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過分孤獨有什麼表現?

前幾天一家媒體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中做調查——「你和合租的室友熟悉嗎」,被調查的年輕的白領說:

即使跟人合租,也想要一點帶著隔絕感,有尊嚴的生活,分開時間洗漱,錯開時間去廚房做飯,有人去冰箱裡拿東西,自己一定要等一下再去,聽到別人的門鎖碰上了自己才敢開門,很多人表示不熟悉,不認識,不打招呼,不共用東西。長期以往,就形成了獨居,沒有朋友,生了病沒有人幫忙的孤獨生活。

艾裡克·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中說,當今美國單身的成年人佔比已超過50%,其中有3100萬人獨自一個人生活。而根據我國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在中國“一個人生活”的成年人已超過5800萬。

昨天還看到一個新聞,深圳的一個女孩子,深夜發燒,翻遍了手機通訊錄,也沒有找到一個人可以幫助自己,無奈之下,只好深夜點外賣,拜託小哥在給自己送外賣的路上,給自己帶一點藥。

雖然獨孤是人類的常態情緒,但很多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過分孤獨的程度,並且,深陷孤獨的人,越來越多。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有人在網上列出了從一個人看電影到一個人動手術等十個孤獨等級,等級越高,一個人的孤獨指數也越高,不過通常來講,過分孤獨,有如下表現:

  • 社交興趣衰退

宅,人不出門,手機不離身,聯繫外界主要靠微信,能發文字絕不語音,能語音絕對不視頻,不想和父母打電話,在辦公室裡依靠郵件和同事溝通。

社交興趣減退的背後,是你對“人”的興趣不斷減退。每個人都有生活慣性,當你不社交的時候,初期會有不習慣,但是長期以往,對一個人的生活適應了,再去改變,是一件困難的事,長期以往,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閉環,你越是獨孤,就越依賴一個人的生活,越是依賴一個人的生活,就越是孤獨。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 嚴重依賴網絡和虛擬產品

網癮研究教授金柏莉·楊曾指出,網絡上癮應該具備下列條件:強迫性地非自由地使用;對人際交往失去興趣;被線上及時活動佔據大部分生活的時間;不能自拔。

嚴重依賴網絡也有類似的傾向,只是程度不至於這樣嚴重。孤獨的人其實並不是沒有社交需求,只是他們把社交對象,轉換到了別的載體上,比如網絡上的虛擬社區,比如社交軟件,再比如,無休止的網絡遊戲。

有調查顯示:

“人們手機依賴總分與孤獨呈現顯著正相關,與領悟社會支持總分及其他支持因子呈顯著負相關。人們的社會支持對孤獨感的負向預測作用顯著,孤獨感對網絡成癮傾向的正向預測作用顯著,孤獨在社會支持與手機依賴之間起完全中介效應,也就是說,你越是孤獨,你越是依賴電子產品,反之亦然。”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 對現實生活中的場景產生畏懼

很多人長期一個人待著,一個人生活的後遺症就是到人多的地方,或者是面對需要和別人一起完成的事情,會本能恐慌,長期以往,這些人的活動範圍會不斷的縮小,不出門,不旅遊,越來越封閉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沉溺於孤獨中,有什麼危害

諸多的研究都表明,深度持久的孤獨,是一種負面情緒,他們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傷害:

  • 會傷害你的健康

心理學家通過多種方式來定義孤獨感,並經常根據其持續時間將其分為幾類。然而,從本質上講,大多數專家認為,孤獨雖然是一種共同的人類經驗,卻是一種不良的傷害情緒,可以影響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今年春天發表的一項研究,孤獨可能將一個住院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拔高26%,這一效應與肥胖症造成的健康影響相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孤獨會影響我們免疫系統的功能,損害睡眠質量,並使我們處於心臟病的危險之中。研究也已經表明,孤獨感“過早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比其他健康因素更為明顯。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 造成電子產品依賴症、被動接受依賴電子產品對生活品質的破壞

很多不願意出門,不願意社交的人,會轉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虛擬社區,電子遊戲,約會軟件等互聯網生活上。

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一個事實,雖然科技的發展改變的我們做事的方式,但同樣,也改變了我們本身,那些輕便的電子產品,在心理學上,依然有巨大的能量,看似給我們帶來了福利,但是過度的使用,把我們帶入了另一種歧途。

很多父母一邊帶娃一邊專注的玩手機,孩子的安全沒有保證不說,這樣的陪伴也是低質量的陪伴;比如很多家庭吃飯,本來用餐時間可以聊聊天,但是各自捧著手機,就壓縮了這種可以用來彼此交流的時間;再比如一些情侶之間,因為男生愛打遊戲,女朋友爭風吃醋,覺得自己還比不上一款遊戲重要。

這些現象的背後,都是電子產品,對人們交流質量的壓縮,比如,人們之間,雖然同處於一個空間,但是很少專心的相處,比如,人們之間的關係載體,越來越依賴網絡,缺乏了面對面的及時互動。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 人際關係中的“社會支持系統”的逐漸缺失

人類在本質上屬於群居動物,每個人都需要人際關係中的“社會支持系統”,即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一個完備的支持系統包括親人、朋友、同學、同事、鄰里、老師、上下級、合作伙伴等等,據心理學研究,一個人能否從重創中恢復,40%取決於他是否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如果一個人沉溺於自我選擇的孤獨中,那麼他所有的關係來的快去的也快,缺乏了深入的可能,在人際關係中的社會支持系統在不斷的瓦解。

相比之前那種好多年的朋友,一輩子的兄弟,現代人網絡上的社交流行“一次性友誼”,見面的時候我們三分鐘就熟了,但是散場了回家,卻各自不再相見。

科技打開了我們的社交渠道,同時,也控制了我們在一段關係中可以發展到的深度,越缺乏深切的關係,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也就越弱。

沉溺於自我孤獨的人或許擁有龐大的社會關係網絡,卻不一定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他們在陷入困境的同時,也會迅速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人,內心沒有安全感,如果他沉溺於自我封閉,那麼他會越來越封閉。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 越來越不想面對真實的生活

很多人借用孤獨來轉移生活中的「不想面對」,但是這恰恰也是個問題,我們在逐漸形成一種逃避主義。

社交孤獨只是內心逐漸走向封閉的一個表現,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每天下班就是打遊戲,沒有朋友聚會,也沒有同事往來,在一個小區裡住了三年,也沒有一個認識的鄰居。社交孤獨是我們對社交的逃避,但如果放縱其發展,也會造成生活上的逃避主義。

如果一個人出現這樣的問題,他在其他行為上,也必定受到來自意識的阻礙,比如不肯和人多說一句話,比如衣櫃裡越來越寡淡,比如覺得生活工作沒有興趣但是又不肯做出改變。

  • 自我認知和反省能力下降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兩個人,在酒吧的燈光下,通過眉目眼神和肢體動作可以傳達多少信息,而這種形式的交流,在很多不能面對面互動的通訊設備上被抹去了。

我們不能通過及時的反應判斷對方的意思,交流不能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進行,缺乏真實的互動讓我們逐漸脫離真實的生活情景,我們的自我認知和反省能力,也會隨之不斷的鈍化。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過度孤獨

  • 接受孤獨,正確看到孤獨這種狀態

很多人覺得孤獨是一種loser的狀態,然後會因為自己的孤獨而自卑,其實不然。

Cacioppo教授在演講中解釋說:

“你聽不到人們說孤單寂寞,因為寂寞是汙名化的,心理上相當於成為生活中的失敗者,或者是一個軟弱的人,這是非常不幸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更有可能否認孤獨感。”

有研究表明,孤獨的人更專注,容易發現細節,同時,也有研究推翻了「孤獨的人不擅長社交」的結論,證明孤獨的人,也同時可以擁有高超的社交能力。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孤獨的時候,正確的心態是,把孤獨看作一個自由選擇的狀態,而不是我孤獨我可恥,為了逃避這種自我感覺羞恥的狀態,最後我變得更孤獨。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 嘗試走出科技社交,重新定義我們的人際關係

我們不妨列一個清單,除去網絡上的人際關係之外,我們在現實中,還有多少可以讓我們“走動”的關係。然後再列一個清單,把我們在網絡上的關係對比,有哪些關係是需要和現實再度接軌的,有哪些關係是一次性的無用的消遣。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 拋棄網絡替代品,去享受真實的生活

據說有一些咖啡館,就為了打破這種科技產品對人們注意力的壟斷,在店裡特意註明,沒有Wi-Fi。而小龍蝦之所以成為聚會網紅食品,也是因為在吃小龍蝦的時候,我們的雙手都被佔著,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對面的人身上。

如果你有那種和朋友漸行漸遠的經歷,一定會明白,很多事情,很多交流,只能面對面進行,在線上,反而是說不出的,如果你們長期沒有線下聯繫,那麼雖然一直聯繫,但是有沒有可能再次見面,都是未知數。和朋友家人也是這樣,在一起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彼此的身上,而不是拿著手機心不在焉。

放下你的手機,關掉你的遊戲,蓋上你的電腦,更多的去和人面對面的交流,少打電話,多見面。這些都是頻繁的線上練習不能代替的。

獨居女孩深夜求助外賣小哥,你的孤獨有人懂嗎?

  • 通過形成和加強聯繫來回應孤獨感

一旦我們承認自己的感受,並明白自己可以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和行為,就可以主動去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比如:

  • 發展一個受信任的人的關係來促進親密的關係,他們可以信任你,也可以向你傾訴。
  • 通過簡單的與朋友和家人分享美好的時光來促進關係的連通性。

羅大佑曾經在歌曲中唱到,「孤獨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寵」,孤獨感是一種一體兩面的東西,一方面孤獨並不是一件壞事,另一方面過度的孤獨,的確影響了我們的幸福感,如果你也經常感到孤獨,一定要防止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孤獨中去,可以享受你的孤獨,但不要被孤獨打敗。

參考文獻:

【1】大學生手機互聯網依賴對疏離感的影響: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J]. 姜永志,白曉麗.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4(05)

【2】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研究[J]. 嚴標賓,鄭雪.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6(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