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中成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成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中成药行业行业市场现状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几个时代的发展,中药以其产量多、分布广、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中药产业也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许多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措施,中医药行业空前发展。中成药行业在过去的 15 年间,产销量和出口量都有着强劲的走势,中成药行业在中药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巩固和加强。尤其自 2004 年以来,我国中成药行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2010年,增长率高达 44.11%,虽然在 2009 年和 2011 年有所回落,但整体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30%以上,远远地超过了我国医药加工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2015 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中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796 亿元,比 2014 年同比增长 10.2%,高于医药行业平均增速。中成药行业近年来销售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在 2012 年有较大幅度下滑的形势下,逆势实现了快速增长,保持了近五年平均增长 30%左右的速度。

中成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中成药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中成药产量也呈现逐步上升走势,国内中成药产量在 2012 年达到高峰,达到 88 万吨,同比增长 41.9%。虽然 2013年 12 月出现了滑落,但在 2012 年至 2015 年期间,中成药产量仍然处于高位。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成药行业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成药行业在国际贸易方面,出口额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从 2001 年至 2015年底,我国中成药出口金额从 1,800 万美元持续增长至 14,870 万美元。在 2014年底达到峰值 17,500 万美元,较 2013 年同比增长 37%。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医药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在现代环保观念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追求少污染、少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严格的生产要求及质量给纯正的天然民族药物带来了商机。自“十三五”以来,国家主管部门以及新疆、西藏、贵州、云南等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支持当地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在政策扶持下,维药、藏药、苗药、彝药等民族医药的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各地民族医院建设的推进以及民族医药基层服务能力的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药市场的扩大。

在特色鲜明的民族药中,彝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彝药是彝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其药物达千种,主要包括有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其中以植物药和动物药运用较为广泛。彝族人民善于用动物的胆、肉、骨、血、油等治疗疾病,且彝药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如治跌打损伤的野鸡胆;治心痛的杉木鱼胆;治麻风初期的麂胆;以及治烧烫伤的马骨髓;治风疹水痘的黄鼠狼胆、乌梢蛇骨;治风湿心痛、消淋巴结肿的岩羊胆等等,都是较新颖独特的药物。彝族植物药在治疗关节酸痛,腿脚软弱,行动不利,肢疼体冷,肚腹冷痛等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作为民族药市场的重要成员,彝药的功效使其具有继续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市场潜力。

彝族药的研究起步虽晚,但却在近几年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的广度涉及医药史、动物药、植物药等基础理论和资源普查以及民族药用经验调查等方面,而深度则涉及化学成分、药理实验、临床应用科学及药品和生产诸方面。但对于宝贵的彝族医学来讲,仍然只是较少的一部分做过相对深入的科学研究,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彝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是未来民族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中成药行业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成药行业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并由于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政策等因素拉动,取得了长足进展。如今我国中成药产业开始向现代化、大健康方向拉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中成药行业将加速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中成药现代化是指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技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药产业的研发投入,中成药行业快速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较之前的传统中药而言,现代化中成药产品具有更好的品质和临床效果。此外,现代化中成药具备了一些化学药特点,它可以实现某种病症的靶向治疗,将成为未来中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现代化,中成药可在国际主流市场申请新药认证、打入主流医药市场,未来中成药有望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医学治疗体系。

同时,未来我国中成药产业将更广泛的向大健康产业延伸,目前已有个别中成药企业在向大健康产业拓展并取得成功。社会发展、收入增加和观念改变带来了医药消费市场的升级与分化,药品消费市场已由过去单纯的治疗需求,向高端的预防、保健、康复等方向分化发展。而中药企业向保健食品、保健化妆品等健康产品进行产品和品牌延伸具有天然的优势,对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有很大帮助。保健领域监管没有医药领域严格,标准较为宽泛,因此给那些拥有药材资源及畅通营销渠道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国际市场仍存在巨大开拓空间

中医药的优越性正逐渐被世界所认识并接受。目前。世界上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机构,中医药除了被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广泛应用外,欧美许多国家制定、修改或出台了中医药、传统医药或者植物药法案,在日韩、中药被称作“汉方药”;美国 FDA《植物药管理法案》也放宽了对中草药产品的限制。此外,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将中药定为与西药具有同等的合法地位。

我国是全球中药资源储藏量最丰富的国家,过去相关产业发展不健全,导致很多中药材资源出口海外,然而中药成品出口反而数量不大,属于低附加值出口。

随着《中药现代化纲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发布,我国中药产业基础与运行环境正不断完善,对于国内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将更加有效,中药现代化水平将加快提高,这将极大增强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我国中药企业提供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3)现代化科技发展为中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产生。21 世纪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大量的数据库、分析工具和技术,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为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经过广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整体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有效集成国内外资源,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可能突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使人类认识生命和疾病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走出中国特色的医药自主创新之路。

(4)民族药发展前景光明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经初步统计,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近 80%的民族有自己的药物,其中有独立的民族医药体系的约占三分之一。云南作为动植物王国和多民族省份,拥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千百年来各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形成了以藏药、苗药、彝药等为主干的独特的云南民族医药体系,为各民族人民生命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随着在现代环保观念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追求少污染、少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这给民族医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成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