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婆婆的沒有給兒子帶孩子,有錯嗎?

簡129541821


當婆婆的沒有給兒子帶孩子沒有錯(原創)

婆婆沒有給兒子帶孩子,有不帶孩子的原因,不能用對與錯來衡量。

婆婆給兒子帶孩子本來就是一種情分,能帶則帶,不能帶,兒子兒媳也不能強迫。

我家對門老兩口,在帶孫子的同時也帶外孫女。孫子比外孫女大一歲多。兩個孩子都是最勞人的時候。沒辦法,因為女兒的婆婆有病需要公公照料。外孫女只能麻煩她帶了。老兩口每天下午抱著一個,嬰兒車推著一個去遛彎。大嫂心臟也不是很好,但是為了女兒,兒子依然堅持著。

對於她女兒來說,並沒有因為公婆沒有幫她帶孩子而記恨公婆,相反的是對公婆很好,兩親家也相處得很好。為百年之後準備的墓地都買在同一公墓處。

婆婆不是不喜歡自己的孫子,孫女,沒有幫兒子帶孩子,是因為沒有能力帶,這有什麼錯。如果能帶,誰願意放棄。除非是一生都是自私的只想著自己的人。

我同學因為兒媳婦不讓帶孫子經常傷心的流淚。有個熟人因為兒媳婦不讓她抱孫子天天不開心。

總之,天下沒有不愛孫子孫女的奶奶,所以,婆婆沒給兒子帶孩子,也許有她的苦衷。婆婆沒有錯。

你說是不是?

歡迎朋友們一起交流探討!


牽住夕陽的手


這個命題太籠統,婆婆是人,有人權和自由,兒媳婦也是人,也有難處和情緒,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一棍子就打死。


先來說一個身邊的事。朋友的姐姐小林自小沒有母親,父親體弱多病又新娶了一個繼母,此時小林產假期滿要上班,孩子怎麼辦就成了問題。婆婆那邊有三個孩子,小林老公是老大,下面有兩個雙胞胎妹妹。他們相差兩歲,生孩子的時間也就相近,生的孩子其中兩個同歲,相差四個月,最小的和他們相差兩歲。兩個女兒都與自己的婆婆相處不好,不願讓自己的婆婆看孩子,於是小林的婆婆就去給她們帶。帶了大的一年,等她小女兒的孩子出生了,就讓大女兒把孩子又送到了她自己婆婆那,她又去外地長住給她小女兒看孩子。至於小林,她對小林的老公說,說她要去照顧女兒的孩子,讓小林自己帶吧,小林因為在幼兒園工作,她就說讓小林帶到幼兒園去正好。小林的幼兒園有規定,自己的孩子不能在本幼兒園,怕影響工作,孩子那麼小,送別的幼兒園小林又不放心,孃家是肯定不能送的,沒辦法,就哭著求領導讓孩子入園。領導看到小林的難處,總算答應了,可是孩子太小,總是纏著小林,工作受到影響,家長投訴,領導批評,連本來有希望競選的一個領導崗位也泡湯了,孩子又實在無處可去,小林的難處真是比天還大。孩子在幼兒園實在待不下去了,小林只好求她的姐姐幫忙,在她上班的時候把孩子送到姐姐家,讓因病在家修養的姐夫幫忙照看。這一看就是兩年,小林對姐姐姐夫的感激和對婆婆的怨恨是可以想象的。像這樣,不是因為身體原因,不是誰也不看一碗水端平,只是因為給女兒看孩子而不管兒子的孩子,還是可以理解可以支持的嗎?因為沒看孩子,孩子和她的感情淡漠,不認她,她反過來還說是小林教的,經常在小林老公那裡發洩抱怨,不斷引起小林夫妻間的矛盾。



看到有困難的人幫把手,這是連陌生人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作為家人,明知道兒子有實際困難需要幫助而置之不理,這樣的人可以被理解和支持嗎?

婆婆確實沒有必須給兒子看孩子的義務,但是如果在兒子有困難的時候裝作看不到連手都不願伸一下,這就已經不是單純的該不該看孩子的問題了,已經是道德問題了。

所以,這個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婆婆沒有必須要給兒子看孩子的義務,同時也沒有要求兒媳必須心甘情願,心裡不能有想法的權利。付出和回報永遠是對等的,這個真理孩子是最好的驗證,誰對他好愛他多,他就和誰親,千古不滅亙古不變。



煙雨暮雪


我並不覺得婆婆有義務給兒子帶孩子,只是在中國幾乎都是老人幫帶孩子,很多人便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不幫帶反而會被指責。

中國的父母都覺得給兒子帶孩子是一種義務,這種義務也是對自己老年的一種計劃,這種觀念似乎已經深入到了老年人的思想裡,也深入到了兒女的思想裡。


但是國外很多人都是自己帶娃。國外的老人家,從沒覺得給自己帶孩子是個責任,退休外出旅遊,在家看報紙等,晚年生活豐富而精彩。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有義務為誰服務。父母也有他們自己的一生,辛苦勞作了一輩子,到了五六十歲的年齡對於現在來說還只能算是中年,退休後可以多多享受生活。


而中國的父母在退休後通常都選擇照顧孫子孫女,並以這位責任和義務,這是他們意願,也是他們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安排。


但是,如果做為子女的因為父母沒有幫自己帶孩子,或者沒有照顧好而心生責備,就不對了,父母可以有其它的選擇,我們要明白,這並不是他們的義務。


對老人照顧孩子心生責備的還是很多的,當然矛盾的產生不一定是誰的錯,但我們都必須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如果老人幫忙帶孩子,除了生活輕鬆和方便工作外,弊端還是挺多的。


除了婆媳相處經常會有矛盾,同樣也會影響夫妻感情,再就是父母跟爺爺奶奶在教育子女上也多少會有衝突,因為家庭人員多,孩子也會比較亂,不知道聽誰的好。

我們也不難發現,自己帶出的孩子會比老人帶孩子要懂事和獨立一些。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些弊端,對於是否讓老人帶孩子還是要慎重考慮下。

無論怎麼選擇,都要自己承擔選擇的後果,不要讓老人背鍋。


我是一個熱愛心理學、熱愛生活的人,學習心理學有四五年時間,從中有很多成長心得,希望將我所得所學都分享給大家,歡迎點贊、留言,關注我。


心理諮詢師班晴


這個事情要根據各自的家庭情況,還有婆婆自身情況來定,沒有什麼對和錯之分。不過我的意見是最好自己的孩子自己帶,畢竟老人年紀大了帶孩子總有考慮不周的地方,然後老人帶孩子也容易溺愛孩子,還有一些老人帶孩子壓力很大,生怕出現問題,尤其是怕跌了碰了,惹兒媳不高興。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陪伴,陪伴孩子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加深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婆婆如果身體允許,時間允許,能幫最好主動幫幫兒子和兒媳,又不是外人,是自己的孫子或孫女,順便也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婆婆如果身體不允許,就是帶不了孩子,或者也有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那做兒子兒媳的也不要抱怨埋怨。

所以這樣的事情允許情況下最好婆婆主動提出幫著帶孩子,不要兒子兒媳求著自己似的,要是人家不願意讓自己帶,那又是另外情況下,減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和睦就好。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出現很多兒媳一開口就說孩子是他們家的,婆婆帶孩子天經地義,她不帶讓誰帶,甚至是自己閒著出去打麻將也吧帶孩子,孩子出了問題對婆婆還是大呼小叫的,還有一些說現在不給我帶孩子,老了也不伺候她的話,也不考慮婆婆實際情況,這就顯得有點霸道或不懂人情了。

在農村很多都是弟兄兩個,老人就更難了,幫著大的吧,小的不願意,帶也不是,不帶也不是,這與兒子,兒媳的認識都有關係,當然老人最好也要一碗水端平,至少不能太偏心吧,誰更需要自己幫一下,相信另一方也說不出什麼。

還有一些兒媳不讓帶的,甚至不讓老人看孩子,孩子也不允許到老人家裡去,那就別帶,也不用自責,生悶氣,氣出病來還不是要花錢,明白幫忙帶孩子不是義務,同樣自己也別指責自己老了兒媳不孝順自己,這也不是義務。

總之,希望婆媳之間不要計較太多,苛求太多,互相理解體諒,互幫互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心都是肉長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當然這裡面做兒子的也起著很重要的因素,這裡就不多說了。


亂淚飛花


侯利利,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諮詢師,上海市奉賢區心理諮詢協會會員,社工。相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打開被限定思維,一切皆有可能。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想一想孩子到底是誰的呢?誰才是養育孩子的主角?

從法律意義上說婆婆是沒有義務必須帶孩子,只有父母才是法定監護人,對孩子的成長應該全權負責。幫忙帶是情份不帶也不是她責任。

中國人的傳統思想,看中祖先和後代,寧願自己受苦。特別是獨生子女或者只有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兒子的這一代,他們從小享盡了家庭幾代人的寵愛,習慣了依賴,心裡覺得父母應該為他們奉獻全部的光和熱。

現在社會老齡化嚴重,年輕人壓力非常大,沒有多餘的精力照顧孩子,也沒有寬裕的資金請人帶孩子,社會上帶孩子的主流大軍基本是奶奶。

在我國很多地區,還是存在婆不帶孩子就是欠兒子的思想。不僅媳婦這樣想,連婆婆也這樣認為。

有位案主哭訴媽媽的偏心,因為哥哥的孩子是嫂子孃家帶的,哥哥嫌棄媽媽各種不好,也不希望老媽媽去他家生活。案主看媽媽一個人在鄉下,就想把她接到自己城裡家裡享福,順便接送孩子上學。這下可好,本來侄子就一直上託兒所的,看到媽媽去了案主家,就開始各種訴苦,啥孩子沒人帶只能送託班花多少錢了,啥媽媽給誰帶孩子,老了就誰養了。


大概很多人想不通這是什麼邏輯吧,可細問案主原生家庭,才知道在案主的家鄉,婆婆不給帶孩子就是欠兒子的,不出力要出錢,所以沒有退休工資的媽媽,摳案主家的伙食費,偷偷攢給孫子作為補償。


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許多老人辛苦一輩子忙完兒子,退休了要享受自己的生活不願意帶孩子,也是無可厚非的事。當然還是有很多老人非常樂於願意帶孩子。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視幼兒教育和親子陪伴,更願意自己帶孩子。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如看問題的表面,婆婆不給兒子帶孩子是有不妥之處,兒子兒媳工作忙根本就抽不出時間照看孩子,而婆婆在家卻無什麼事做,身體也還健康的話,就要幫兒子把孩子帶好,雖然說法津規定婆婆沒義務帶孫子,但是在人情上卻不能不管,因為孫子是自已的,你對孫子親是應該的,相應孫子也會離不開奶奶的,奶孫的關係也會直接反映給兒子兒媳的,兒子兒媳也會覺得奶奶帶孩子盡心盡力,自已是不是對婆婆也應該好點,只要孩子們知道還有個婆婆,那麼這種微妙的婆媳關係就會觸恰,一旦老人有個頭痛腦熱的,孩子們也會上心的,不會不管的。不過再一方面,如果婆婆有事做,也要工作,因為不工作就沒收入,沒收入生活就過不去,或者身體有病,生活難以自理,在這種情況下不都帶孩子,就沒錯,相反還得兒子媳婦照看,那麼就不存在對與錯。



益母草8一生態與文化


沒有錯!

首先,婆婆給你帶孩子,不是他的責任,也沒有義務說要給帶孩子。如果你家婆婆實在沒法,或者不想給你帶孩子,是沒有錯的。你不能說他錯了,強求他幫你帶孩子。只不過中國父母幫忙給帶孩子是中國的傳統習慣吧!


人們慣常的思維方式是,夫妻生了孩子,給父母幫忙帶,夫妻上班掙錢養家。這是一種習慣,但不代表他是正確的。我們沒有資格要父母來幫忙。如果父母願意幫我們帶孩子,那最好不過了,我們要心懷感恩之情。

最重要的是,孩子是我們自己生的,養育孩子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是沒法讓他人來替代。既然選擇生孩子,那麼就要承擔起我們做父母的責任,起到做父母的義務。

如果婆婆不能幫我們帶孩子,不要強求,不要抱怨。可以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比如說自己在家帶孩子,或者選擇請保姆等等,方法是可以有多樣的,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家庭狀況的辦法。


玖月成長記


沒有錯。

從法律上講,做奶奶的沒有義務撫養孫子。幫不幫兒子帶孩子,要看老人自己的意願。如果有老人願意替你帶孩子,真的是幫了大忙,一定要心存感激,有什麼小的矛盾,要有包容心。萬一老人沒有條件給你帶孩子,或者說有條件有能力卻不幫,就是不願意帶,那也是老人的權利。

但按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來說,很多老人覺得幫兒子帶孩子就是自己的任務。不讓她帶,她還不高興了,以為你看不起她,怕她帶不好。這樣的風俗導致兒子媳婦要求父母幫著帶孩子,也是理直氣壯。即使幫著帶孩子,媳婦也挑三揀四,嫌七嫌八。


如果周圍都是這樣的現象,就會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覺得婆婆不幫你帶孩子,就是她的錯。其實誰都沒有錯,是風俗習慣錯了。

雖然俗話說“入鄉隨俗”,但社會在進步,我們的認知也在不停的完善,那些不合理的風俗習慣,我們就該摒棄。你說呢?


小小毛蟲


在中國現在的這個大環境下,老人帶孩子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像,也就是老人帶孩子是佔大部分的,這樣下來一些少部分沒有幫忙帶孩子的就會認為老人有沒有錯,其實呢帶不帶孩子有很多原因,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大部分不帶孩子的有以下原因:

1,兄弟多的家庭,老大結婚了,老二,老三還在讀書這種情況之下老年人的心理肯 定是自己的兒子重要,自己的任務沒有完成怎麼可能會想到幫大兒子帶小孩,當然也有的是奶奶幫忙帶孩子,老頭子去賺錢。但是這種現像比較的少見。

2,老年人身體不好的家庭,這樣的家庭,老人是沒有辦法照顧的,你可能還要照顧老人。

3,老年人一輩子操勞感覺想到晚年生活想輕鬆一點,帶孩子本來就是一件比較操勞的事情,有的老人想的開,想過一段輕鬆的晚年生活,這樣做年青人也是可以理解 的。

總而言之帶孩子這件事情,老人願意帶還要考慮到她們的身體狀況,能夠幫忙帶可以幫年青人減輕生活負擔,不幫忙帶也合情合理,也沒有錯和對之分,想想他們那一輩子又有誰幫忙帶孩子,還不是她們自己帶的,他們又怨過誰。


親子陪伴蘭怡C


這個問題涉及社會科學育兒問題,答案會很多,應該各人依據自己實際情況處理,幾乎沒有統一正確處理辦法。

從生物學來說,孩子絕大部分遺傳著父親基因(特別是智力),那麼又將孩子重複於原來或稍加改進的婆婆那種思維中,帶著長大,己經不利於孩子智力再開發方法了。

有以下原因還可以婆婆帶

1,產婦身體狀況不好,不能勝任帶孩子了。

2,母親與孩子所居住環境,不利孩子各方面發展,而婆婆所處環境優於母親和孩子所處環境。

3,婆婆和孩子他爸己經非常優秀,婆婆還年青,有那精力,並願意為下一代付出。這個考慮實際情況,可以讓婆婆帶著孩子。

其實來說,婆婆不給兒媳婦帶孩子幾乎沒有錯的。不能強加道德愛幼一點去扣帽子,一代生育管一代,更能利於智力開發的。

當然,有一種情況是在現代社會中可考慮的,也存在著實際意義,外婆帶孩子。這個情況也有一定存在可能性了。以前這情況很少,現在慢慢多了起來。許多年青人在外打拼著實不易帶著孩子在身邊,而孩子奶奶或不願,或身體不好,或與兒媳存在某些矛盾,也常常將孩子託付於外婆帶。這種情況己經等同於女性自己帶或稍有些差異了。不過我認為己經比婆婆帶好了一些。

總的來說,我的觀點認為,年青媽媽自己帶最好。婆婆,外婆協助告之經驗,媽媽作為參考溶入日常生活中,另外,孩子他爸必須也介入到整個育兒過程中,分擔一半育兒工作。

非不得己的情況下,才讓上一輩婆婆,外婆帶。

1,上一輩帶孩子免不了,孩子的進入老年生活圈,過多的語言和行為染指,加速孩子成人化,老人化。造成許多智力未開發,而先老化。將來孩子心胸易狹小,和孤僻。

2,現在老人因為下一輩越來越少,對孩子特別溺愛,使孩子失去做事機會,缺少了動手能力,孩子就會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而失去了獨立性,判斷力,慢慢養成依賴心理,抗挫力就特差,這個社會競爭力會越來越強,會使孩子失去許多,許多……

我是一位爺爺,不是婆婆,才敢如是說,不然挨噴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