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牛軲轆山下,崖門水道邊,坐落著美麗的虎山村,這裡鹹淡水交匯,灘塗面積廣大,水產品豐富,產烏魚、重殼蟹、沙蝦、風鱔等海鮮,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虎山村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曆史,自建村以來,村民就依靠崖門水道為生,進行打漁、養殖、耕作等農事生產。

追溯歷史源頭,虎山村是從荔山村分離出來的一個村落。荔山黃氏後人,在清代在鄰近地區創建了一個新的小村落,這便是如今的“虎山村”。

解放前,虎山本叫華山,後來,一些村民請來了風水師查看地形,發現華山背後靠著一座形如老虎的山,山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村民稱之為虎眼,虎山村遂由此而來。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虎山文化底蘊深厚,傳統資源豐富,尤以古樹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特色,其內的古樹公園、古榕樹群、古荔枝林等樹木極具觀賞價值,同時還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裝泥魚。

如今,虎山村和排山村、趙家莊等古村落一道登上了廣東省古村落和傳統村落的光榮榜,成為斗門區歷史文化和文明發展的重要見證和載體。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留存傳承國家非遺:裝泥魚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說起虎山村,就不得不提“裝泥魚”。這項傳統手工技藝代代相傳,至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

2010年5月,裝泥魚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這項習俗得以保存下來。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40多年前,斗門區乾務鎮虎山村的先人們以“裝泥魚”為生,他們將大批的魚販運至中山、江門、新會、台山等地區,成為當時非常重要的一種貿易形式。

直到上世紀中葉,虎山村90%的農村家庭都以賣泥魚所得作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經常成群結隊外出捕魚。至今當地村民還把廣闊的灘塗親切地稱為“泥夾萬”(粵方言,意思是指灘塗上的銀行)。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廣東沿海一帶捉泥魚的方法有許多種,有些地方用網圍或釣,有些用腳在灘塗踩,把泥魚趕出來再捉。據稱,乾隆年間,虎山村村民黃元亨及其次子黃子常在帶領族人生產勞作的過程中發明了“裝泥魚”的技藝。

彼時,為了防止腳被蠔殼劃傷,村婦們用布縫製了多層的、像雨靴一般的蠔襪。泥魚表皮非常光滑,經常在淺灘上跳躍,很難徒手捕捉。黃元亨根據泥魚喜歡在泥洞裡出沒的習性,琢磨出用籠子誘捕的方法。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黃氏將這種方法傳授給鄰村的黃姓家族,成為他們主要的謀生技能。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裝泥魚以其獨特的勞作方式對當時漁業貿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裝泥魚習俗由製造生產工具到捕捉過程,都十分曲盡其妙,主要包括開篾織籠、擇日和選址、裝泥魚、回籠四個方面,當中以編織捕泥魚的用具最為講究,特別是泥魚籠,是裝泥魚的必備工具之一。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泥魚籠由籠口、籠須、籠體、籠尾等幾個部分組成,首先要挑選兩年左右竹齡的“粉單竹”進行開篾,根據需要將竹枝鋸成40至50釐米長,進行去竹囊、刨清篾皮、劈開創口、破篾、拖篾等5道工序後,開出籠口篾、三絞篾、織籠篾等3種不同厚薄、不同韌度的細篾條再開始編織。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編織的順序是先織籠口、籠須、再織籠體和籠尾,每個魚籠長度約18-20釐米、直徑約6釐米。最後在籠口處綁上一根細篾條以方便漁民將魚籠收集、整理,才算編織好一個細巧精緻,大小均勻的泥魚籠。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如今,灘塗越來越少了,斗門仍在為保留裝泥魚這一文化遺產而努力。

虎山村黃氏宗祠就設立了“裝泥魚傳承基地”,定期舉辦“裝泥魚”習俗比賽,讓當地村民參與了編魚籠和裝泥魚比賽,甚至還時常舉辦學生編魚籠比賽,孩子們嫻熟的編篾技巧總是引來現場觀眾的連聲讚歎。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古樹交疊相映成趣 新農村展新風貌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走在貫穿虎山的新城大道上,兩側簇新的民居交錯,村裡不少大樹高約30米,大多枝繁葉茂。

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影影綽綽的光斑灑落在林間坦道上,微風吹過,涼風習習清爽宜人,光影婉約柔潤。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村裡的古樹主要為荔枝樹、芒果樹、菠蘿蜜樹,樹齡都在百年以上,樹幹兩個人都不能合抱,顯得很有氣勢。

據村史記載,不少樹種於1765年前後,距今有250年曆史,而最老的樹有300多歲了,平均樹齡也在250歲左右。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村裡的古廟祠堂雖經多年風雨,卻在居民的悉心保護和不遺餘力的修建下,延續著百年來的鼎盛香火。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自2013年創建幸福村居以來,虎山村先後投入近千萬元,對虎山舊村場的6個片區巷道進行整治,打造排水排汙設施、公園廣場,開展村內道路環境衛生整治等多項工程,虎山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如今,全村村道巷道全部實現硬底化,村道巷道平坦、整潔、通暢,村內排水設施建設得到完善,雨水排放暢順,區域的水浸情況已大為減少。

汙水排放經過收集接入汙水管網進行處理,一掃往日汙水橫流的景象。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村委為居民們修建了佔地面積約6800平方米的“小公園廣場”,配備60多件全民健身器械,設有2個燈光球場、1個含有燈光的標準5人制人工草皮足球場、4個羽毛球場,一座佔地200多平方米的兩層文化活動中心建築。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寬廣的球場、嶄新的運動器材、優美的健身路徑……廣場為村民和周邊工業園群眾提供了一個設施齊備、環境優美的休閒場所,豐富了居民群眾的業餘生活。

每天晚飯後,村民便會三三兩兩結伴踱步至此。辛苦工作了一天,人們在這裡打球、散步,老人們跳跳廣場舞,享受難得的閒適、安寧和快樂。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今年,虎山村計劃投入500萬元,對虎山村舊市場進行加建一層並升級改造,建成後,虎山市場總面積將達1200平方,全面改善經營面貌,日前,工程已開始進場施工,預計2018年10月完成室內改造升級。

此外,虎山村環山路工程、商業步行街配套工程也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和建設中。

未來,虎山人將繼續走在傳承、創造、建設的康莊大道上,收穫幸福生活的豐碩成果。

珠海虎山村火了!擁有“獨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00多年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