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中成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中成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中成藥行業行業市場現狀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經歷了唐、宋、元、明、清、中華民國幾個時代的發展,中藥以其產量多、分佈廣、副作用小等優勢佔據著我國醫藥產業的半壁江山。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對中藥產業也高度重視,先後制定了許多利於中醫藥發展的措施,中醫藥行業空前發展。中成藥行業在過去的 15 年間,產銷量和出口量都有著強勁的走勢,中成藥行業在中藥市場中的地位也在不斷鞏固和加強。尤其自 2004 年以來,我國中成藥行業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最快的年份是 2010年,增長率高達 44.11%,雖然在 2009 年和 2011 年有所回落,但整體平均增長率保持在 30%以上,遠遠地超過了我國醫藥加工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2015 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中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 2,796 億元,比 2014 年同比增長 10.2%,高於醫藥行業平均增速。中成藥行業近年來銷售收入也實現了穩步增長,同比增長在 2012 年有較大幅度下滑的形勢下,逆勢實現了快速增長,保持了近五年平均增長 30%左右的速度。

中成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我國中成藥收入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中成藥產量也呈現逐步上升走勢,國內中成藥產量在 2012 年達到高峰,達到 88 萬噸,同比增長 41.9%。雖然 2013年 12 月出現了滑落,但在 2012 年至 2015 年期間,中成藥產量仍然處於高位。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中成藥行業發展戰略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中成藥行業在國際貿易方面,出口額呈現出持續增長態勢,從 2001 年至 2015年底,我國中成藥出口金額從 1,800 萬美元持續增長至 14,870 萬美元。在 2014年底達到峰值 17,500 萬美元,較 2013 年同比增長 37%。

此外,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醫藥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越來越被重視。在現代環保觀念影響下,人們越來越追求少汙染、少副作用的純天然藥物,嚴格的生產要求及質量給純正的天然民族藥物帶來了商機。自“十三五”以來,國家主管部門以及新疆、西藏、貴州、雲南等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支持當地民族醫藥發展的政策和規劃。在政策扶持下,維藥、藏藥、苗藥、彝藥等民族醫藥的產業化進程近年來取得較大發展,各地民族醫院建設的推進以及民族醫藥基層服務能力的加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藥市場的擴大。

在特色鮮明的民族藥中,彝藥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彝藥是彝族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藥物達千種,主要包括有動物藥、礦物藥、植物藥,其中以植物藥和動物藥運用較為廣泛。彝族人民善於用動物的膽、肉、骨、血、油等治療疾病,且彝藥的原材料種類繁多,如治跌打損傷的野雞膽;治心痛的杉木魚膽;治麻風初期的麂膽;以及治燒燙傷的馬骨髓;治風疹水痘的黃鼠狼膽、烏梢蛇骨;治風溼心痛、消淋巴結腫的岩羊膽等等,都是較新穎獨特的藥物。彝族植物藥在治療關節痠痛,腿腳軟弱,行動不利,肢疼體冷,肚腹冷痛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療效。因此,作為民族藥市場的重要成員,彝藥的功效使其具有繼續研究、開發和推廣的市場潛力。

彝族藥的研究起步雖晚,但卻在近幾年內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研究的廣度涉及醫藥史、動物藥、植物藥等基礎理論和資源普查以及民族藥用經驗調查等方面,而深度則涉及化學成分、藥理實驗、臨床應用科學及藥品和生產諸方面。但對於寶貴的彝族醫學來講,仍然只是較少的一部分做過相對深入的科學研究,尚未形成較為完整的系統性研究成果,彝藥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是未來民族藥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中成藥行業行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中成藥行業受益於良好的政策環境,並由於國家實施中藥現代化政策等因素拉動,取得了長足進展。如今我國中成藥產業開始向現代化、大健康方向拉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1)中成藥行業將加速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中成藥現代化是指以中醫藥理論和經驗為基礎,借鑑國際通行的醫藥標準和規範,運用現代科技技術研究、開發、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中藥。近年來,國家加大對中藥產業的研發投入,中成藥行業快速向現代化方向發展。較之前的傳統中藥而言,現代化中成藥產品具有更好的品質和臨床效果。此外,現代化中成藥具備了一些化學藥特點,它可以實現某種病症的靶向治療,將成為未來中藥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通過現代化,中成藥可在國際主流市場申請新藥認證、打入主流醫藥市場,未來中成藥有望形成一個更高層次的醫學治療體系。

同時,未來我國中成藥產業將更廣泛的向大健康產業延伸,目前已有個別中成藥企業在向大健康產業拓展並取得成功。社會發展、收入增加和觀念改變帶來了醫藥消費市場的升級與分化,藥品消費市場已由過去單純的治療需求,向高端的預防、保健、康復等方向分化發展。而中藥企業向保健食品、保健化妝品等健康產品進行產品和品牌延伸具有天然的優勢,對提升企業的品牌效應有很大幫助。保健領域監管沒有醫藥領域嚴格,標準較為寬泛,因此給那些擁有藥材資源及暢通營銷渠道的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國際市場仍存在巨大開拓空間

中醫藥的優越性正逐漸被世界所認識並接受。目前。世界上已有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各種類型的中醫機構,中醫藥除了被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廣泛應用外,歐美許多國家制定、修改或出臺了中醫藥、傳統醫藥或者植物藥法案,在日韓、中藥被稱作“漢方藥”;美國 FDA《植物藥管理法案》也放寬了對中草藥產品的限制。此外,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將中藥定為與西藥具有同等的合法地位。

我國是全球中藥資源儲藏量最豐富的國家,過去相關產業發展不健全,導致很多中藥材資源出口海外,然而中藥成品出口反而數量不大,屬於低附加值出口。

隨著《中藥現代化綱要》、《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發佈,我國中藥產業基礎與運行環境正不斷完善,對於國內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將更加有效,中藥現代化水平將加快提高,這將極大增強我國中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我國中藥企業提供更大的國際市場空間。

(3)現代化科技發展為中藥傳承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產生。21 世紀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信息科學、電子科學、材料科學、複雜科學和系統科學為前沿的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間相互交叉、滲透、融合,新興學科不斷產生,不斷增長的知識、大量的數據庫、分析工具和技術,為證實和闡明中醫藥理論的科學內涵及關鍵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為中醫藥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提出的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經過廣泛探索和實踐積累了很好的經驗,為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推動中醫藥整體發展開創了良好局面。在此基礎上通過整體規劃,有效集成國內外資源,開展中醫藥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有可能突破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從而使人類認識生命和疾病過程的方法和手段從整體和綜合的角度得到充實和完善,進而走出中國特色的醫藥自主創新之路。

(4)民族藥發展前景光明

民族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和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各族人民的身體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經初步統計,全國 55 個少數民族,近 80%的民族有自己的藥物,其中有獨立的民族醫藥體系的約佔三分之一。雲南作為動植物王國和多民族省份,擁有著豐富的天然藥物資源,千百年來各族人民積累了豐富的防病治病經驗,形成了以藏藥、苗藥、彝藥等為主幹的獨特的雲南民族醫藥體系,為各民族人民生命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過重大貢獻。隨著在現代環保觀念影響下,人們越來越追求少汙染、少副作用的純天然藥物,這給民族醫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成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