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山東聊城創新派駐監督方式

用報備制加裝監督“探頭”

段雪珂 呂 磊

近日,山東聊城市紀委監委14個派駐紀檢組組長齊聚一堂,就各自在第一季度報備專項檢查中初步發現的問題線索、整改建議、做法體會等進行交流。季度檢查,是聊城市紀委監委推行派駐監督報備工作的一個環節。

2016年6月以來,聊城探索創新派駐監督方式,以開展報備工作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加強日常監督,伸長耳朵、瞪大眼睛,擦亮了派駐監督“探頭”。聊城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寶泉一語中的:“報備工作突出問題導向,從源頭上破解監督虛化、弱化和監督難等問題,有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

報備常態化

5月初,聊城市交通運輸局報備聯絡員李新登錄辦公電腦上的“市紀委報備工作信息化平臺”,將4月份該局需要報備的七大類、38份資料逐一上傳,內容包括4月份召開的一次黨組會內容、“三公經費”、預算外項目、專項資金使用支出情況(10項)、當月印發的19份黨政紅頭文件等。資料發送後,聊城市紀委監委派駐九組綜合科工作人員孫琰就接收到了這38份資料。

“這是例行的每月報備。我們組監督檢查的部門(單位)共有7個,這些部門(單位)在每月的5日之前通過信息化平臺報備上月該局的重要工作情況、黨的建設情況、黨風廉政建設情況,以及權力運行方面的情況。”該組組長陳杰介紹。

聊城市紀委監委通過堅持和完善報備審查工作制度,加強對市直部門的監督。市直部門黨組(黨委)作為報備主體,依託黨風廉政建設電子報備系統,每月向市紀委報告主體責任考核事項進展、黨組(黨委)會議紀要、“三重一大”事項、專項資金分配及使用等情況。

報備,讓部門、單位落實主體責任有推手,讓紀檢組派駐監督有抓手,把監督挺在了前面。

問題拎出來

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4輛公車,連續3個月的行駛里程、維修、燃油費用均為零,但車輛的保險卻正常繳納,說明了什麼?今年2月底,聊城市紀委監委派駐二組綜合科工作人員鍾巖在組裡的集體研判會上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派出人員現場檢查核實,紀委監委向該局下達了整改通知書。如今,這4輛車已經上交封存。

面對報送的大量資料,聊城市堅持從政治監督的角度出發,探索推行了月審查和季度檢查相結合的方式,著力貼近並融入部門、單位的履職和管理過程開展監督,結合其權力運行規律,找出廉政風險的薄弱環節、關鍵崗位和重點領域,實施重點監督,切實增強派駐監督的針對性和精準度。

自開展報備以來,派駐紀檢組共發現問題1861個,發現問題線索150個。每月月底,派駐紀檢組對各部門、單位報備的工作進行一次月審查,月審查發現的一般性問題,及時進行現場檢查核實。季度檢查則對標專項巡察,參照專項巡察的方式方法開展檢查,力求精、專、深,找準關鍵環節、關鍵權力、重點事項進行深入核查,發現問題,形成震懾。

整改更到位

今年1月份的扶貧領域報備專項檢查中,聊城市紀委監委派駐二組發現了市財政局存在扶貧專項資金使用監管不到位的問題,立即指導該局構建財政監督處重點監督、財政預算評審及預算績效管理、各科室日常監督相結合的“三位一體”資金監管體系,規範了專項資金分配、使用和管理。

“報備工作打造了一條‘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執紀問責’的監督鏈條,提高了發現問題的實效性,整改更加到位。” 聊城市紀委監委派駐二組組長張建軍說。

報備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只看發現了多少問題,關鍵是要用好成果、整改到位,把存在的問題徹底解決。聊城市紀委監委通過建立評比考核機制,確定“三看”標準,看該糾正的問題糾正了沒有、看該處理的人員處理了沒有、看該建立的制度建立了沒有,做實報備問題整改,督促部門、單位黨組織把管黨治黨的螺絲擰得更緊、責任壓得更實。

各派駐組堅持報備工作與日常監督、巡察監督和主體責任檢查考核相結合,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增強監督合力。把報備審查中發現的問題作為日常監督的重點,看一看問題是否整改到位,對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列為季度檢查重點內容;把巡察問題整改情況作為重要事項進行報備,對報備中發現的較為普遍的問題彙總後通報給市委巡察辦,為開展巡察提供參考;每季度檢查結果計分情況,納入部門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年度考核計分。

開展報備工作以來,聊城市各部門、單位針對議事決策程序、財務管理、專項經費管理等問題,制定完善制度120餘項,有力推動了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