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時期,在沒有原子彈的情況下,美軍想要登錄日本本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De-zhong


這個不好衡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不需要付出特別大的代價!

1945年2月,硫磺島之戰,美國在付出28686人的慘重代價後,消滅島上日軍23388人,成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傷亡大於日軍的戰役。

硫磺島戰役的指揮官慄林忠道,以地堡防禦的戰法,有效抵禦了美軍的狂轟濫炸。此戰讓美軍認識到困獸猶鬥的日軍的瘋狂程度,遂加快了原子彈武器的研製!
1945年,美軍發動沖繩之戰,在付出了7萬人的慘重代價後,消滅日軍10萬多人。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日本開始叫囂“本土決戰”,號稱“一億人玉碎”,這意味著日本已經進入了最後的瘋狂!

根據日軍的頑強程度,美國高層對登陸日本本土做出了相對悲觀的分析,他們認為,如果強行登陸日本本土,盟軍將付出超過100萬軍隊傷亡的巨大代價!他們制定了“奧林匹克”和“冠冕”計劃,計劃最晚在1945年11月1日登陸日本本土。

但是,真的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嗎?靜夜史認為並不會,因為決定日本是否投降的決定因素,並不是日本瘋狂的“一億人玉碎”計劃,而是看似毫不相干的鄰居-蘇聯!

從1931年開始,日本就在我國東北進行經營,將偽滿洲國作為日本的重要據點經營,在日本天皇看來,只要偽滿洲國還在,就可以用持續不斷地為日本提供戰爭支持。在日本的最後關頭,日本天皇還幻想著到東北負隅頑抗!

當時的日本,雖然在1945年3月硫磺島戰役結束後,美國獲得了對日本本土轟炸的重要據點,但是李梅的轟炸沒有對日本的軍工等設施起到摧毀性作用。因為很多日本的軍工產品原材料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生產完成後到工廠組裝成成品,而且日本的很多工廠都不在市區,所以美國的轟炸並沒有起到徹底摧毀日本軍工體系的作用。

所以,如果美國進行本土登陸作戰,日本還是可以給美國造成巨大傷亡的。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上空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直接造成了日本廣島夷為平地,人員傷亡超過20萬,但即便如此,日本仍舊沒有投降的意思,這足以說明日本還是有抵抗能力的!但是,緊接著1945年8月9日凌晨,蘇聯出兵東北,以風捲殘雲的態勢消滅日本關東軍,日本最後的希望徹底破滅!

隨後美國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日本終於難以抵抗,一億玉碎的幻想也化為泡影。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由於美國的登陸作戰計劃時間要遠遠遲於蘇聯出兵東北,所以美國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個人認為,要是沒有“胖子”和“小男孩”,美軍要想登錄日本本土,其難度不亞於“諾曼底登陸”,至少要付出上百萬人的生命,才能換回佔領全日本的目標。

一、登錄難度大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四面環海的島國,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四面環海的地形就決定了登陸日本本土作戰的難度,相對於諾曼底登陸,更為複雜的地理環境,四周毫無屏障兩棲作戰,作戰難度更大,投入兵力及海陸空配合更要密切結合,可想美國要是在沒有原子彈的幫助下,強行登陸日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美國真正佔領日本是在二戰結束後,麥克阿瑟在日本當“土皇帝”都是在日本戰敗投降之後的事情,在戰爭相持階段及戰爭後期,美國始終也沒有實現佔領日本本土的願望,這裡邊的利益牽涉可想而知,美國也不會傻傻的犧牲自己“美國大兵的性命”去冒險強行登陸,甚至在歐洲戰場沒有結束前,西方除了物資援助,也沒多少精力,管亞洲戰場。

二、“一億人玉碎”計劃

二戰末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全線敗退。本土馬上就要受到美軍的壓倒性攻擊。這個時候,日本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假如美國不投放原子彈,日本人會拼死抵抗嗎?說實在,這還真說不準,日本這個民族感性大於理性,如果美國強行登陸,這個“一億人玉碎”計劃真的有可能就被日本強行執行了。

日本大本營不甘心失敗,制定出了本土決戰計劃,即《“決”號作戰準備綱要》。大本營認為,只要充分發揮1億國民的“特攻”進攻精神,樹立不勝而死的信念,採取拼刺刀的白刃格鬥戰法,就能令登陸敵軍不會有一兵一卒生還。還組成挺進隊,因為裝備匱乏,大多數只能拿著竹槍作戰,後果可以想象,這些人只能增加美國大兵的個人戰績。

如果不是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造成大量平民和軍人傷亡。徹底的摧毀了日本軍國主義抵抗到底的決心,給了日本本土沉重的打擊,杜絕了日本政府和日本民眾僥倖抵抗的想法,才有了1945年8月15日的日本投降。

其實美國在沒有決定使用原子彈以前,已經制定了一個龐大的登陸作戰計劃。

  這個作戰計劃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美軍計劃在日本最南端的九州進行強行登陸,時間定在1945年11月1日;

2、 “美軍計劃日本日本最大的島九州島進行強行登陸,時間定在1946年3月1日。

  美國軍方在制定這個計劃的時候發現,如果盟軍按照這個計劃進行強行登陸,那將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如果,美軍實現這個登陸作戰計劃,盟軍至少需要準備500萬人的登陸作戰部隊,而其中大部分是美國部隊。

這樣的計劃,對美國而言,顯然是不願看到的,所以,美國啟動了原子彈,給瀕臨奔潰的日本以最後一擊,迫使了日本投降,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使得美國成功在戰後登陸日本本土,當然這個過程,對廣島和長崎的百姓而言,是極其慘烈的。

如果沒有原子彈的相助,我覺得那麼美國就不可能能夠在1945年就佔領日本,也不可能這麼輕鬆的在日本當“土皇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中匡史化”,期待您的關注!


中匡史化


美國沒有向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日本照樣會投降,主要原因以下幾點1.曰本中國的侵華戰爭已經打了八年,原來曰本軍部認為完全可以在三個月內解決“支那問題”,騙過了日本天皇裕仁,中日戰爭打成了曠曰持久的消耗戰,在美國、蘇聯支持下,中國國民政府及它的軍隊越戰越強,軍隊規模已達800萬,加上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抗日隊伍已達千多萬人,日軍幾十主力師團深陷中國戰場動彈不得;在印度支那戰場,中國軍隊在美國裝備訓練下的駐印遠征軍,在孫立仁將軍指揮下反攻緬甸日軍大獲全勝;太平洋戰場在,日本引以為傲的“海軍聯合艦隊”在強大的美軍反擊下,丟盔御甲,節節敗退,灰飛煙沒了,美軍已攻克硫磺群島和沖繩群島,美軍龐大的B_29戰略機群每天以幾百個架次,對日本各島軍民用設施、工廠、碼頭狂轟爛炸,“火燒東京”的轟炸方式已造成日本各地數百萬人的傷亡,人民流漓失所,飢寒交迫,苦不堪言!最令天皇裕仁及軍部、內閣政府失望的是: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單方面撕毀(蘇日友好條約),發150萬大軍從三個方向包圍進攻“滿洲國”,而這地是日本天皇精心選擇的最後避難地,後路被蘇聯抄了,曰本已到了三窮水盡的滅亡絕境之地!“一億玉碎”也只是臨死前的絕望嚎叫!老百姓已配發長的竹杆、竹片,老少婦幼都在訓練,準備用竹杆對付美國的坦克大炮?裕仁天皇已看到大和民族正在走向滅亡的邊緣,投降是挽救民族滅亡的唯一選擇,投不投原子彈已無關緊要!順便提醒各位:原子彈只造成日本人20萬人傷亡,遠遠沒有B_29轟炸機群轟炸造成的數百萬人死亡的危害大!


薦商12345678


在二戰末期的時候,日本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美軍已經打進了日本的島鏈內,隨時都可以登陸日本。但是美國在深思熟慮後,還是沒有選擇通過登陸作戰的方式攻擊日本,而是選擇了在日本投放兩枚原子彈。當原子彈的蘑菇雲升起的時候,日本帝國主義頑抗到底的野心徹底破滅,最終只能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在原子彈沒有爆炸之前,日本曾經打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那麼假如沒有原子彈,美軍想要徹底攻佔日本本土,需要付出多少人的代價呢?從太平洋島鏈戰爭中來看,日本軍隊雖然在戰鬥力上不如美國軍隊,卻在戰敗的時候喜歡進行自殺式襲擊,投降人數的比例非常低。很多日本兵在天皇投降後,還繼續和美國軍隊交戰,更有甚者一直打到了1974年。



日本的平民也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在太平洋戰場上,有很多拿著簡易武器進行自殺式襲擊的平民,還有一些人集體跳海自殺。日本的一億玉碎也不是說著玩玩而已,當時日本的挨家挨戶都在準備美軍登陸後的自殺式襲擊物品,甚至發明了很多單人操控的潛艇,去炸美國的航母。在這種風潮下,美國也出現了動搖。當時的日軍除了本土駐軍之外,在海外還有數百萬軍隊,一旦撤退回國,對於美軍也會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美軍雖然在炮火上更佔優勢,可是面對著數千萬瘋狂的民眾,恐怕也難以應付。美國自己統計如果攻佔日本,最起碼需要100萬以上的人員傷亡,這個數據只是考慮到日本的軍隊戰鬥力,沒有考慮到當時已經近乎瘋狂的民眾。假如美軍真的在無條件投降之前登陸的話,肯定會遭到各種自殺式襲擊的侵擾,最後舉步維艱。從日本當時的表現來看,不使用原子彈的情況下,美軍想要完全佔領日本,傷亡人數最起碼也不會低於300萬人,而且天皇只要不投降,美軍就要面臨無休止的人民戰爭。這樣來看,美國投放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絕對是一次及其明智的選擇。


軍武小咖




二戰末期,美國空軍五萬多架飛機,陸軍1100多萬,海軍艦艇幾千艘,其中航母149艘,這樣的規模足以碾碎整個日本。

再看日本,在中國戰場的軍隊被分割包圍,關東軍被蘇聯紅軍碾壓,日本國內號稱有700多萬軍隊,但其實很多都是由婦女兒童和老弱病殘組成的,臨時發一杆槍,簡單訓練後就編入隊伍,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而且此時日本國內資源枯竭,普通百姓食不果腹,美軍的燃燒彈攻擊讓日本災民遍地,整個日本的戰爭能力已經被大大削弱。

所以說,美軍要登陸日本本土,可以說佔盡了所有優勢,儘管日本有武士道精神支撐,但是精神的力量是扛不住鋼鐵的,尤其是差距太大的情況下更是無法替代,所以美軍登陸日本本土,剛開始肯定會遭到強烈抵抗,但是很快就會變成屠殺 ,因為美軍有要多少有多少的彈藥,如果真是那樣,大和民族會不會繼續存在都是個問題。

那麼美國為什麼那麼懼怕登陸日本本土呢?其實不是怕,而是大國博弈的政治需要。二戰後期,美蘇爭霸的雛形已經形成,而蘇聯已經完成了在歐洲的爭霸佈局,接下來就是要在亞洲佈局,就在1945年7月,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這種威力巨大的超級炸彈,杜魯門曾經向斯大林提起過,但斯大林假裝不在乎。於是杜魯門認為斯大林沒聽懂,事實上斯大林不但聽懂了,而且高度重視,回國後立即上馬了原子能領域的研究項目。杜魯門認為,既然斯大林沒聽懂,那美國就必須施展一下“肌肉”來震懾蘇聯,在當時看來拿日本開刀是最合適的。

因此,美國媒體開始鼓吹日本本土防禦如何嚴密,日本民眾為何好戰,在做足了輿論功課後,美國開始把原子彈投入實戰,連美國中層軍官都直言不諱的說這就是做給俄國人看的。

所以說,國家的政策也和為人處世一樣,需要有道德,講規矩,日本本心奇藝,四處侵略,喪盡天良 最後竟然本土都被美國人拿來當原子彈威力的試驗場,真是應驗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毒刺劍客


日本號稱“一億人玉碎”,明顯是在吹牛,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有這樣的凝聚力!而美國人聲稱盟軍登陸日本需要付出傷亡一百萬人的代價,也是高看了日本人。

日本打中國,就如同美國打日本,都是以強欺弱。唯一的不同是,中國有美國等盟軍支援,所以,我們堅持到了最後,取得了勝利。而日本此時,已經成為“甕中之鱉”,外面一個盟友都沒有!

日本本身國土面積小,又是島國,資源少。只要盟軍將其圍困起來,用不了三個月,日本就沒有可用的戰略資源了。美國完全可以不出兵,只靠封鎖和轟炸都能把日本人餓死!不讓一粒糧食進入日本,燃燒彈攻擊日本稻田和倉庫。等到一半日本人沒飯吃的時候,我不信日本政府不倒臺!

日本是個島國,沒有制空權,船舶又走不出去,餓死是早晚的事!

而且,日本在準備“玉碎”的時候,真是強弩之末了。日本人號稱武裝全國人,可是他們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弓箭,木棍,都算是武器了。當時,日軍讓女人和孩子都上戰場了。日本人為了湊製造武器的鋼鐵,連街邊的站牌和各家鐵器,鎖具都給回爐重煉了!你說,日本人還拿什麼打仗?

美國之所以扔原子彈,其實,就是為了展示原子彈的威力。

畢竟,耗費了那麼多財力物力,不聽個響,怎麼跟納稅人交代?而且,美國一直喜歡炫耀自己的“先進武器”。原子彈的亮相,必然會讓蘇聯對自己有敬畏之心。

廣島和長崎只是美國的試驗場,死傷的日本人就是驗證原子彈威力的小白鼠!但是,這件事美國人不能這麼說,他們只能拿減傷盟軍傷亡說事。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我個人認為,即使美國不扔原子彈,登陸日本本土付出的代價也大不了多少。大家別忘了“鬼畜李梅”。在扔原子彈之前,他可是集中了500多架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轟炸過日本的東京、名古屋、橫濱等地的,所造成的破壞並不比扔原子彈小。例如火燒東京,500架轟炸機攜帶3000多噸的燃燒彈將東京燒成了一片火海,一天晚上就燒死了十多萬人,讓東京燒成了一片廢墟。日本不投降,美國大不了多費點燃燒彈和炸彈,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將日本燒一遍,將一切能燒的東西全燒掉。然後美國艦隊再將日本困得死死的,讓他們得不到補給,種不了莊稼,到時候不餓死他們才怪。

另外,如果不用原子彈,日本的下場更慘。美國可以出船將中國軍隊和蘇聯軍隊運送上日本本土,讓他們去和日本人拼命。中國人和日本有著國恨家仇,殺起小日本當然是賣力;蘇聯也好辦,只要和他說將日本的哪塊領土送給他,他們也會賣力的打上日本去。到時候日本失去的就不止是北方四島了,說不定有一半的領土都要姓俄了。


血染戰旗紅


二戰後期,日本人的瘋狂是美軍所忌憚的。神風特攻隊的名氣也是那時候打響的,所以不要懷疑日本武士道的玉碎精神,小編已白話文的形式回答分析:

1.假如美軍在萊特灣海戰,中途島海戰結束後直接登陸日本本土,傷亡會遠超諾曼底登陸。因為雖然日本海軍被美國打殘了。但是日本本土軍事還完好。戰鬥精神還在。雖然日本裝備和人員素質上落後美軍很多。但比拼命,美軍也是被打怕了,尤其瓜島,中途島登陸戰,日本的瘋狂見識過。而日本當時並不老實投降,天皇還號召全日本男女“一億玉碎”的口號,大和民族的瘋狂可見一斑。

2.美軍見識到日本瘋狂,不用原子彈,不用登陸日本本土,只要封鎖日本沿海,炮擊日本各大軍事要地,因為日本是島國,沒戰略縱深。要是被封鎖幾個月,頂多二戰推遲晚半年結束,但傷亡大大減少,以美國的民主人民生命至上的國情來說,很有可能圍住日本。

最後,原子彈的出現讓二戰提早結束,因為核武是人類的潘多拉的盒子。威力是人類不可承受的,所以小日本捱了兩彈之後。只能投降。

想了解更多軍事、戰爭知識,請關注右上角頭像-“LY傳媒or 大雜燴”;

LY傳媒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加關必互關。











LY傳媒or大雜燴


第一顆原子彈實驗成功的準確時間,是1945年7月16日凌晨5時29分45秒,地點是在美國新墨西哥洲的荒漠中,這顆實驗彈的名字叫“大男孩”,時間選在了《波茨坦公告》向全世界發表之前。美國掌握原子彈相關信息的只有12個人,屬於高度絕密,當首爆成功和日本拒不投降的消息擺在杜魯門面前時,美方軍政高層對是否使用這一可怕的武器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硫磺島守將慄林忠道)

以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為首的一批將領們認為,日本已經註定崩潰,沒有必要使用原子彈,並且很有可能遭到輿論譴責,得不償失。

然而以國務卿貝爾納斯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為代表的另外一批人,則堅決主張使用原子彈,他們的出發點既代表了很多美國人心裡的某種復仇情緒,也顧慮了美軍強行登陸日本本土所必須承受的傷亡,尤其是一直與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作戰的麥克阿瑟,非常瞭解日軍官兵的頑固和瘋狂。當然,最後的決定只能由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杜魯門來做出。



(沖繩島守將牛島滿)

1944年6月15日開始的塞班島戰役,歷時近月,43000名守島日軍被斃傷41000人,戰損率超過95%,指揮官斎藤義次中將剖腹自殺,美軍傷亡超過16000人;1945年2月16日進行火力準備的硫磺島戰役,耗時40天,全部23796名日軍傷亡達到22703名,戰損率也超過了95%,指揮官慄林忠道剖腹自殺,多次勸降未果的美軍傷亡28686人,已經超過了日軍的損失。

尤其是1945年3月打響的沖繩戰役,被丘吉爾稱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美軍在戰爭結束前的最大一次登島作戰,大約120000日軍官兵中,最終只有9000人投降,戰損率達到93%,指揮官牛島滿中將和他的參謀長長勇中將切腹自盡。而給美軍造成的損失高達75000人,美第10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也在戰役中陣亡,日軍瘋狂的頑抗已經給許多美軍官兵造成了心理陰影。



(巴克納中將)

而日本人為了所謂的“本土決戰”集結了多少兵力呢?東京大本營已經開始大批徵召平民入伍,新組建了42個步兵師團、2個戰車師團、4個高炮師團7個坦克旅團和17個獨立混成旅團,又從關東軍抽調大批部隊回防。至1945年7月,蝟集在日本列島的鬼子兵已有53個師團、25個各類旅團、2個戰車師團和4個高炮師團,陸軍和海軍仍有飛機8300餘架,其中大部分為自殺式攻擊機,總兵力約計370餘萬人。

由於上述日軍平均素質低下和武器裝備嚴重不足,尤其是機槍和火炮的配備只有正常編制的20%,美軍認為其戰鬥能力大概相當於太平洋戰場日軍的一半左右,按沖繩戰役大約4比3的戰損交換比例,美軍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將所蒙受的傷亡將達到100萬到120萬之間,保守數字為100萬以上,這樣高昂的代價是美國人不願意也不想承受的。



(杜魯門和馬歇爾)

杜魯門也終於逐漸傾向於使用原子彈,正如美國人自己寫的那樣:“我們用它打擊那些不宣戰就在珍珠港襲擊我們的人;打擊那些使美國戰俘捱餓、遭受毆打和槍殺的人;打擊那些放棄了所以遵守戰爭國際法主張的人。我們使用它是為了縮短戰爭的極度痛苦,是為了挽救成千上萬的生命以及美國青年的生命”。

1945年7月24日,杜魯門簽署了使用原子彈襲擊日本的命令,擬定的時間要求在8月3日以後、但又必須在蘇聯出兵對日作戰之前。


度度狼gg


原子彈即是陽謀,也是陰謀,由原子彈政治作用,論美軍所謂代價。

自中途島海戰,海上大決戰之後,日本軍國主義,窮途末路,節節敗退。志得意滿的美國人在1945年2月發動了硫磺島戰役。可是這場戰役,就像當頭棒喝一般,將自以為輕鬆愜意的戰鬥變成了,原始的絞殺戰。


整個硫磺島戰役,美國付出28000多人慘重代價,消滅島上日軍23000多人,這也是整個太平洋戰場中,美軍唯一傷亡大於日軍戰役。

聰明的硫磺島戰役日軍指揮官慄林忠道,以烏龜戰法為主旨,在全島修建地堡防禦,深藏地下的日軍,有效抵禦美軍火力輸出。不管艦炮也好飛機轟炸也好,都無法傷及日軍根本。只能陸軍登陸,做陣地戰最終才勝利。

日軍瘋狂,讓美軍震撼,也刺激美國,讓他們加快原子彈研製進程。

硫磺島戰役之後,美軍又順勢發動了,沖繩之戰。這一戰,財產損失更加慘重。美軍付出了7萬人代價,最終消滅10萬日軍。

日軍的瘋狂再越是接近本土時候越發明顯。

同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投降,日本變得孤軍奮戰,瘋狂的日本居然說出,“一億人玉碎”這樣的話。

日軍是如此頑強,讓美國高層也提心吊膽啊,他們害怕登陸損失慘重,與此同時在德國投降之後,蘇聯紅軍也在馬不停蹄的準備出兵遠東,夾擊日本。


這個時候的美國開始打如意算盤。

於對日作戰而言,當時美國有三種方式選擇。

第一種:強攻登陸作戰,如果日本也學之前幾次奪島戰役一樣,到處挖坑做地鼠,那這場戰役就不好打。強攻,損失必定特別大。美國人命精貴的很,死太多,總統要下臺。

第二種:圍困作戰,封鎖日本,日夜不停艦隊炮擊,飛機轟炸,將日本所有一切能吃的,能用的,所有一切都炸乾淨。除啦火炮彈藥,軍需品需要更多之外,不用死一個人。就可能逼迫日本投降,唯一缺點就是時間需要太久。

第三種:丟二顆剛剛研製好的原子彈,讓日本人試試死亡核彈威力。嚇破他們膽,進而促日本投降。也可以一人不死,速戰速決。

以上三種方式,第一種對美國最不人道,第二種,對日本最不人道,第三種,反而成了最佳方案。

而且,第三種除啦快速,精準,高效之外還有著深遠的政治意義,他即是陰謀,也是陽謀。

這話何解,我們繼續說,其實當時的國際政治局勢,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

首先:當時蘇聯正厲兵秣馬,準備進攻日本,如在蘇聯進攻日本前不基本解決日本,蘇聯會有口實,參與戰後日本利益分配,歐洲核心區,蘇聯已做大,東歐都包括進蘇聯勢力範圍,美國基於戰後遠東太平洋利益考慮也不會讓蘇聯有進入日本藉口必須速戰速決。

其次:美國需要一個絕對威懾性的事件去震懾當時所有世界強國,而原子彈的爆炸就是這一決定性暴點。試想一下,面對,擁有著毀滅世界的武器,原子彈的美國,蘇聯人還會蹬鼻子上臉如此囂張嗎?這次為戰後國際格局造勢。

最後:其實就算不投放原子彈,日本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原子彈投放前一個月,美軍就已攻下衝繩,打開日本本土南大門,東京也近在咫尺。可是沖繩戰役美軍仍然傷亡慘重。困獸猶鬥,日本美軍心驚膽戰。既然你如此不識抬舉,我就丟一個,全世界當時最大的煙火,讓你們灰飛煙滅。美軍姓命是珍貴的。

基於以上三點,最後美軍選擇第三種方式,也就是丟原子彈,速戰速決,結束日本最後的抵抗。


理由如下。

首先,他將蘇聯的勢力,還有戰後利益限制住,讓蘇聯人無理由和藉口參與戰後日本利益劃分。其次,他有一顆前所未見的原子彈,將蘇聯人的傲氣,打壓下去。為戰後談判中佔據主動,贏得政治優勢。最後,他保存了美國軍人寶貴的生命。

“高瞻遠矚”的美國早就知道蘇聯將是自己戰後最大對手。最後美國所有戰略目標都實現,兩顆原子彈扔下去以後,日本投降,接著美軍對日本實行單獨佔領,蘇聯投鼠忌器,不敢過分提要求。於是冷戰之初,美強蘇弱格局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