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茶山風景區及周邊區域概念性規劃》解讀

《茶山風景區及周邊區域概念性規劃》解讀

規劃

解讀

日前,市規劃委員會2018年第二次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多項重頭規劃,下一步規劃方案將在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市政府批覆實施。為了讓廣大市民更好的瞭解規劃、參與規劃、支持規劃,臨沂市規劃局將對部分規劃進行解讀,同時也是繼續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建議。

本期將詳細解讀《茶山風景區及周邊區域概念性規劃》,該規劃的編制對於保護和利用茶山的風景資源、打造臨沂“後花園”具有重要意義。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01

規劃範圍

本規劃的規劃範圍為北到沂南縣界、東到沂河、南到高速連接線、西到205國道,涉及李官、半程、白沙埠三鎮和茶山園藝場,總面積約125.68平方公里。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02

定位與目標

1、總體定位:茶山國家鄉村公園。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2、形象定位:

沂蒙原鄉,康養福地。

沂蒙原鄉:先祖記憶,原味鄉村;四季更迭,春華秋實;晨煙暮靄,歸園田居,沂蒙原生態鄉村。

康養福地:醫療資源好,山水生態優,綠色農產多,乃養生養老之福地; 書法之鄉,沂蒙精神,三教薈萃,乃修身養性之佳境。

3、發展目標:建設成為“四大高地”——生態寶地、休閒勝地、農業高地、康養福地。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4、發展主線:以康養+旅遊為發展主線,引領空間組織、環境塑造、產業構成、項目佈局及設施配套等。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5、產業體系構建:順應茶山區域生態保護與產業轉型需要,突出旅遊引領、三產融合的總思路,結合自身資源條件,重點發展現代農業、休閒度假、會議餐飲、醫療養生、運動遊樂與文化創意等六大類產業。

03

資源保護規劃

1、山體保護:山體各坡面相對高度30米所在等高線相連圍合的區域實施一級保護;山體各坡面相對高度15米所在等高線相連圍合區域至相對高度30米所在等高線相連圍合區域之間的山體實施二級保護;其他山體區域實施三級保護。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2、水體保護:沂河、蒙河、中小型水庫及其上下游水系、茶山南乾渠實施一級保護,其他水體實施二級保護。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3、田地保護:基本農田實施一級保護,一般農田實施二級保護。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4、林地保護:市級公益林、部分優質林地實施一級保護,其餘林地實施二級保護。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5、傳統民居保護:對小李官、石家屯整村範圍和尚莊子、北張莊的傳統建築實施一級保護。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6、文化科技設施保護:結合風貌保護和相關技術要求,對烈士陵園、氣象站等實施相應保護。

7、管線廊道和生態廊道保護:結合城市規劃要求和相關技術規定,對市政廊道、濱河與沿路綠帶實施相應控制。

04

功能空間佈局

1、總體佈局結構:

“一軸兩核、一帶四板塊”。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一軸:蘆山至茶芽山有九個山頭和多個水庫,恰有九龍戲水的意境,形成山水景觀與旅遊核心發展軸。

兩核:圍繞九鼎蓮花山與玫瑰湖形成一山一湖兩個旅遊發展核心。

一帶:沿沂河蒙河分段形成主題特色,打造多彩水岸休閒產業發展帶。

四板塊:圍繞現狀產業、交通區位和地形地貌,打造鄉村田園、現代城鎮、農牧休閒和康體養生四個功能板塊。

2、茶山核心景區。

規劃定位為以

道教養生、秀山麗水、鄉野農俗

為特色的茶山核心休閒景區。

道教養生:以天齊廟為基礎,延展道教文化內涵,發展養生類項目;

秀山麗水:區內山體植被茂密,還有蓮花池及多條水系,以山水條件塑品質;

鄉野農俗:以村落、田野、林地為要素,集中佈局農耕文化體驗與展示、民俗體驗與休閒、林田採摘野趣等功能,作為區域鄉村休閒中心。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規劃思路為

生態為重、有限建設、功能全面,

重點發展休閒、門戶兩大功能,

規劃形成五大功能片區:

蓮花湖景區:設置濱湖步道,形成完整的環湖觀光系統,並植入景觀設施與一定的酒店等設施,打造以休閒觀湖為主的景區。

九鼎蓮花山景區:挖掘以天齊廟為基礎的道教文化,強化山水景觀建設,完善遊憩、休閒、度假等旅遊服務施配套。

林果採摘休閒區:突出魯南桃鄉品牌,做全桃文化內容,引入休閒、採摘和體驗功能,開闢桃園綠道,依山就勢建休閒設施,開展桃花節和蟠桃宴等特色活動;同時也積極引入其他果品,豐富內涵。

仙子峪民俗體驗區:對現有建築實施環境提升和風貌整治,塑造沂蒙傳統村落形象,發展老村休閒、民俗文化體驗等;東部區域發展山林採摘。

農業文化展示區、景區門戶區:西部區域以現狀沂蒙農耕文化園為基礎,完善建成沂蒙農博園,全面展示農耕與農業文化;中南部配建各類交通設施和遊客服務設施,打造茶山大景區門戶;西部打造以百花園為基礎的休閒公園。

05

支撐系統

1、旅遊規劃。五大主題產品:茶山攬勝遊、歡樂舒心遊、禪道養性遊、康養度假遊、鄉村體驗遊。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2、交通規劃。在對外交通上形成“三橫五縱”路網體系;在內部交通上形成主路、支部二級結構體系,對公交停車場、公交站點等進行了規劃;規劃了休閒綠道。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3、村莊規劃。規劃形成7個特色村、7個新型社區、14個美麗鄉村。

4、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教育設施:結合現狀及教育布點規劃,區內共規劃中學1所,小學11所,人口大於500人的村各配幼兒園1所,共有幼兒園22所。

醫療設施:規劃2所醫院,其中三甲醫院1所(千佛山醫院),鄉鎮衛生院1所;除李官鎮駐地社區外,各村社配置衛生室1處,共27處。

文化、體育設施:集鎮配置文化站、體育館,每個居民點均配置文化活動場地。

福利設施:規劃敬老院1處,老年活動室27處。

06

景觀風貌指引

1、空間意向。以自然為底,顯山露水,小鎮、景區、村莊建築掩映其間,追求建築與景觀的相融。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2、建築風格指引。整體以沂蒙鄉村風格為大格調,嚴禁歐式;桃園小鎮和月亮小鎮以新中式+現代的風格為主;樂水小鎮和健康小鎮以地域符號的新中式+現代的風格為主。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3、美麗鄉村整治指引。形象主題為水雲綠野、美麗鄉村,風貌定位為輕盈素雅的新中式風格,以石材點綴,營造小鎮邊緣的現代化鄉村生活。

《茶山风景区及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解读

市規劃委員會2018年第二次會議原則通過這個規劃,會議要求,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嚴格落實規劃中確定的山、水、林、田等保護措施,落實空間管制的各項內容,切實保護好這裡的自然生態資源;要按照保護優先、開發利用服從保護的原則,嚴把項目准入關,禁止不符合本區域功能定位的項目開發建設;要統籌建設用地佈局及規模,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