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黃埔一期的名將有哪些?

宏揚汪洪洋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還從沒有一所軍校能夠像黃埔軍校一樣給中華民族帶來深刻影響;也沒有一所軍校能夠像黃埔軍校一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影響左右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


(今廣州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同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以及法國的聖西爾軍校並列為世界五大軍事學校。這五所軍校裡培養出的傑出校友都曾帶領本國人民書寫了一部部歷史。

1922年,孫中山信賴的廣東將領陳炯明在廣州突然發動「六-一六」兵變,企圖刺殺孫中山。由於孫中山提前獲悉情報,躲過了這一劫。政變結束之後,孫中山在痛定思痛之餘終於認識到軍隊對於革命的重要性。

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於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軍校——黃埔軍校,即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址位於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孫中山宣佈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首任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在黃埔軍校黨代表。隨後又任命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負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軍校總教官;此外還有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員擔任學校教官及相關的各方面工作。

軍校有六個部門組成,即政治、教育、訓練、管理、醫學和補給。軍校分為炮兵、步兵、工兵、淄重兵、憲兵、政治等科目。

1924年5月,經過地方考試及最終測試層層篩選後,共從全國1200名考生中正式錄取學生350名,備取學生120名。


(孫中山參加黃埔軍校開學典禮)

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先生在蔣介石、宋慶齡等人陪同下親臨學校開學典禮,並發表了重要演說:“從今天起,要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的心裡,只做救國救民的事業”,後來孫中山的這段講話被當做軍校治校原則刻在了學校大門外,即「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往他處」。

1924年軍校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程4個分隊。11月30日第一期學生考試完畢,1925年6月25日,舉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黃埔軍校第一期帥才良將輩出,他們當中有許許多多人後來參加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及後來的解放戰爭。

黃埔軍校第一期優秀學員

首先就是我們熟悉的“黃埔三傑”,即陳賡、蔣先雲、賀衷寒。
(陳賡大將)


▪陳賡,陳賡在黃埔三傑當中最為出名!陳賡湖南湘鄉人,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1926年遠赴蘇聯學習;1927年回國參加南昌起義,後赴上海任職於中共中央情報部門;參加了土地革命、兩萬五千里長徵;解放戰爭時期任野戰軍地四縱隊司令員、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建國後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雲南省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蔣先雲,湖南新田人,早期中共黨員。蔣先雲才華出眾,曾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在校期間品學兼優,他是紅透黃埔第一期的高材生,且深得蔣介石器重。蔣先雲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了早期國共兩黨合作與交往的重要橋樑。在國共兩黨之間起到了承上啟下、出謀劃策、溝通信息、促進團結合作的重要作用!可惜天妒英才,蔣先雲於1927年5月在河南與奉系軍閥作戰時壯烈犧牲,年僅25歲。周恩來曾在蔣先雲的追悼會上號召同志們踏著蔣先雲烈士的道路前進。


(蔣先雲烈士生前像)

▪賀衷寒,湖南嶽陽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學習。賀衷寒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後來在政訓處培養了一批軍隊特務。解放前夕,賀衷寒隨從蔣介石敗退到臺灣,蔣介石深知賀衷寒有野心,故並未重用他,後其抑鬱而終客死臺灣。

▪徐向前,山西五臺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曾指揮了著名的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徐向前一生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徐向前元帥)


▪左權,湖南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左權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陣亡的最高將領!左權是個有理論有修養同時具有實戰經驗的軍事家。左權短暫的一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及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左權)

▪杜聿明,陝西米脂人,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杜聿明是著名的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其一生曾參與過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特別是1939年任第5軍軍長,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


(杜聿明)

▪胡宗南,浙江鎮海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也是蔣介石最信賴寵愛的學生,國民黨內部最主要的將領之一。其一生歷經國民革命軍北伐、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曾是名震一時的“西北王”!後隨蔣介石敗退臺灣。《人民日報》曾評價胡宗南為“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陰險虛偽的常敗將軍”。
(胡宗南和蔣介石)


除以上幾位還有關麟徵、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許繼慎、黃維、桂永清、王爾琢、範漢傑、侯鏡如、劉戡、餘程萬、周士第、孫元良、俞濟時、曾擴情、宣俠父、宣鐵吾……等黃埔一期優秀學員。

「時勢造英雄」處在20世紀上半葉這一大時代背景之下,面對中國自晚清開始的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在以孫中山為首創辦的黃埔軍校為戰亂時的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傑出人才。除極少數個別人外,他們大部分都攜筆從戎,慷慨赴義,加入到拯救中華民族的戰鬥中去,許多人為此都獻出了自己寶貴年輕的生命。


小司馬說


黃埔軍校所孕育的軍官,多以前五期最為璀璨,而又以第一期所培養的將才最多,在這裡按其信仰不同分別羅列一下:

A.共產黨:

1、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黃埔一期畢業,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二野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黃埔三傑之一)。

2、蔣先雲(1902~1927)湖南新田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黃埔軍校特別黨部執行委員,國民革命軍11軍77團團長,中共黃埔軍校特支書記。(黃埔三傑之一)。

3、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臺人,黃埔一期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黃埔同學會會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4、李之龍(1897~1928)湖北沔陽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海軍局局長兼“中山艦”艦長,共產黨員。

5、許繼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

6、左權(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負責人,共產黨員,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

7、宣俠父(1899~1938),浙江諸暨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8集團軍高參。1938年7月31日,宣俠父在西安被國民黨軍統特務秘密綁架殺害。

8、唐澍 (1903~1928)河北易縣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西北工農革命軍總指揮。

9、王爾琢(1901~1928)湖北石門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紅四軍參謀長兼28團團長。

10、周士第(1900~1979)海南瓊海人,黃埔一期畢業,共產黨員,紅二方面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防空軍司令員。

11、閻揆要(1904~1994)陝西佳縣人,黃埔一期畢業,解放軍一野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B.國民黨:

12、蔡炳炎(1900~1937)安徽合肥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1軍3師8團團長,1師參謀長兼開封警備司令,國民黨18軍67師201旅旅長;抗日時犧牲,追贈陸軍中將。

13、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11軍24師參謀長,共產黨員,八一南昌起義後任工農紅軍25軍軍長。

14、廖運澤(1903~1987)安徽壽縣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大隊四隊隊長,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96軍軍長,20集團軍副總司令,回大陸後任江蘇政協副主席。

15、鄧文儀(1905~1998)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政治部代主任,國民黨陸軍中將,國防部政工局局長,復興社助理書記。

16、曾擴情(1893~1983)四川威遠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大學政治部主任。

17、杜聿明(1904~1981)陝西米脂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第2兵團司令官。

18、範漢傑(1895~1976)廣東大埔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教育處長,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東北“剿總”副總司令。

19、酆悌(1903~1938)湖南湘陰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政訓處處長,國民黨陸軍少將,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復興社書記。

20、桂永清(1900~1954)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教導總隊長,國民黨一級上將,海軍總司令,臺灣“國防部”參謀總長。

21、關麟徵(1905~1980)陝西戶縣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軍校教育長、校長,國民黨陸軍中將,陸軍總司令。

22、賀衷寒(1899~1972)湖南嶽陽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軍委會政訓處長,政治部一廳廳長,臺灣“交通部長”(黃埔三傑之一)

23、侯鏡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黃埔一期畢業,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17兵團司令。

24、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豐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國民黨一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綏靖公署主任,臺灣澎湖列島防守司令官。

25、黃維 (1904~1989)江西貴溪人,黃埔一期畢業,原國民黨陸軍中將,12兵團司令官。

26、張耀明(1905~1972)陝西臨潼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第4集團軍總司令兼38軍軍長,黃埔軍校校長。

27、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長沙人,黃埔一期畢業,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32集團軍總司令,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

28、鄭洞國(1903~1991)湖南石門人,黃埔一期畢業,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陸軍中將,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一兵團司令。

29、劉勘 (1907~1948)湖南桃源人,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黨陸軍追贈上將,36集團軍司令,整編29軍軍長。

30、陳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黃埔一期畢業,黃埔五期隊長,國民黨陸軍中將,曾任國民黨第1兵團司令,起義後任解放軍上將,解放軍四野21兵團司令員。

31、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鄉人,黃埔一期畢業,早年加入共產黨,後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陸軍中將,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14兵團司令官。


青言論史


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共同創辦的一所軍事院校,與雲南陸軍講武堂、保定軍校、東北奉天講武堂並稱為近代中國的四大軍事院校。黃埔軍校培養出的高級將領中前六期的軍事人才最為出名,而六期中尤以一期最為出名。畢業於黃埔一期的將領如下:

黃埔一期中的共產黨:蔣先雲(犧牲)、左權(犧牲)、許繼慎(犧牲)、王爾琢(犧牲)、宣俠父(肄業、犧牲)、蔡申熙(犧牲)、徐向前(元帥)、陳賡(大將)、周士第(上將)、閻揆要(中將)。

黃埔一期中的國民黨:胡宗南(上將)、桂永清(海軍一級上將)、王叔銘(空軍一級上將)、關麟徵(中將)、宋希濂(中將)、黃維(中將)、李延年(中將)、李仙洲(中將)、李玉堂(中將)、李默庵(中將)、餘程萬(中將)、範漢傑(中將)、鄭洞國(中將)、曾擴情(中將)、陳明仁(國民黨中將、解放軍上將)、侯鏡如(中將)、董釗(中將)、俞濟時(中將)、宣鐵吾(中將)、霍揆章(中將)、酆悌(少將)、鄧文儀(中將)、張耀明(中將)、蔡炳炎(少將)、杜聿明(中將)、羅列(中將)、劉勘(中將)、王敬久(中將)、鍾彬(中將)、王仲廉(中將)、孫元良(中將)。

還有哪些黃埔一期畢業的著名將領,歡迎各位網友指出!


歷史軍魂


黃埔軍校創辦於國共首次合作的時期,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校,目的就是培養革命軍官,一如校歌中所唱:以血灑花,以校作家,臥薪嚐膽,努力建設中華。

黃埔軍校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很多都成了國共兩黨的高級將領,它最輝煌的就是第一期到第六期了,第一期雖然辦學條件簡陋,時間緊促,像一個軍事速成班一樣,卻也是將星如雲,還出了呼風喚雨的大將,在中國近代史的舞臺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我們一起去看看第一期吧。


(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致詞)

一,第一期的領導班子厲害。

1924年,孫中山高瞻遠矚,在廣州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國立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

最初的辦學條件很簡陋,黃埔軍校的教室和宿舍都是臨時搭建的,黃埔軍校一期,1924年5月入學,11月底畢業,就只有短短大半年的時間,但是領導班子卻很強大。

軍校校長:蔣介石

國民黨黨代表:廖仲愷

教練部正副主任:李濟深、鄧演達

教授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

政治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

戰術總教官:何應欽

此外,還有一些優秀的教官,還有,黃埔一期的學生起點比較高,有些學生已經是大學或者師範生畢業了,沒進來之前就已經小有名氣了

只是這些學生懵懵懂懂的,而黃埔軍校的半年正好洗禮了他們,一如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說道:我們開辦這個學校,要用裡面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創立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才能成功。

(圖片為黃埔三傑)

二,第一期的將星如雲。

第一期的學生基礎好,領導班子厲害,不久就趕上了北伐,很多學生都上了戰場,時勢造英雄,又得到了蔣介石的器重,最後能出現很多將星也就能理解了吧。

第一期有黃埔三傑: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蔣先雲是紅透一期的學霸,有著卓越的才能,只是可惜英年早逝。賀衷寒是一個滔滔不絕的辯才,陳賡更是中國的開國十大將之一。

“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同樣黃埔一期畢業的胡宗南是蔣介石的愛將,也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西北王”。

(圖片為黃埔軍校畢業統計表)

除了他們,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共產黨將領有:徐向前,左權、周士第、王爾琢、許繼慎、蔡申熙等。

國民黨將領有: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桂永清、杜聿明、關麟徵、宋希廉、黃維、劉戡、範漢傑、鄭洞國、俞濟時、孫元良、侯鏡如、李默庵、陳明仁等,其中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被稱為山東山李。

除了這些人,第一期還有那些名將了,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喜歡就關注我吧,謝謝


湘西小木魚


黃埔一期開國名將:

徐向前元帥,山西五臺永安村人!


陳賡大將,湖南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人!



周士第上將,海南島樂會新昌村人!


閻揆要中將,陝西桂縣人。

陳明仁上將,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洪源村人!


革命前輩,湖南人挺多的。

關注我。 歡迎評論 點贊。 後續更多分享


牛頭馬面兩鬼


1924年5月,孫中山在蘇聯顧問鮑羅廷大力支持下開辦的黃埔軍校正式開辦,第一期正式入學。鮑羅廷為黃埔軍校爭取到了蘇聯資金、武器、蘇聯教官等各方面支持,黃埔軍校的建立鮑羅廷功不可沒。

黃埔軍校第一期時間很短,1924年5月入學,1924年11月30日就考試完畢。接著第一期學生參加了東征陳炯明,到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以現在眼光看,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時間只有半年,只稱得上短訓班,很難算正規的軍校學習。但黃埔軍校前幾期的學生本身素質很高,又有著特殊的歷史際遇,是後幾十年中國大地上風雲際會的主角。黃埔的前幾期成材率堪稱歷史奇蹟,第一期就更加突出,國共雙方諸多名將出自黃埔軍校一期。

我軍方面出自黃埔一期的名將有徐向前、陳賡、許繼慎、蔡申熙、蔣先雲、周士弟、李之龍、左權等。

1、徐向前。徐向前元帥是我軍十大元帥之一,紅軍時期紅四方面軍的主要軍事領導人,我軍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開國將軍們雖然英才匯聚,但公認能夠出色指揮大兵團方面作戰的,只有林彪、粟裕、劉伯承、彭德懷、徐向前等少數幾人,徐向前元帥也稱得上近代以來中國最出色名將之一。

(徐向前元帥)

2、陳賡。陳賡大將是黃埔軍校時期就是風雲人物,公認的老大哥,還救過蔣介石的命。陳賡大將曾經在上海中央特科進行過出色的工作,作為特工人員也很厲害。之後紅軍時期、抗戰、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3、許繼慎。許繼慎是紅四方面軍早期的重要軍事領導人,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時,徐向前元帥是副軍長。許繼慎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如果能活到解放後會是元帥級別的人物。

4、蔡申熙。蔡申熙同許繼慎一樣是紅四方面軍系統的重要軍事領導人,也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1932年在反圍剿作戰中犧牲。

5、蔣先雲。蔣先雲在黃埔軍校時期就是風雲人物,蔣介石本人對蔣先雲也極為看重,是大家公認的黃埔一期學生中最有前途的。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1927年5月28日在同奉軍作戰時犧牲。

6、周士第。周士第上將率部參加了南昌起義,任第25師師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6、李之龍。李之龍是黃埔一期學生中最早做到很高職位的,1926年就擔任代理海軍局局長、海軍局參謀廳長兼中山艦艦長,被授以中將軍銜。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一度流亡日本,1928年回國後被捕遇害。

7、左權。左權抗戰時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在同日本侵略軍作戰時犧牲。左權是共和國三十六位軍事家之一。

此外,我軍還有金佛莊、李之龍、王一飛、王爾涿、劉疇西、彭幹臣、侯鏡如、閻揆要、宣俠父等軍事領導人也出自黃埔一期。

國民黨軍出自黃埔一期的重要人物,有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範漢傑等。

1、胡宗南。蔣介石最信任和重用的黃埔學生,在黃埔學生中升官最快,最早獨掌方面,長期執掌西北幾十萬大軍。不過胡宗南作為師長、軍長還算優秀,作為方面大將的能力顯然很差,以至於現代有人汙衊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的胡宗南是共諜。

(胡宗南)

2、杜聿明。杜聿明是國民黨軍事將領是比較優秀的能力,軍事能力排名前列,對蔣介石本人有十分忠誠堅決執行命令,後來經常被蔣介石作為救火隊長使用。最終在淮海戰役中戰敗被俘。

3、關麟徵。關麟徵是國民黨軍中黃埔學生升官很快的一位,杜聿明、鄭洞國等人都做過他部下,參與過抗戰中的臺兒莊戰役。在國民黨將領中屬於軍事能力比較強的一位。

4、鄭洞國。鄭洞國在抗戰中擔任過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當時孫立人和廖耀湘都是他的部下。解放戰爭中擔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代理司令長官職務。

5、範漢傑。範漢傑在解放戰爭中擔任過東北"剿總"副總司令,1948年的遼瀋戰役中,範漢傑是錦州的最高指揮官,解放軍攻佔錦州後被俘。

此外,國民黨的重要軍事將領中,還有李默庵、李仙洲、黃維、王敬久、孫元良、賀衷寒、宋希濂、陳明仁等人出自黃埔一期。


仁勇校尉


黃埔軍校是近代史上一個神奇的存在,可謂將星雲集,具體到黃埔一期來看,悅史君認為,那就更是無比璀璨了。

不需要一個個都說出來,悅史君舉幾個例子,大家一目瞭然。

第一,元帥徐向前

徐向前是山西人,黃埔一期畢業後參加東征,很快參加工農紅軍,擔任紅四方面軍重要職務。

長征結束後,徐向前擔任西路軍主要負責人,抗戰期間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敵後作戰。

解放戰爭期間,徐向前在解放山西的諸多戰役中,捷報頻傳。

建國後,徐向前先後擔任總參謀長、軍委副主席、人大副委員長、國防部部長等職務,並被授予元帥軍銜。

悅史君認為,徐向前的一生波瀾壯闊,難得的良將。

第二,大將陳賡

陳賡剛開始在湘軍,黃埔一期畢業後,參加多次平叛鬥爭,並在北伐戰爭中出力甚多。

南昌起義後,陳賡在工農紅軍、特科等處,1933年曾短暫被捕,後參加長征,多次作戰負傷。

抗戰期間,陳賡主要在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敵後作戰,擔任太嶽縱隊司令員等職務。

解放戰爭期間,陳賡在山西、陝西等地作戰,並且在隨後的南下作戰中多次立功。

建國後,陳賡先後擔任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務,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獲授大將軍銜。

悅史君認為,陳賡的經歷非常傳奇,出生入死多年,令人非常敬佩。

第三,陸軍中將杜聿明

杜聿明剛開始在陝西老家學習,黃埔一期畢業後,參加東征,後來在北伐中多次立功,逐漸升任裝甲兵團團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杜聿明先後參加淞滬會戰等,並且取得崑崙關大捷,還參加中國遠征軍,多次取得對日勝利後,按照蔣介石要求回國。

解放戰爭期間,杜聿明先後擔任東北、華北、江南等地主要負責人,但連連慘敗,最後在淮海戰役中被俘虜。

直到1959年,杜聿明獲特赦出獄,先後擔任政協文史專員、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職務。

……

黃埔一期的名將還有很多,比如左權、範漢傑、桂永清、胡宗南、陳明仁等,悅史君在此不一一展開,有興趣的悅友,可以多多討論。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9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誕生於特殊革命時期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是近代中國的將星搖藍和溫床。

當初軍校的設立目前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旨在助國共合作下的國民政府統一中國,在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生前後共六期(通常也只稱這六期為黃埔生),共畢業了八千多人,這批學生成為了北伐戰爭的主力。黃埔生,在後來二十多年來,成為了中國戰爭最閃耀的名詞。

黃埔一期生當時共有六百多名,也是六期中將星最多的一期(軍隊上畢竟是要講資歷的)。國共兩黨都出了頂尖的人才。

國民黨方面:

胡宗南黃埔一期生,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蔣委員長的第一愛將,國軍方面他是一期生中的佼佼者,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畢業後升遷創下多個第一,一期生中的第一個師長,第一個軍長,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中原大戰,國共第一次內戰抗日戰爭中表現都不錯,解放戰爭時期更是成為西北王,為蔣校長執掌幾十萬重兵。一時威風無二

關麟徵:

黃埔一期生,外號關猛,抗日名將,官至集團軍總司令,1949年還短暫曾任過國民黨陸軍總司令要職,關麟徵沒有胡宗南得寵,但打仗是員猛將,第一次國共戰爭時期其率領的千里駒師沒少讓紅軍吃苦頭,後來的抗日時期臺兒莊一役更是名揚中外。純論軍事才能,感覺關猛比胡宗南強。只是為人孤傲,不是蔣校長的紅人。

宋希濂:

人稱鷹犬將軍,陸軍中將,抗日名將,從北伐到抗日戰場再到解放戰場,宋希濂是國軍中的一員虎將,抗日戰爭中的表現更是神勇,尤其怒江及收復滇緬邊境之戰堪稱驚天地泣鬼神

鄭洞國:

黃埔一期生,陸軍中將,抗日名將,最早參加抗日的國軍將領,抗戰時期表現很搶眼,後來不跟老蔣混,起義了。

杜聿明:

黃埔一期生,陸軍中將,抗日名將,所率部隊為國軍五大主力部隊之一的新編十一軍,崑崙關一役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可惜解放戰爭中成為了我軍的階下囚。

黃維:

黃埔一期生,陸軍中將,陳誠木土系重要將領,提到黃維大家可能都只知道他後來在淮海戰役中在雙堆集被俘,但其實黃維在國共一次內戰和抗戰時期都很能打,1932年,年僅34歲的黃維便被陳誠所賞識,出任18軍軍長,在一期生中也屬於升遷較快的一位,抗戰中率67師死守羅店一個星期,一個師打得一個團都沒剩下,十分鐵血。

王仲廉:

黃埔一期生,陸軍中將,抗日名將,徐州人,是當時黃埔一期中的“徐州三王”(王仲廉,王敬久,王家修),王仲廉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從南口戰役到臺兒莊再到豫西鄂北大捷,打的均是大仗苦仗惡仗,是國軍王牌部隊湯恩伯部中的王牌,精英中的精英。王仲廉在抗戰中的表現也給徐州三王在黃埔一期生中掙了臉面。

陳明仁:

黃埔一期生,新中國開國上將,論軍事才能陳明仁在國軍將領中是能排進前三的人物,抗日時期崑崙關大捷,以及後來被美國人稱作“一部軍事指揮的藝術”的龍山要塞攻克戰都是陳明仁的經典之作,但他的巔峰之作還是與林彪元帥對決的四平攻守戰,能讓我軍一代戰神甘拜下風的也只有此君了,國軍將領,從抗日到內戰,能堪稱“不敗”的國軍將領唯此人,可惜湖南人耿直不會溜鬚拍馬,雖是黃埔一期生不太合蔣校長的胃口,到是毛主席喜歡的菜,所以棄暗投明。

俞濟時:

黃埔一期生中如果說蔣校長最重用的是胡宗南,那麼最信任的,卻是俞濟時了,他長時間的身份都是蔣校長的“大內總管”,但作為一名軍人,他最驕傲的事是打造出了一支抗日鐵軍——第74軍,現在提到74軍(師)都喜歡提張靈甫,殊不知俞濟時才是這支部隊的老祖宗,以後的歷任軍長也都是俞氏的心腹。

餘程萬:

黃埔一期生中餘程萬的官算做得小的了,直到1940年,才是74軍57師師長(人家胡宗南已經是集團軍總司令了),可餘程萬後來卻率57師在湖南常德上演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常德保衛戰,但戰後卻差點被槍斃,解放後去了香港,被歹徒所殺,是一位悲情鐵血抗日名將。

在我黨陣營的有:

徐向前:

黃埔一期生,新中國開國十大元帥,生平不用簡介大家都很熟悉

陳賡:

黃埔一期生,新中國開國大將,黃埔師生眼中當時公認的“黃埔三傑”,蔣先雲犧牲得早,賀衷寒很早就離開戰場,最後成就一番事業的是陳賡大將。

左權:

黃埔一期生,八路軍副總參謀長,抗日戰爭中我黨犧牲的最高級別軍事將領。一提有

周士第:黃埔一期生,新中國開國上將

蔣先雲:

黃埔一期生,作為與陳賡齊名的黃埔三傑之一,是我黨早期優秀學生與工人運動領袖,可惜犧牲得太早(1927年即被害),不然成就與前途無可限量。

許繼慎:

黃埔一期生,我黨早期傑出軍事將領,紅一軍軍長,可惜被張國燾所殺,新中國成立後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蔡申熙:

黃埔一期生,我黨早期傑出軍事將領,紅15軍創始人(軍長),1932年就犧牲了,許蔡二人如果能活到解放,最少也是大將以上軍銜。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在我國近代歷史上,黃埔軍校是一所赫赫有名的軍事院校,誕生於1924年彙集了兩黨一代英才,培養了大批安邦治國軍事政治人材,被稱為“天之驕子”的黃埔一期更加耀眼,中國民革命軍正是以黃埔第一期為核心力量發展起來,下面列舉8位黃埔一期的名將。

黃埔軍校,也稱為陸軍軍官學校。

徐向前(1901-1990年)山西忻州人,咱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十大元帥之一,以前在黃埔被老蔣看不起的徐帥,在日後的成就最高,也是黃埔一期中成就最高的。

徐向前。

陳賡(1903-1961年)湖南湘潭人,領導八路軍386旅使日軍聞風喪膽,1955年授予大將軍銜,陳賡大將是我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圖為抗戰時期的陳賡與夫人。

左權(1905-1942年)湖南株州人,22歲任紅軍新12軍軍長,戰功赫赫,抗擊日寇,威留太行,是我們優秀的將領。

圖為抗戰時期的左權。

周士第(1900-1979年)海南瓊海人,1927年率部參加南昌起義任師長,抗日時期任西北軍區參謀長,解放後組建中國防空軍,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圖為周士第。

胡宗南(1896-1962年)浙江寧波人,他是老蔣最寵愛的將領,稱為“天子門生第一人”,1939年胡宗南任第34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系學生的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但1947年奉命率部大舉進犯陝甘寧邊區,以失敗告終,到臺灣後處處受制。

胡宗南與夫人。

杜聿明(1904-1981年)陝西榆林人,1937年組建中國第一個裝甲兵團,抗日獲得崑崙關大捷,解放戰爭時被我軍俘獲,也是新中國1959年第一批特赦的大戰犯。

和蔣介石在一起的杜聿明。

黃維(1904-1989年)江西鷹潭人,1937年在上海抵抗日軍表現突出,人稱黃維兵團的第12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1975年獲特赦。

圖為黃維。

關麟徵(1905-1980年)陝西西安人,曾任黃埔軍校校長,抗日戰爭是他戎馬生涯的黃金時代,1939年關麟徵因抗日有功升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他是黃埔系第2個升集團總司令的人,1950年後定居香港,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

關麟徵和夫人。


圖文繪歷史


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時期,“到黃埔去”,是無數青年的熱切向往。1924年1月,黃埔軍校開始籌備;5月,通過初試、複試、總複試的一期新生開始陸續入校編隊;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進行開學典禮,孫中山先生和夫人出席。

黃埔軍校誕生於新的思想體系之下,在這裡,主義、思想、信仰被灌輸在學生軍中,一支朝氣蓬勃、紀律嚴明的軍隊開始走上歷史舞臺。黃埔以其包容性,吸引了方方面面的人才,他們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有的犧牲在前進路上,有的百鍊成鋼,成為叱詫風雲的一代。

蔣先雲(1902~1927),湖南新田人。1921年入黨,1924年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黃埔一期,“黃埔三傑”之一。深得老蔣、廖仲愷和恩來同志的賞識,號稱“黃埔奇才”。參加過兩次東征,平定廣東商團叛亂等多項戰鬥。1926年,北伐開始時任總司令部機要秘書,後任第5團團長,授陸軍少將軍銜。1927年4月繼續參加北伐,5月底在河南臨潁作戰時犧牲。同年6月,國民革命政府追授中將軍銜。

李之龍(1897~1928)湖北沔陽人。1921年入黨,1926年任代理海軍局局長兼中山艦艦長,參加第一次東征,1925年授少將軍銜,1926年授中將軍銜,是黃埔一期生裡最早佩戴將星肩章的。1928年在廣州被國民黨逮捕殺害。

宣俠父(1899~1938),浙江諸暨人。1923年入黨,黃埔開學後不久,因批評老蔣“黨校不分、亂用權威”,有違“以黨治軍”的原則,成為一期生裡唯一被開除的學生。1927年隨馮玉祥出師潼關,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政治部主任,領中將銜。1930年,以筆名出版《西北遠征記》,1937年9月任八路軍第18集團軍高級參議。1938年7月31日,在西安被軍統特務暗殺。

陳賡(1903~1961),湖南湘鄉人,1922年入黨,1924年考入軍政部主辦的陸軍講武學校,後退學考入黃埔,“黃埔三傑”之一,畢業後留校,並參加第二次東征,曾2次救過老蔣性命。1937年9月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1941年任太嶽縱隊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1949年任二野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1年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兼政治委員。1955年授大將軍銜,1961年病逝。

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臺人,黃埔畢業後留校,參加第一次東征。1927年入黨,1931年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兼第四軍軍長,1937年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1949年10月,任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授元帥軍銜。先後任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90年逝世。


左權(1905~1942),湖南醴陵人,1924年由陸軍講武學校集體轉學到黃埔軍校一期。1925年由陳賡介紹入黨,參加第二次東征,後去蘇聯深造。1933年任紅1軍團參謀長,1934年參加長征。1938年12月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兼第2縱隊司令員。1942年5月在日軍掃蕩中斷後,突圍時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許繼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1924年入黨,畢業後留校,參加兩次東征,葉挺獨立團隊長;1930年任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同時任副軍長的徐向前及其他領導一起整編紅軍,成立鄂豫皖根據地,1931年被張國燾殺害。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王爾琢(1901~1928),湖北石門人,1924年秋由恩來同志介紹入黨,參加兩次東征。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起義部隊團參謀長。井岡山會師後,擔任紅四軍參謀長兼28團團長,1928年8月,在江西追擊叛徒時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周士第(1900~1979)海南瓊海人,1924年入黨,畢業後參與組建孫中山的“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後擔任第4軍獨立團營長,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25師師長。1936年,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1950年奉命組建解放軍防空軍,任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9年病逝。

閻揆要(1904~1994),陝西佳縣人,1926年入黨,任綏遠國民軍第三軍騎兵團營長,1927年參加“清澗起義”,1948年任一野參謀長,1955年授中將軍銜,1960年起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994年逝世。

黃埔一期共有600多名畢業生,國民黨方面將星閃耀,大多成為老蔣嫡系,因篇幅有限,只列出其中各具特點的著名人物。

杜聿明(1904~1981),陝西米脂人,1930年時任中校營長,1937年任第一任陸軍裝甲兵團團長,參加淞滬會戰;1936年授少將銜;1938年任第5軍軍長,率部打出崑崙關大捷。1942年任遠征軍副司令官,1945年任東北保安司令,1948年被任命為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淮海戰役被俘於陳官莊。197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和第5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豐人,黃埔生唯一的一位戰區司令長官,號稱“天子第一門生”,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1962年病逝後追授陸軍一級上將。

餘程萬(1902~1955),廣東臺山人,黃埔一期畢業後,先後在國立中山大學和陸軍大學研究院深造,是少有的高學歷將領。抗戰時任第74軍57師師長,率8000多人在常德堅守12天,彈盡糧絕後僅帶幾十人成功突圍,因此被老蔣撤職查辦。1950年,伺機去了香港。1955年在香港遇劫匪,在警匪槍戰中身亡。


陳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1944年任71軍軍長,隨遠征軍參加滇西對日作戰,1949年率部在長沙起義。1955年上將軍銜,先後任解放軍四野21兵團司令員,第55軍軍長等職。

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鄉人,由陸軍講武學校退學考入黃埔一期,1933年任36師師長,1936年,晉為國民黨陸軍中將,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1941年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8年任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14兵團司令官。1949年在湘西被俘。1964年起先後擔任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80年去美國與子女團聚。1993年在紐約病逝。


孫元良(1904~2007),1935年任德械師88師師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八一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1948年接管叔叔孫震掌握的川軍,任16兵團司令。淮海戰役時兵敗被圍,化妝後逃脫,1949年去臺。其子孫祥鍾,藝名秦漢,臺灣電影明星。2007年逝世,是最後一位離世的黃埔一期校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