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赵万霞:爱的箴言

赵万霞:爱的箴言

【赵万霞专栏】

爱的箴言

原创作者|赵万霞(吉林省通化县大安中小学校)

身为一个老师,面对学生;做为一个家长,面对儿子;做为一个个体,面对周围的这些孩子,我有很多的无奈,常常慨叹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和别人聊天时也常常听到抱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和我们小时候没法比。那时的我们吃不好,穿不暖,可是我们没让父母家长操这么多的心。现在的孩子做什么我们都不放心,只要离开父母的眼睛,就总觉得会出什么事。上学放学接送,陪读,做什么都要有父母带着。以前是上高中要陪读,怕考不上好大学,现在是初中、小学都要陪读,更有的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租房陪读,有条件的还好说,读到哪儿,在哪儿买房,没有条件的就一直租房、打工。弄得家长孩子都身心俱疲。但是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

前两天参加同学女儿的升学宴,遇到一初中同学,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吐真言。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这同学的儿子在大家的眼里一直是个优秀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上学开始就找了市里的老师做家教。到了初中成绩依然位列年部第一,并以这样不变的成绩考取了县重点高中,到了高中学习还是那么出色,而且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都能够积极圆满的完成。到了高考时,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领取了吉林省重点大学的通知书。在假期期间还曾师从于市里教科所的教授的指导与点拨。奥数奖获得过好多届,家里各种奖章奖状排得满满的。家长以他为荣,老师为他骄傲,在大街上谁提起来都是会伸出大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人称赞的孩子,在同学的酒后吐真言当中,我才真正的了解了他还有的另一面。

他一直特别听话,只要家长吩咐的话,他都会按照要求去做。三四岁时,叔叔开玩笑,进屋里告诉他到墙角站着,他就一直站着,从中午一直到晚上,妈妈发现后,让他快休息时,他说叔叔没让,没办法妈妈赶紧让叔叔过来发话,这才算是解除了禁令。到了初中,每天上学,书包里都放着一把小棒子,问过后知道那是用来防身的。他因为学习成绩好,有时难免有些让人感觉不能与人为善,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争斗。到了高中,高一第一学期,因为早恋被老师发现,而老师与其谈话,却一直没有承认而被老师找了家长被开除。但是由于孩子的家长有朋友帮忙才又回到学校继续上学。母亲也开始了两年多的陪读生活。在学校无论老师给他布置什么样的任务,他都能很好的完成,并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学习成绩。到高考时,成绩很出色。父母给他报了国家重点大学,可是他却很心满意足地去了省重点大学,当时父母很为他惋惜,可是他却没有什么特别的郁闷。他父亲说现在看起来,当时他之所以愿意到这所省重点大学,而不是国家重点大学,完全是为了他高中时死不承认的那段恋情。也就是说当时老师并没有冤枉他。可是家长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有些对不住当初的那位高中老师。因为当时家长很不理解这位老师的做法。大学一二年级时,没有好好学习,竟然挂科11门。现在已经大四结束了,却还在家里复习,准备为挂科的学科进行补考。

他父亲讲了两个笑话:上个月,一家三口在大街上走着,街边蹦蹦跳跳着一只小鸟,这孩子稀奇的喊着妈妈问,这蹦跳着的是小鸡还是小鸭?问得父母面面相觑;傍晚,妈妈让他去菜园里摘黄瓜。过了老半天,他空着手回来,问妈妈,地上没有看到有黄瓜。妈妈气得说他,大学上得连黄瓜长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了。

听了老同学的讲述,我心里也感觉心酸并产生了疑问,这孩子怎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呢?仔细想想,觉得这都是学习成绩好惹的祸。这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在优秀成绩的映照下,其他方面的成长教育便都成为了陪衬,甚至是零教育。也正是因为成绩优秀,身边的所有人都会赞叹不已,即使出现了一些小的毛病,也会忽略不计。所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缺少对除书本以外的其他教育。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知识、能力和素养是决定人生的三个重要因素,在人的一生中,从小到大学到的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到5%,能力和素养才是受用终身的。而这两者恰恰无法通过简单延长训练时间,增强训练强度培养。我们要明白,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生的马拉松。不能唯书本而书本,唯成绩而成绩,学会生活的本领,适应社会的能力才是硬道理。学习成绩优秀固然好,但是其他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考试分数只是小问题,人生素养才是大问题。学习阶段是基础,而真正的生命周期是从25岁才开始的。由此也领悟到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完成自我实现。

用老同学的话说就是:呵护的无微不致,爱的细致入微,让孩子什么都不想,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感。作为家长对孩子付出的越多,在未来受到的伤害就越大。这是我经过短期的沉淀而领悟到的点滴。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会因不同的事例而引发不同的思考,积淀。期待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