大的體積將極度的靠近地球,海水將被烤乾,地球表面宛如一個熾熱的煉獄,不再適宜生命生存。

所以,人類必須要在今後的二三十億年間裡發展科技,逃出太陽系,才能繼續繁衍下去。


科學船塢


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首先像題主描述的毀滅方式,在我們可見的未來,是不會發生的。首先我們人類活動所利用能量部分還太少,我們利用的大部分能量實際上源頭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即便我們使用了地球上的礦物,但是實際還是在地球上,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形態,也不會導致地球毀滅。可見的未來我們還會利用地熱能,但是即使我們不用,地熱一樣在耗散,我們並不會毀滅地球。就目前的人類活動水平,我們毀滅倒是有可能,毀滅地球還差得遠呢。

相信有部分朋友聽說過,地球壽命只剩下50億年的說法吧。這個說法的依據是太陽的壽命還有大約50億年。太陽在生命的末期會膨脹成紅巨星,星體半徑可能會覆蓋地球軌道,換句話說地球會被太陽吞噬,可不就是毀滅了。所以認為地球壽命還有50億年。

但是這個假設是存在爭議的,因為地球是否會被吞噬實際上是不一定的。因為太陽在生命末期,太陽會因為恆星風損失大量的質量,因此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行星的軌道會外移,所以太陽膨脹的過程中,地球早就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了,所以是否會被吞噬基於不同的假說結論是不同的。但是地球倖存的概率很低。因為軌道外移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數次與小行星碰撞,運氣不好的話,太陽還沒完蛋地球就先完蛋了。即便撐到最後,地球留存在紅巨星的邊緣,也會被快死的太陽拋出的物質摧殘。當然,也有可能最後太陽死亡,變成白矮星,地球還是倖存了,繞著白矮星運行著,不過可能性很低就是了。

不過,在未來的10億年左右,地球就要移出太陽系的宜居帶了,所以地球毀滅之前,我們要麼已經早跑了,要麼已經早完蛋了。所以地球毀滅真不是太要緊的事。


王企鵝


對於地球還有多長的壽命呢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地球大約還有50億年的壽命時間。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地球是太陽系本週期物質循環運動的組成部分,是太陽曆來持續核聚變燃燒過程,所釋放出龐大數量的塵粒物質,逐漸聚集積累形成現階段的體積和質量的表現結果,也可以說,地球是太陽衍生的孩子。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主體,掌控著太陽系物質週期循環運動的發展規律。


本週期的太陽,已誕生了約為50億年,依據相關科學家鑑測表明,太陽和太陽系正在處於中年的興旺時期,太陽餘下的核能物質還可以再光輝約為50億年,當太陽系到達50億年本週期物質循環運動結束時,太陽系太空間所有的衛體物質,都會迴歸到太陽的殘骸之中,實現太陽週期起點物質的總還原,給太陽系下一個週期的太陽輸入新鮮血液和巨大的能量,從而實現太陽系下一個循環週期之新太陽的誕生。


而地球在太陽系中的誕生,大約是在43億年前,當地球上的太陽塵粒流物質積累形成的體積與質量之直徑達到約為800公里或以上時,就會有穩定液態水體的自然形成,就開始會有單細胞生命的衍生,自那時起,地球才被認定正式誕生。


太陽孕育出地球這個孩子,有著其特殊的使命,能通過形成生物圈持續存在與進化生存的自然手段,實現太陽系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換,實現太陽系可燃能量物質的再生和積累,地球地核和地幔圈層中的核能物質就是充分體現。隨著時間之箭的不斷推移,地球的體積與質量會顯得越來越大,所累積在地核和地幔圈層之中的核能物質會越來越多,直到太陽系本週期的最後,與太陽殘骸合為一體,在實現太陽系週期物質總還原的同時,給太陽殘骸注入數量巨大的核能物質,共同組成太陽系下一週期的一個新的太陽。

由此可見,地球還有大約50億年的壽命時間,之後,會迴歸到太陽系本物質循環運動週期結束之前的太陽殘骸之中,實現太陽和太陽系物質週期性運動的無限循環。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可閱讀到我相關科學領域前沿上千個的原創答題,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地外天使


 地球的生命還有多久,如果不出現各種極端事件,地球的生命還有28億年。28億年後,地球會隨著太陽的變化而成為一顆紅巨星,地球上最後的生命將毀滅消失。

 基於對太陽和地球的未來演變,伴隨著太陽膨脹變成紅巨星,英國研究人員計算了地球生命的演變時間表。之前的研究模型認為地球將完全不具備存在生命的條件,但是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傑克-歐馬利-詹姆斯和同事表示,未來仍可能有生命體倖存於非常極端的環境中。

  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的10億年前,地球上將僅存單細胞微生物漂浮在熾熱的水池或者鹽水之中。這一計算模型預測了未來地球生命的進化演變,同時也暗示了環繞其它恆星的行星宜居性比之前預計的更具多樣化,提供了系外行星發現生命體的新希望。

  依據類似太陽恆星的不同體積和不同年齡,研究小組能夠預測簡單或者複雜生命形式在類太陽恆星系統中存在多長時間。詹姆斯說:“宜居性與其說是一顆行星的屬性,還不如說它是行星生命歷程的一個階段性特徵。”

  研究小組計算機模擬了地球表面不同緯度地區的溫度升高,連同地球軌道特徵的長期性變化。結果顯示當太陽逐漸衰老,對地球逐漸加熱,地球上的複雜生命體——植物、哺乳動物、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最終都在熾熱的高溫下滅絕消失。海洋蒸發,沒有水作為潤滑劑實現板塊構造運動,最終池塘蒸發僅殘留少量鹽水,而且只存在於高海拔地區、隱蔽洞穴或者地下深處。微生物能夠存活在池塘中的鹽水中,未來它們將成為唯一倖存下來的生命體,統治地球十億年,最終數量逐漸減少直至滅絕。

  該計算機模型顯示類似地球的行星在最初30億年前僅存在單細胞生命,複雜生命僅存在短暫的時期,之後伴隨著主恆星進入死亡階段,類似地球行星上的複雜生命都滅絕消失,只剩下微生物存在。


MYGIFT美吉元創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地球,是太陽系中由內向外的第三顆行星,它的質量大約為5.97×1024千克,平均直徑大約為6371km,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它是目前人類所知唯一一顆適合居住的星球,總人口有74.9億。曾經地球上存在過的物種多達50億,但是99%的物種已經滅絕。據統計,現今地球上存活的物種大約有1200萬-1400萬,有記錄被證實存在都大約只有120萬餘下的尚未被正式發現。

那麼作為唯一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地球的壽命是多少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地球本身的壽命。我們的地球,大約形成於45.4億年前,由形成太陽剩餘的氫分子云、冰粒、塵埃所形成。大約45.3億年前,由於一顆大約為火星的大小及質量的行星的撞擊,使大部分地殼噴出,如此形成了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亮。那麼地球還能存在多久呢?研究認為,太陽將在50億年之後進入紅巨星的階段,屆時,它的半徑將會是現在的200倍,而地球將會因為潮汐的作用被太陽吞噬掉。這也就是說,地球的壽命大約也是剩下50億年。

接下來我們說說地球上的生命。在地球的早期,當時並沒有海洋,大氣層裡也沒有氧氣,並且有無數的物質不斷地對地球進行撞擊,這樣的環境是不適合生命的存活的。最早的生命大約在37億年前出現,但當時只是一些形成生命的基本細小分子。而後自7.5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地球總共經歷了5次生物集體滅絕事件。最後一次發生在白堊紀,這一次的滅絕事件,導致了不會飛行的恐龍和其他大型爬行動物的滅絕。那麼地球上的生命還能存在多久呢?按照理想的狀態,大約10億年後,太陽的溫度就將升高到一個非常高的狀態,這將會導致地球上的水無法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於地球表面,而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趨於滅絕。這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生命大約剩下10億年的時間。


科壇春秋精選


不出意外的話,地球至少還能再撐50億年。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時候,有些學者預測說地球可能距離太陽7800萬公里,很有可能掉太陽裡。但也有學者說,強烈的太陽風可能把地球“吹”的更遠;當太陽燃料耗盡的時候,太陽還會爆炸一次變成褐矮星;如果地球到時候還能躲過一劫的話,太陽就等徹底涼了。

科學家通過研究得出一個新的結論,很多年後,太陽輻射出的熱量變多,意味著地球會過熱,無法留住液態水。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用3D計算機模型,模擬了不同因素對地球居住性的影響,輸入了海陸空三種變量,得出了和以前不同的數字。根據數字,人類還要等10~20億年才有必要離開地球。這一研究結果對於人類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因為其運動軌跡與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

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是目前發現的星球中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地球亦作“地毬”。太陽系中接近太陽的第三顆行星,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是個三軸橢球體。周圍有大氣層包圍著,表面是陸地和海洋,有人類,動植物和微生物。


藍風24


地球還能活多久呢?這問題比較深奧!
科學家們認為,如果沒有外來因素的干擾,恐怕太陽會永遠存在下去,至於那時的環境條件是否適合人類生存那就不得而知了。可要是有別的外來因素干擾它,地球就隨時可能會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外來因素有那些呢?首先是外來星球的干擾或撞擊。自地球形成以來,她曾遭受過無數次外來星球的撞擊,雖然能存在至今,但也不代表未來不會遭受打的衝擊。其次是太陽,因為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且能左右地球命運的星球。太陽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必將殃及地球。據科學家推測,太陽當前正處於中年時期。幾十億年後,當太陽到了紅巨星階段,那麼地球將被這顆巨大的紅巨星吞沒。
除了太陽對地球的干擾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呢?當然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究竟地球將受到來自空間哪一方的打擊而遭毀滅?地球何時壽終正寢呢?我想,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我們人類一定會持續探究!


青花大雪


答:應該和地球已經存在的時間相當,大約50億年,不過那時候,地球肯定不再適合生命生存了!


需要指出,地球屬於固體行星,地球只要不受到大的外來天體撞擊,其壽命幾乎是無限的。

但是太陽壽命是有限的,所以,地球的壽命,基本就跟隨著她的母星——太陽。


一、太陽的主序演化階段(約100億年)

恆星形成和演化理論指出:當前我們的太陽處於“主序演化階段”,相當於“壯年期”,該過程能持續約100億年,此段時間內,恆星內部元素主要是氫核與氦核,進行的反應主要是氕到氦-4的熱核反應。

目前的太陽,已經經歷了大約46億年的主序演化階段,還有約50億年的時間。



太陽在各恆星質量中,處於中等質量恆星,核心溫度大約1500萬K,氕向氦的反應主要以質子鏈中的PPI方式進行,反應過程相對較慢,氫核燃燒的時間,佔了恆星壽命的90%左右。

但是隨著時間的增加,太陽溫度會越來越高,體積也會隨之膨脹,亮度也會增加。


二、太陽的紅巨星階段(約十億年)

主序演化階段的下一個階段——紅巨星階段。

成為紅巨星的太陽,溫度增加使得體積極度膨脹,直徑膨脹至200多倍,能吞沒地球軌道。



比如夜空中的參宿四,就是一顆紅巨星,直徑是太陽的1700倍,如果把參宿四放到太陽位置,能吞沒木星軌道。

太陽的紅巨星形成約10億年後,內部生成大量的氦,隨著溫度的升高,會發生“氦閃”,該過程是紅巨星內部核聚變產生的壓力和萬有引力平衡失控的結果。

每次氦閃,都會造成紅巨星變亮,然後再回歸正常,氦閃會持續很多次,每次氦閃會持續數年,而且該過程會消耗大量氦核質量,從而加速恆星的滅亡。




三、太陽的白矮星階段

紅巨星的能量被大量消耗後,大量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生成,氦核被消耗,由於太陽質量不夠產生碳氧元素的聚變溫度。

所以,太陽內部的核聚變減弱,直徑縮小,亮度降低、內核收縮、外層物質逃逸形成行星狀星雲,內核繼續坍縮形成白矮星,基本意味著太陽的死亡。




四、太陽的黑矮星階段

如果白矮星不能繼續吸取物質,形成中子星或者黑洞的話;隨著光度的降低會形成黑矮星,黑矮星就是恆星的墳墓。




五、總結

以上各階段,地球能穩定存在的,只有太陽的主序演化階段,進入紅巨星階段後,地球就會被膨脹的太陽吞沒。

而太陽的主序演化階段,還有約50億年,所以,這也是地球的物理壽命。

我們肯定是看不到那一天了,甚至有可能,人類也不一定看得到那天——“地球母親的毀滅”!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