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地球的寿命还有多少岁?

晨晨WA19979


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它的寿命还有多长,也许它会一直存在太空中,地球寿命来自外界影响大些。首先就是太阳的影响,有科学家推测太阳还有50亿年寿命,到时太阳会变成红巨星,这时太阳不会再发热,没有了热源地球一切就终结了,会变成一颗冰冷的冰球,可能会偏离轨道游走,这时的地球没有生命存在地表变成冰壳。




排除外界影响地球,人类的活动资源消耗也加速地球的衰弱,如果没有节制的消耗下去,有一天能源耗光了,地球就会变成荒芜的星球,文明纪元会结束地球会回到原始状态。



地球寿命是目前人类推算的,它还有多久的寿命?这个谁也没法给出准确答案,如果地球某一天遇到一个黑洞出现在边上,它就会被黑洞吞噬消失在太空中。



地球寿命到期时,它内部的放射元素衰减是地球的动力,这些活动可以让地心有4500度的高温,有一天这个没了就没有动力了,地心会变冷成为冷冻星球,有科学家推算说还有85亿年寿命,到时地球会成为一个死星。


爱养花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地球是太阳的行星,它的未来也取决于太阳。

11亿年后,太阳的亮度将增加10%;35亿年后,将增加40%。 地球表面温度增高,二氧化碳的循环加快,浓度降低,几亿年后,植物将无法生存。相应地,大气中氧气缺少,动物也将不能生存。再过几十亿年后,地表的水也没有了,全球温度达到70度。

50亿年后,太阳将成为一个红巨星(恒星演化的后期,质量轻,体积大),膨胀为1.5亿公里,是现在的250倍,但是质量减轻30%。地球将会转移到距离太阳2.5亿公里的轨道。如果那时地球上还有生命,也会大多被太阳的巨大亮度(达到现在的5000倍)消灭。最后,地球的轨道会衰减,进入太阳大气被烧毁。

所以地球大概还有50亿年的寿命吧。

60亿年后,太阳也会烧光。

不过,在那之前,人类极可能已经扩散到整个银河系,使用所有恒星的能源。所以到那时,太阳系的灭亡也许类似人们看到自己的祖籍所在某个村子被高速公路取代。

不过,人类的文明真的能够这样生存下去吗?如果地外文明也都能够这样长久存在,那么也许地外文明就应该有很大的几率被我们发现。

根据某个有关地外文明的公式,如果银河系里只有我们这个文明,这是因为地外文明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1万年。 如果地外文明的平均寿命是1亿年,那么银河系会有10万个文明。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他们? 这可能是生命的演化需要漫长的时间,大概40亿年。在发达的大脑演化出来之前,大多数恒星已经变为红巨星。


物理文化与施郁世界线


说地球有“寿命”其实是不恰当的,只能说它能继续承载生命的期限。

这么来看的话,地球的“寿命”取决于太阳这颗恒星,因为它才使地球有了适宜的温度、阳光与水,因为有了它才有了空气,生命不能离开太阳。

而太阳有着自己的演化周期,与其它恒星一样,不过像太阳这样的小质量恒星有着大致相同的演化步骤。

从目前的主序星阶段过渡到红巨星阶段,过程中抛撒外壳物质,形成行星状星云,最终在核心处留下一颗致密的、质量庞大的(在抛散过程中,质量损失有限)白矮星。

白矮星不再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在初生时,温度极高,表面温度一般在数万摄氏度以上,白矮星能一直散发着热辐射长达数十亿年,最终将变成一颗不发光、冷的黑矮星。

由于宇宙尚且年轻,目前仍没有发现黑矮星的存在,所以,黑矮星还只存在于理论中。

不过对于地球而言,承载生命的大限将在二三十亿年之后到来,届时,红巨星巨大的体积将极度的靠近地球,海水将被烤干,地球表面宛如一个炽热的炼狱,不再适宜生命生存。

所以,人类必须要在今后的二三十亿年间里发展科技,逃出太阳系,才能继续繁衍下去。


科学船坞


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首先像题主描述的毁灭方式,在我们可见的未来,是不会发生的。首先我们人类活动所利用能量部分还太少,我们利用的大部分能量实际上源头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即便我们使用了地球上的矿物,但是实际还是在地球上,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也不会导致地球毁灭。可见的未来我们还会利用地热能,但是即使我们不用,地热一样在耗散,我们并不会毁灭地球。就目前的人类活动水平,我们毁灭倒是有可能,毁灭地球还差得远呢。

相信有部分朋友听说过,地球寿命只剩下50亿年的说法吧。这个说法的依据是太阳的寿命还有大约50亿年。太阳在生命的末期会膨胀成红巨星,星体半径可能会覆盖地球轨道,换句话说地球会被太阳吞噬,可不就是毁灭了。所以认为地球寿命还有50亿年。

但是这个假设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地球是否会被吞噬实际上是不一定的。因为太阳在生命末期,太阳会因为恒星风损失大量的质量,因此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的轨道会外移,所以太阳膨胀的过程中,地球早就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了,所以是否会被吞噬基于不同的假说结论是不同的。但是地球幸存的概率很低。因为轨道外移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数次与小行星碰撞,运气不好的话,太阳还没完蛋地球就先完蛋了。即便撑到最后,地球留存在红巨星的边缘,也会被快死的太阳抛出的物质摧残。当然,也有可能最后太阳死亡,变成白矮星,地球还是幸存了,绕着白矮星运行着,不过可能性很低就是了。

不过,在未来的10亿年左右,地球就要移出太阳系的宜居带了,所以地球毁灭之前,我们要么已经早跑了,要么已经早完蛋了。所以地球毁灭真不是太要紧的事。


王企鹅


对于地球还有多长的寿命呢之话题,我个人观点认为,地球大约还有50亿年的寿命时间。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地球是太阳系本周期物质循环运动的组成部分,是太阳历来持续核聚变燃烧过程,所释放出庞大数量的尘粒物质,逐渐聚集积累形成现阶段的体积和质量的表现结果,也可以说,地球是太阳衍生的孩子。太阳是我们太阳系的主体,掌控着太阳系物质周期循环运动的发展规律。


本周期的太阳,已诞生了约为50亿年,依据相关科学家鉴测表明,太阳和太阳系正在处于中年的兴旺时期,太阳余下的核能物质还可以再光辉约为50亿年,当太阳系到达50亿年本周期物质循环运动结束时,太阳系太空间所有的卫体物质,都会回归到太阳的残骸之中,实现太阳周期起点物质的总还原,给太阳系下一个周期的太阳输入新鲜血液和巨大的能量,从而实现太阳系下一个循环周期之新太阳的诞生。


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诞生,大约是在43亿年前,当地球上的太阳尘粒流物质积累形成的体积与质量之直径达到约为800公里或以上时,就会有稳定液态水体的自然形成,就开始会有单细胞生命的衍生,自那时起,地球才被认定正式诞生。


太阳孕育出地球这个孩子,有着其特殊的使命,能通过形成生物圈持续存在与进化生存的自然手段,实现太阳系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换,实现太阳系可燃能量物质的再生和积累,地球地核和地幔圈层中的核能物质就是充分体现。随着时间之箭的不断推移,地球的体积与质量会显得越来越大,所累积在地核和地幔圈层之中的核能物质会越来越多,直到太阳系本周期的最后,与太阳残骸合为一体,在实现太阳系周期物质总还原的同时,给太阳残骸注入数量巨大的核能物质,共同组成太阳系下一周期的一个新的太阳。

由此可见,地球还有大约50亿年的寿命时间,之后,会回归到太阳系本物质循环运动周期结束之前的太阳残骸之中,实现太阳和太阳系物质周期性运动的无限循环。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关注我,可阅读到我相关科学领域前沿上千个的原创答题,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学习。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地外天使


 地球的生命还有多久,如果不出现各种极端事件,地球的生命还有28亿年。28亿年后,地球会随着太阳的变化而成为一颗红巨星,地球上最后的生命将毁灭消失。

 基于对太阳和地球的未来演变,伴随着太阳膨胀变成红巨星,英国研究人员计算了地球生命的演变时间表。之前的研究模型认为地球将完全不具备存在生命的条件,但是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杰克-欧马利-詹姆斯和同事表示,未来仍可能有生命体幸存于非常极端的环境中。

  在世界末日到来之前的10亿年前,地球上将仅存单细胞微生物漂浮在炽热的水池或者盐水之中。这一计算模型预测了未来地球生命的进化演变,同时也暗示了环绕其它恒星的行星宜居性比之前预计的更具多样化,提供了系外行星发现生命体的新希望。

  依据类似太阳恒星的不同体积和不同年龄,研究小组能够预测简单或者复杂生命形式在类太阳恒星系统中存在多长时间。詹姆斯说:“宜居性与其说是一颗行星的属性,还不如说它是行星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性特征。”

  研究小组计算机模拟了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温度升高,连同地球轨道特征的长期性变化。结果显示当太阳逐渐衰老,对地球逐渐加热,地球上的复杂生命体——植物、哺乳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最终都在炽热的高温下灭绝消失。海洋蒸发,没有水作为润滑剂实现板块构造运动,最终池塘蒸发仅残留少量盐水,而且只存在于高海拔地区、隐蔽洞穴或者地下深处。微生物能够存活在池塘中的盐水中,未来它们将成为唯一幸存下来的生命体,统治地球十亿年,最终数量逐渐减少直至灭绝。

  该计算机模型显示类似地球的行星在最初30亿年前仅存在单细胞生命,复杂生命仅存在短暂的时期,之后伴随着主恒星进入死亡阶段,类似地球行星上的复杂生命都灭绝消失,只剩下微生物存在。


MYGIFT美吉元创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内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它的质量大约为5.97×1024千克,平均直径大约为6371km,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它是目前人类所知唯一一颗适合居住的星球,总人口有74.9亿。曾经地球上存在过的物种多达50亿,但是99%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现今地球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万-1400万,有记录被证实存在都大约只有120万余下的尚未被正式发现。

那么作为唯一一颗拥有生命的星球,地球的寿命是多少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地球本身的寿命。我们的地球,大约形成于45.4亿年前,由形成太阳剩余的氢分子云、冰粒、尘埃所形成。大约45.3亿年前,由于一颗大约为火星的大小及质量的行星的撞击,使大部分地壳喷出,如此形成了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亮。那么地球还能存在多久呢?研究认为,太阳将在50亿年之后进入红巨星的阶段,届时,它的半径将会是现在的200倍,而地球将会因为潮汐的作用被太阳吞噬掉。这也就是说,地球的寿命大约也是剩下50亿年。

接下来我们说说地球上的生命。在地球的早期,当时并没有海洋,大气层里也没有氧气,并且有无数的物质不断地对地球进行撞击,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合生命的存活的。最早的生命大约在37亿年前出现,但当时只是一些形成生命的基本细小分子。而后自7.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地球总共经历了5次生物集体灭绝事件。最后一次发生在白垩纪,这一次的灭绝事件,导致了不会飞行的恐龙和其他大型爬行动物的灭绝。那么地球上的生命还能存在多久呢?按照理想的状态,大约10亿年后,太阳的温度就将升高到一个非常高的状态,这将会导致地球上的水无法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地球表面,而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趋于灭绝。这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大约剩下10亿年的时间。


科坛春秋精选


不出意外的话,地球至少还能再撑50亿年。太阳变成红巨星的时候,有些学者预测说地球可能距离太阳7800万公里,很有可能掉太阳里。但也有学者说,强烈的太阳风可能把地球“吹”的更远;当太阳燃料耗尽的时候,太阳还会爆炸一次变成褐矮星;如果地球到时候还能躲过一劫的话,太阳就等彻底凉了。

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很多年后,太阳辐射出的热量变多,意味着地球会过热,无法留住液态水。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用3D计算机模型,模拟了不同因素对地球居住性的影响,输入了海陆空三种变量,得出了和以前不同的数字。根据数字,人类还要等10~20亿年才有必要离开地球。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因为其运动轨迹与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地球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蓝风24


地球还能活多久呢?这问题比较深奥!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没有外来因素的干扰,恐怕太阳会永远存在下去,至于那时的环境条件是否适合人类生存那就不得而知了。可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随时可能会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外来因素有那些呢?首先是外来星球的干扰或撞击。自地球形成以来,她曾遭受过无数次外来星球的撞击,虽然能存在至今,但也不代表未来不会遭受打的冲击。其次是太阳,因为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且能左右地球命运的星球。太阳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必将殃及地球。据科学家推测,太阳当前正处于中年时期。几十亿年后,当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将被这颗巨大的红巨星吞没。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干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当然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究竟地球将受到来自空间哪一方的打击而遭毁灭?地球何时寿终正寝呢?我想,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一定会持续探究!


青花大雪


答:应该和地球已经存在的时间相当,大约50亿年,不过那时候,地球肯定不再适合生命生存了!


需要指出,地球属于固体行星,地球只要不受到大的外来天体撞击,其寿命几乎是无限的。

但是太阳寿命是有限的,所以,地球的寿命,基本就跟随着她的母星——太阳。


一、太阳的主序演化阶段(约100亿年)

恒星形成和演化理论指出:当前我们的太阳处于“主序演化阶段”,相当于“壮年期”,该过程能持续约100亿年,此段时间内,恒星内部元素主要是氢核与氦核,进行的反应主要是氕到氦-4的热核反应。

目前的太阳,已经经历了大约46亿年的主序演化阶段,还有约50亿年的时间。



太阳在各恒星质量中,处于中等质量恒星,核心温度大约1500万K,氕向氦的反应主要以质子链中的PPI方式进行,反应过程相对较慢,氢核燃烧的时间,占了恒星寿命的90%左右。

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太阳温度会越来越高,体积也会随之膨胀,亮度也会增加。


二、太阳的红巨星阶段(约十亿年)

主序演化阶段的下一个阶段——红巨星阶段。

成为红巨星的太阳,温度增加使得体积极度膨胀,直径膨胀至200多倍,能吞没地球轨道。



比如夜空中的参宿四,就是一颗红巨星,直径是太阳的1700倍,如果把参宿四放到太阳位置,能吞没木星轨道。

太阳的红巨星形成约10亿年后,内部生成大量的氦,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发生“氦闪”,该过程是红巨星内部核聚变产生的压力和万有引力平衡失控的结果。

每次氦闪,都会造成红巨星变亮,然后再回归正常,氦闪会持续很多次,每次氦闪会持续数年,而且该过程会消耗大量氦核质量,从而加速恒星的灭亡。




三、太阳的白矮星阶段

红巨星的能量被大量消耗后,大量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生成,氦核被消耗,由于太阳质量不够产生碳氧元素的聚变温度。

所以,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减弱,直径缩小,亮度降低、内核收缩、外层物质逃逸形成行星状星云,内核继续坍缩形成白矮星,基本意味着太阳的死亡。




四、太阳的黑矮星阶段

如果白矮星不能继续吸取物质,形成中子星或者黑洞的话;随着光度的降低会形成黑矮星,黑矮星就是恒星的坟墓。




五、总结

以上各阶段,地球能稳定存在的,只有太阳的主序演化阶段,进入红巨星阶段后,地球就会被膨胀的太阳吞没。

而太阳的主序演化阶段,还有约50亿年,所以,这也是地球的物理寿命。

我们肯定是看不到那一天了,甚至有可能,人类也不一定看得到那天——“地球母亲的毁灭”!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