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你那麼不怕麻煩,再幫我一次怎麼了?”

“你那麼不怕麻煩,再幫我一次怎麼了?”

1

吳軍的新書《見識》裡有一個故事:

女孩A ,一名護士,想出國唸書。吳軍建議她先抽空準備託福。

幾個月過去,女孩只翻了三頁單詞。

因為單位太忙了,每天都不能按時下班。幹完自己的活,還有同事的活:

“小A,幫忙換個鹽水。”

“小A,過來拔個針。”

……

她心有不願,卻總是無法拒絕。

這一幕似曾相識。

我認識一個姑娘,叫雯雯。進入一家大型央企三年,但專業方面和新手無異,因為她每天被領導和同事喊100遍。

“雯雯,幫我取個快遞。”

“雯雯,換個打印紙。”

……

如果你問小A 和雯雯:

別人都好意思麻煩你了,你怎麼不好意思拒絕?

他們準會苦惱地說:

我也不知道呀,事情不知不覺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別人只要相求,我準會答應,並且不遺餘力地付出。為此浪費了很多時間、受了很多氣,也被人勸過。可是不知怎麼的,等到下一次再碰到同樣的事情,還是學不會拒絕。

那麼,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

2

倘若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像小A 和雯雯這樣的“拒絕困難者”存在一些共同點:

第一:她們具有討好型人格特質

心理學家薩提亞指出:

討好型人格特質者過度重視人際關係,他們很害怕拒絕,內心覺得一旦拒絕別人,對方就會厭惡自己。所以他們寧願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利益來滿足別人的願望和要求。

“你那麼不怕麻煩,再幫我一次怎麼了?”

這種人格特質的形成和童年經歷有關。

比如小時候,有個孩子來家做客,小客人硬要搶你手中的玩具。父母就會第一個衝過來做和事佬勸你:給小客人玩會兒。

或者威脅你:小氣鬼,再不給小弟弟玩,下次不給你買玩具了。而不是對小客人說:你先等下好嗎?

或者鼓勵自家孩子:你自己決定要不要給小弟弟玩。

在不斷被要求分享,被要求先關注和滿足別人需求的氛圍中,孩子們感受到凡事接受要比拒絕更能令父母開心,自己的處境也更安全。

長大後,他們在潛意識裡認同一點:為了讓別人高興,我的時間可以被侵佔,內心的聲音可以被忽略。

第二:他們更容易陷入“登門檻效應”的陷阱

“登門檻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佛裡德曼在實驗中發現的。

1966年,心理學家派人隨機訪問一組家庭主婦。要求她們將一個小招牌掛在她們家的窗戶上,這些家庭主婦愉快地同意了。

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訪問這組主婦們,要求將一個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結果仍有大部分主婦表示同意。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派另一組人隨機訪問另一組主婦,直接提出將大且不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裡,結果只有很少的家庭主婦表示願意。

這個實驗說明人們一開始樂意接受較小的,較易完成的要求,從而進一步接受較大,較難完成的要求,但人們會直接拒絕難度太大的要求。

也就是說“登門檻效應”一開始具有隱蔽性,像換瓶鹽水,取個快遞之類的要求太細小,以致於很難拒絕。

加上討好型人格的基礎,小A 和雯雯們很難識別小麻煩背後的危害——每天浪費的時間和精力積累起來著實可觀,不知不覺陷入“越幫越多”、“越幫越忙”的困境。

“你那麼不怕麻煩,再幫我一次怎麼了?”

3

小A 整天忙於應付差遣,沒有閒餘準備托福考試,發展受阻;雯雯日復一日奔波在層出不窮的瑣事中,沒有機會專注於自己正真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上,前途迷茫……

長此以往,學不會拒絕將導致人際邊界模糊,負擔繁重,透不過氣來。

這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需要告訴他們,拒絕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合理的拒絕有助於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

2017年,臺灣人氣組合五月天的某場演唱會尾聲,觀眾請主唱多次返場,遲遲不能結束。

最後一次,阿信出來對觀眾說了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

我可以一直唱下去。不過門口有很多年紀很大的保安,後臺有很多辛勞很久的工作人員,他們一直陪著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我的歌迷。

這麼晚了,還想不想一直聽我唱,我們讓他們早點回家好不好?

阿信這番情真意切、有禮有節的話立刻在歌迷心理產生了移情的效果,演唱會終於順利結束。

事後,大部分歌迷非但沒有指責阿信,反而更欣賞他。因為通過合理的拒絕,歌迷更加深入地瞭解他。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原則和堅持比拖泥帶水的曖昧更有人性的魅力。

所以,與其糾結要不要拒絕,不如想想怎樣拒絕更好。

“你那麼不怕麻煩,再幫我一次怎麼了?”

其次,“拒絕困難者”想通過一味的接受來獲得對方的滿意,達成和諧,可是從人際策略的角度,卻未必能如願。

心理學家阿倫森曾用實驗證明這一點。

他請了四組志願者來到實驗室。期間安排一個託來評價志願者,並故意讓他們聽到。

A組志願者聽到的全部是正面評價。

B組,全部是負面評價。

C組,先是負面評價,而後逐漸轉為正面評價。

D組,則是先正面評價,而後負面評價。

接下來,研究人員請志願者給託打分。結果對託評價最高的是C組,而非A組。

這個結果說明:在人際交往中,一味討好別人,其實並不能讓對方全然滿意,因為他早已習慣你的付出,無法從你身上收穫成就感。

而若起初你一直滿足,後來哪怕一次拒絕,就會使對方產生挫敗感,從前的努力在他那兒也一筆勾銷。

所以,別人都好意思麻煩你,你就別不好意思拒絕了。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