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P2P繁榮的背後,是貪婪還是監管的缺失

只不過,國度的監管只是一方面的身分,P2P平臺自身的行業缺點和違規行動生怕才是激發“爆雷”的核心身分。

曾經被人世予厚望的互聯網金融,如今卻讓人有些驚駭。

P2P繁榮的背後,是貪婪還是監管的缺失

近來,P2P行業可謂“雷聲滾滾”,上百家P2P平臺接連爆雷,導致曾經趨之若鶩、生機勃勃的互聯網金融,如今讓大多數人避之不及。那麼上百家平臺接連爆雷後,互聯網金融行業還會有“春天”麼?

從目前的情況看來,絕大多數出現問題的平臺,都缺乏足夠的資產或資金自營能力。如今許多P2P平臺的資產端合作伙伴各種各樣,甚至平臺的風險管理也是外包團隊,這樣的平臺構成無疑大大加深平臺的風險,而未來行業發展的前景,是每家平臺都可以做到完全資產自營且風險管理自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P2P繁榮的背後,是貪婪還是監管的缺失

另一方面,行業的有序發展,也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由於在此之前,國內的風控體系,關於金融行業的監管體系相對稚嫩,導致不少平臺鑽了空子。不過隨著《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各類監管文件陸續下發,整個市場進入“強監管”時代後,整個行業也將逐步走向有序發展的局面。

嚴格來說,P2P平臺並非是一個投資性質的平臺,按照監管要求正規的P2P網貸是一個信息中介連接借款者和出借人,所以在P2P投資者應該叫出借人。簡單的說P2P平臺提供有需要的借款方信息,然後出借人根據自身情況將錢借出去,而P2P平臺從雙方獲得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但是問題就出在P2P平臺並非是按照監管執行的,本次爆雷平臺主要問題是資金鍊斷裂,作為信息中介是不應該出現資金鍊斷裂的。所以由此看來有兩種可能:一是平臺對借款企業資質審核不嚴格,或者借款企業經營不善,導致借款企業到期後無法償還貸款,P2P行業本就是做次級借貸市場的,不見得能控制好逾期、壞賬。二是平臺自融,比如發放假標,挪用出借人資金,或是非法集資,甚至龐氏騙局這樣的金融詐騙,在出借人集中提現時無法兌付本息就只能雷掉。

比較蹊蹺的是,百家p2p平臺爆雷,涉及百億資金的連鎖反應事件,卻沒有什麼大型媒體出來報道,反倒是疫苗事件的消息滿天飛,一家應收十幾億的公司負責人傳聞被拘押就贏得大片掌聲,可是這麼多老百姓的血汗錢眼看著就要血本無歸,卻好像無人問津。

P2P繁榮的背後,是貪婪還是監管的缺失

許多受害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私信向我尋求解決方案。我不得不再次聲明:本人只是一個講故事和道理的自媒體作者,並不是專職記者,所以很多地方並不專業,也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法律幫助,只能是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為大家做一個小小的發聲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