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你那么不怕麻烦,再帮我一次怎么了?”

“你那么不怕麻烦,再帮我一次怎么了?”

1

吴军的新书《见识》里有一个故事:

女孩A ,一名护士,想出国念书。吴军建议她先抽空准备托福。

几个月过去,女孩只翻了三页单词。

因为单位太忙了,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干完自己的活,还有同事的活:

“小A,帮忙换个盐水。”

“小A,过来拔个针。”

……

她心有不愿,却总是无法拒绝。

这一幕似曾相识。

我认识一个姑娘,叫雯雯。进入一家大型央企三年,但专业方面和新手无异,因为她每天被领导和同事喊100遍。

“雯雯,帮我取个快递。”

“雯雯,换个打印纸。”

……

如果你问小A 和雯雯:

别人都好意思麻烦你了,你怎么不好意思拒绝?

他们准会苦恼地说:

我也不知道呀,事情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别人只要相求,我准会答应,并且不遗余力地付出。为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受了很多气,也被人劝过。可是不知怎么的,等到下一次再碰到同样的事情,还是学不会拒绝。

那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2

倘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像小A 和雯雯这样的“拒绝困难者”存在一些共同点:

第一:她们具有讨好型人格特质

心理学家萨提亚指出:

讨好型人格特质者过度重视人际关系,他们很害怕拒绝,内心觉得一旦拒绝别人,对方就会厌恶自己。所以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利益来满足别人的愿望和要求。

“你那么不怕麻烦,再帮我一次怎么了?”

这种人格特质的形成和童年经历有关。

比如小时候,有个孩子来家做客,小客人硬要抢你手中的玩具。父母就会第一个冲过来做和事佬劝你:给小客人玩会儿。

或者威胁你:小气鬼,再不给小弟弟玩,下次不给你买玩具了。而不是对小客人说:你先等下好吗?

或者鼓励自家孩子:你自己决定要不要给小弟弟玩。

在不断被要求分享,被要求先关注和满足别人需求的氛围中,孩子们感受到凡事接受要比拒绝更能令父母开心,自己的处境也更安全。

长大后,他们在潜意识里认同一点:为了让别人高兴,我的时间可以被侵占,内心的声音可以被忽略。

第二:他们更容易陷入“登门槛效应”的陷阱

“登门槛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里德曼在实验中发现的。

1966年,心理学家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主妇们,要求将一个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结果仍有大部分主妇表示同意。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派另一组人随机访问另一组主妇,直接提出将大且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很少的家庭主妇表示愿意。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一开始乐意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接受较大,较难完成的要求,但人们会直接拒绝难度太大的要求。

也就是说“登门槛效应”一开始具有隐蔽性,像换瓶盐水,取个快递之类的要求太细小,以致于很难拒绝。

加上讨好型人格的基础,小A 和雯雯们很难识别小麻烦背后的危害——每天浪费的时间和精力积累起来着实可观,不知不觉陷入“越帮越多”、“越帮越忙”的困境。

“你那么不怕麻烦,再帮我一次怎么了?”

3

小A 整天忙于应付差遣,没有闲余准备托福考试,发展受阻;雯雯日复一日奔波在层出不穷的琐事中,没有机会专注于自己正真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上,前途迷茫……

长此以往,学不会拒绝将导致人际边界模糊,负担繁重,透不过气来。

这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告诉他们,拒绝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合理的拒绝有助于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2017年,台湾人气组合五月天的某场演唱会尾声,观众请主唱多次返场,迟迟不能结束。

最后一次,阿信出来对观众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

我可以一直唱下去。不过门口有很多年纪很大的保安,后台有很多辛劳很久的工作人员,他们一直陪着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我的歌迷。

这么晚了,还想不想一直听我唱,我们让他们早点回家好不好?

阿信这番情真意切、有礼有节的话立刻在歌迷心理产生了移情的效果,演唱会终于顺利结束。

事后,大部分歌迷非但没有指责阿信,反而更欣赏他。因为通过合理的拒绝,歌迷更加深入地了解他。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原则和坚持比拖泥带水的暧昧更有人性的魅力。

所以,与其纠结要不要拒绝,不如想想怎样拒绝更好。

“你那么不怕麻烦,再帮我一次怎么了?”

其次,“拒绝困难者”想通过一味的接受来获得对方的满意,达成和谐,可是从人际策略的角度,却未必能如愿。

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用实验证明这一点。

他请了四组志愿者来到实验室。期间安排一个托来评价志愿者,并故意让他们听到。

A组志愿者听到的全部是正面评价。

B组,全部是负面评价。

C组,先是负面评价,而后逐渐转为正面评价。

D组,则是先正面评价,而后负面评价。

接下来,研究人员请志愿者给托打分。结果对托评价最高的是C组,而非A组。

这个结果说明:在人际交往中,一味讨好别人,其实并不能让对方全然满意,因为他早已习惯你的付出,无法从你身上收获成就感。

而若起初你一直满足,后来哪怕一次拒绝,就会使对方产生挫败感,从前的努力在他那儿也一笔勾销。

所以,别人都好意思麻烦你,你就别不好意思拒绝了。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