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細雨絲竹 時拾史事 今天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四月初八,一封來自江南河道總督的奏摺擺在御案上。皇上草草過目,只簡單畫上一個字的硃批:“覽”,就放到一邊,不怎麼在意。

這種狀況是合情合理的。畢竟皇上日理萬機,而江南河道總督的這封奏摺只是為女兒獲封為寶親王(皇四子弘曆)“側福晉”而上的謝恩折,在同一天進呈御覽的一堆奏摺裡不算大事。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謝恩折主要內容如下:

【《署江南河道總督高斌奏謝將女封為寶親王副福金折》:竊奴才接得家信,三月初一日欽奉諭旨:“寶親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為王之‘副福金’,欽此。”奴才敬聞恩命,頂戴殊榮。

奴才謹於四月初一日在清江內署設香案,率同……奴才兒子“奴才”高恆、奴才女兒“三姐”、“四姐”俯伏叩首,望闕泰謝天恩。伏念奴才女兒至微至賤,蒙皇上天恩,令伺候寶親王,今乃於使女之中超拔為“副福金”,高厚深恩,奴才舉家感戴,院內奴才鮮于倫比,奴才感激難名。謹具摺奏謝。】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奏摺裡所提到的“副福金”又稱“側福晉”,獲封為寶親王側福晉的女兒,就是我,高氏。至於我的名字,不能告訴大家,這是“禮”。不信請看奏摺,父親直接寫上我弟弟“高恆”的大名,對我的兩個妹妹只按排行寫作“三姐”、“四姐”。就像你們讀過的《紅樓夢》所描寫的那樣,家人把自家的千金小姐稱為“姐兒”。我們不是沒有名字,只是不能隨便讓外人知道。

雖然我的父祖是朝廷命官,但我家出身內務府包衣籍,所以門第、血統並不高。我被選為寶親王“使女”的具體時間史料無載。年深日久,我也記不清了,大約是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左右。按照慣例和習俗,寶親王府的人們稱呼我為“格格”。(注:高氏逝世於乾隆十年,公元,當時,乾隆皇帝弘曆為她寫的悼亡詩有“廿年如一日,誰料沉痾臶”的描述,表明高氏跟隨乾隆的時間大概在20年左右,據此倒推高氏於雍正四年左右入侍寶親王府。)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如懿傳高晞月

在我成為使女的第二年,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七月十八,寶親王迎娶滿洲鑲黃旗名門閨秀富察氏為正妻,即“嫡福晉”。婚後,他們夫妻恩愛,生活和美。富察氏出身高貴,容貌娟秀,身姿窈窕,為人溫恭節儉,治家得法,寬嚴有度,處世大方得體。寶親王對她一直又敬又愛。後來,還寫了很多詩文回憶他和富察氏共度的幸福時光,諸如“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之類。我就不多說了。【注:關於弘曆與富察氏夫妻關係、富察氏個人素質和外貌的部分史料記載如下:1、《清史稿后妃列傳》“上甚重之” 、“後恭儉”;2、《清列朝後妃傳稿》“每加敬服,鍾愛異常”;4、《清實錄》“治事精詳,輕重得體”;4、乾隆御製詩:“猶惜窈窕質、忽作朝雲翳”。】

我的地位比富察氏低得多,也不如她美麗。但是,我也有我的優點。我精通文墨,文采出眾,待人和善,與所有人都融洽相處。這些,英明睿智的寶親王都看在眼裡。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況且,我嚴格遵守嫡庶尊卑有別、長幼主從有序的秩序規範,以謙遜平和的態度侍奉、輔佐富察氏。富察氏也是一個善良大氣的女人,經常在寶親王面前讚揚我待她恭敬溫和。

人與人之間就是如此,以心換心。這也是我和富察氏始終相處和諧的重要原因。現代人想必無法理解我和她的關係。倒也不奇怪,畢竟,我們和你們隔著幾百年的“代溝”,很難說通,我也懶得解釋。

另外,我對寶親王的母親也挺孝敬,長輩誇獎我賢德孝順。

寶親王的一生都以維護禮法正統為己任,並身體力行。所以,我尊敬他的愛妻,孝順他的母親,這兩點對於他而言恐怕是最為重要的美德。

在精神交流層面,我和寶親王並不缺乏共同語言,時常有說有笑。他對我應該是頗為喜愛的。儘管不能與他和富察氏之間的伉儷情深相提並論。

【注:相關史料節選:1、《慧賢皇貴妃大祭文》“……爾慧賢皇貴妃高氏……尤耽文翰,夙承皇考之恩眷,封以側妃。懋贊朕躬,而謙和深諧中壺。班階既貴,溫良常浹於六宮;褒譽方隆,惠好更周乎九御……”;2、《慧賢皇貴妃初次祭文》“……爾慧賢皇妃高氏……贊盤匜於慈慶,早蒙賢孝之褒;佐鞶帨於中宮,聿著溫恭之譽。晉封椒殿,協福履以均綏;服訓籣闈,播徽音而逾茂……”;3、乾隆御製《慧賢皇貴妃輓詩疊舊作春懷詩韻》“永惟王衍言,言笑憶晏晏”。】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由於我具備上述優勢,加上論資排輩的因素,得以晉升“側福晉”也是順理成章的。

怎麼樣?我和最近大熱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是不是有天壤之別?老實說,當我聽說劇中“高貴妃”的人設,棺材板兒還真有些按不住。可是轉念一想,人們看電視劇只為娛樂,何況現在已是21世紀,皇上和孝賢皇后都說他們也無能為力,我就睜隻眼、閉隻眼吧……

接下來言歸正傳。在皇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上,像我這樣的“側福晉”實在微不足道,以至於《雍正朝實錄》對冊封的事情隻字未提。在雍正十二年三月的實錄裡,關於皇上家庭事務的只有以下兩條記載,給大家看看:

雍正十二年。甲寅。三月。

戊寅。清明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孝敬皇后(注:雍正的原配、乾隆的嫡母);

癸未。下嫁科爾沁扎薩克達爾漢親王、和碩額駙“羅卜臧滾布”之郡主故。遣官致祭。

下嫁給蒙古科爾沁扎薩克達爾漢親王、和碩額駙“羅卜臧滾布”的那位郡主去世了,皇上派遣官員去祭奠。這是關係到滿蒙親誼、國內團結的大事。和這件事相比,我受封“側福晉”沒有必要記入實錄。

一年多以後,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皇上駕崩,是為“世宗憲皇帝”。九月初三,寶親王即皇帝位,確定新的年號為乾隆。所以請大家注意,我下文所稱的“皇上”就都是指他了。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即位後,皇上依次尊生母為聖母崇慶皇太后、冊立妻子富察氏為皇后,然後於當年九月二十四日冊封我為“貴妃”。因熱孝在身,各種冊封典禮暫緩舉行,但位份均已確立。

從此,我位居後宮諸嬪妃之首,地位次於富察皇后。

隨後,我父親奏請進京覲見。皇上不準,十月八日賜下硃批,要求我父親留在任所,恪盡職守,等到來年冬天,如果不忙再進京,並特別警告他不要倚仗自家女兒是貴妃,就有所鬆懈,如有過錯將從重處罰,比處罰普通人更加嚴厲。【乾隆硃批原文:兩淮鹽政職任最為緊要,不必來京。若明年冬初無事可奏請來京。汝女已封貴妃並令汝出旗,但此係私恩不可恃也。若能勉勵,公忠為國,朕自然嘉獎。若稍有不逮,始終不能如一,則其當罰,又豈可與常人一例乎。】

皇上是一國之君,公私分明。君無戲言,事實證明,他言出必行。那是後話,也是我的傷心事,等我慢慢講述。

到了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末,孝期已滿,立後大典及冊封各級妃嬪的典禮圓滿完成。【《清實錄》:乾隆二年。丁巳。十二月……冊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冊封庶妃高氏為貴妃……】

此後又度過平安祥和的八年。皇上珍惜舊情,重視禮序,我也不改本色,與皇上、富察皇后及後宮其他妃嬪的關係一如既往。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初,我生病了,是“痰疾”,醫治無效。沒辦法,當時的醫療條件太差。

我的生命旅程即將結束。皇上為了安慰我,也寄望於“沖喜”能帶來奇蹟,於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冊封我為“皇貴妃”,同時,依次晉封嫻妃、純妃為貴妃,晉封愉嬪、魏貴人為愉妃、魏嬪。

可是奇蹟沒有發生。兩天後,正月二十五,我走到了自己的終點。

我一生沒有生育子女,身後加諡號為“慧賢皇貴妃”。

【注:高氏患病、晉封、去世、加諡號的相關史料:1、《《慧賢皇貴妃大祭文》“宜享和平之福,豈期痰疾之侵,竟謝年華”;2、《清實錄》“乙未。諭,朕奉皇太后懿旨。貴妃誕生望族,佐治後宮,孝敬性成,溫恭素著,著晉封皇貴妃,以彰淑德。嫻妃、純妃、愉嬪、魏貴人,奉侍宮闈,慎勤婉順,嫻妃、純妃俱著晉封貴妃,愉嬪著晉封為妃。魏貴人著晉封為嬪。以昭恩眷。欽此。特行傳諭。該部將應行典禮。察例具奏。”】

對於我的早逝,皇上深感悲傷和遺憾,為我寫下一首輓歌——《慧賢皇貴妃輓詩疊舊作春懷詩韻》:

序:昔謝惠連不得志,於時而有秋懷之作,去年三春無雨憂懷悒欝,因題春懷詩,今歲三白兆於冬萬物,熙於春宜,其愉悅舒適矣,而傷逝之感不能釋於情,疊韻志懷兼以自訟。

牛女歲一會,詎雲隔天漢。

崦嵫雖下舂,扶桑復明旦。

人生赴壑蛇,去勢誰能絆。

永惟王衍言,言笑憶晏晏。

更慮漢武事,空貽後人案。

雙雙樑上燕,隊隊灘頭雁。

時或失乳巢,亦或別沙岸。

況曽賦抱裯,嘗經陪曲宴。

憂農予悒欝,強慰予之畔。

頻進徐妃箴,未怨班姬扇。

廿年如一日,誰料沉痾臶。

囑我為君難,不作徒背面。

悼淑勵不傷,虧盈月規半。

徘徊虛堂襟,小星三五爛。

有愧莊叟達,匪學陳王嘆。”

我的忌日是“填倉日”。在我走後的漫長歲月裡,皇上前前後後寫下八首《填倉日詩》,記錄他的哀思。例如下面這首:

《填倉日》:已是傷神日,尤然韶景春,三年才過忌,週歲又思人。悲喜何曾定,平生難具陳,無心饒苑卉,特地更懷新。(純皇自注:圓明園內韶景軒,慧賢皇貴妃所居也,妃以丙寅年填倉日仙逝,繞逾三年,而孝賢皇后天遊,又將浹歲遇節,興悲亦情之,不能已也。

此外,另有五首御製詩抒發對於我的懷念,舉二例如下:

1、(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永安孝賢皇后於萬年吉地宮,以慧賢、哲憫二皇貴妃附,皆少時相從者。既感逝存、更參夢幻,命筆成什以志一時。鳯翣龍輴何事爾,貫魚故劍適相從,可知此別非常別,謾道無逢㑹有逢,蘆殿驚心陳白日,菆塗舉目慘寒冬,百年等是行雲寄,廿載憑參流水蹤。

2、(乾隆四十五年)《孝賢皇后陵寢酹酒》:已是別多時,能無一寫悲,七旬忽我逮,百歲任他期,幻景徒驚速,故人不憖遺,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純皇自注:隨皇后殯地宮者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辭世益增悵然。)

皇上夢見過我,並傷感落淚。幸好,有一段時間,還有富察皇后在枕邊給他穩存體貼的慰藉。(乾隆十三年御製詩《夢》:似昔慧賢曾入夢,尚餘慰者到今誰?)

我是妃嬪中唯一得到皇上御製悼亡詩的人。我明白,這份感情的深度不能和他對富察皇后的情義相比,僅從相差十倍以上的悼亡詩數量也看得出來。但是,我在皇上記憶深處的份量,對於後宮絕大部分妃嬪已是難以企及的夢幻。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富察皇后

三年後,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富察皇后駕崩。當初,皇上為我擬定諡號時,富察皇后在他身邊,提出自己身後想要“孝賢”這個諡號。現在,皇上滿足她的願望,諡為“孝賢皇后”。【《清史稿后妃列傳》:初,皇貴妃高佳氏薨,上諡以慧賢,後在側,曰:“吾他日期以‘孝賢’,可乎?”至是,上遂用為諡。】

這一年的四月,皇上多次到觀德殿孝賢皇后的梓宮前奠酒,又給孝賢皇后的母家親屬晉封爵位。【《清實錄》:戊寅。諭、皇后母家、例應俱封公爵……大行皇后母家。當封爵時。朕照舅舅五格之例。將富文降侯爵。今大行皇后之事已出。將來孰為伊等言及此例。著照舊例。將富文晉封公爵。】

但在我家,同月卻發生一起險情。我父親奉旨承審常安貪贓案,皇上認為他袒護常安,不能秉公執法,下旨對我父親處以“革職留任”的懲罰。

【《清實錄》:癸酉日。又諭。高斌、顧琮、因承審常安一案。不能按款窮究……朕看其始終有飾非護短情形……及回奏之掩過飾非。更屬顯然矣……乃不知秉公辦事。模稜兩可。尚以為識大體而沽名。則實有負委任。咎無可辭。此案朕前後所降諭旨。著一併交部。將高斌、顧琮、嚴察議奏。尋議、大學士高斌、升任浙江巡撫顧琮、均照例革職。得旨、高斌、顧琮、俱著革職。從寬留任。】

這不是“人走茶涼”。即便我在世,父親也會遭到同樣的懲罰。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高貴妃

皇上前腳處罰我的父親,後腳於四月乙亥日駕臨靜安莊,閱視暫厝工程,順便親自祭奠我,以及我的小夥伴——哲憫皇貴妃。她是皇長子永璜的生母,逝世於雍正十三年,比我早去十年。【《清實錄》:“乾隆十三年。戊辰。四月……庚午……至觀德殿大行皇后梓宮前奠酒……壬申。上至觀德殿大行皇后梓宮前奠酒……甲戌。至觀德殿大行皇后梓宮前奠酒。乙亥。上至靜安莊。閱視工程。並臨奠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至觀德殿大行皇后梓宮前奠酒……壬午上至觀德殿。大行皇后梓宮前奠酒……】

孝賢皇后、我和哲憫皇貴妃都是從皇上少年時期開始陪伴他左右的人。由上述細節也可以窺見皇上性格中富有人情味的一面——戀舊,珍視緣分。而皇上懷念我,同他依律處置我的父親絲毫也不矛盾。如同我前面所說的,公事歸公事,私情歸私情。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絕不會徇私枉法。否則也不會有“康乾盛世”。

乾隆十七年冬,我和哲憫皇貴妃跟隨孝賢皇后入葬勝水峪地宮。就像少年時代那樣,我們互相陪伴,靜靜地等待。人世間的親人們將陸續到來,和我們團聚。生老病死,誰都逃不過啊!

與此同時,我也密切關注高家的命運,希望家裡人平安順遂。可是,我父親擔負治理河道、防範水患的重任,承受的風險也很大。不久,他又出事了。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九月,徐州張家路,黃河決口,當時新任江南河道總督策楞奏稱有關官員(李焞、張賓)侵吞防洪工程經費,導致誤工決口。皇上震怒,將李焞、張賓二人斬首示眾,我父親是上一任江南河道總督,被綁赴刑場陪斬。待行刑畢,皇上才傳旨釋放我父親,以儆效尤。這是朝廷對河工失職官員最嚴厲的一次懲處。父親想必受驚不小。【《清史稿列傳第一百二十六》:十八年,洪澤湖溢,邵伯運河二閘沖決,高郵、寶應諸縣被水,下部嚴議……策楞尋奏同知李燉、守備張賓侵帑誤工狀,上命斬燉、賓,縶高斌、張師載使視行刑,仍傳旨釋之。】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三月,為治水事業操勞一生的父親病逝於防洪工地。皇上追贈他“內大臣”銜,賜予高家一千兩內庫銀治喪。三年後,皇上將我的父親入祀賢良祠,賜諡“文定”。【《清史稿列傳第一百二十六》:……二十年三月,卒於工次。予內大臣銜,發內庫銀一千治喪……二十三年,賜諡文定。御製懷舊詩,列五督臣中。命祀賢良祠。】

然而,我的弟弟高恆、侄兒高樸都不爭氣,相繼因貪賄而被處死。孝賢皇后的弟弟、大學士傅恆奏請皇上看在我的份上,饒高恆一命。由此可見,皇上對我的未了之情,傅恆也是知道的。但他恐怕是低估了皇上整飭吏治的決心。皇上嚴厲地駁回他的求情,堅決誅殺高恆。到誅殺高樸的時候,皇上專門下旨,強調不能念在高樸是慧賢皇貴妃的侄兒而格外開恩。【《清史稿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方上誅高恆,大學士傅恆從容言乞推慧賢皇貴妃恩貸其死,上曰:“如皇后兄弟犯法,當奈何?”傅恆戰慄不敢言。至是,諭曰:“高樸貪婪無忌,罔顧法紀,較其父高恆尤甚,不能念為慧賢皇貴妃侄而稍矜宥也。”】

我和父親在天上看見高恆、高樸的下場,真是痛心疾首。但這是他們咎由自取,無話可說。

不過,皇上終歸是念舊的。而且他有一個很好的優點——“就事論事”,待人處事比較客觀理性,並沒有因為高恆、高樸犯罪,而否定整個高家。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皇上起用我的另一個侄兒、高恆的第四子高杞為“內務府郎中”。高杞參與平定川湖陝白蓮教之役,歷任內務府大臣、署陝甘總督。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皇上已年滿八十高齡。他不顧年邁體衰,又一次駕臨孝賢皇后陵,祭奠亡妻,並寫下《孝賢皇后陵酹酒》詩,告訴孝賢皇后,他們的玄孫誕生了。皇上在這首詩的批註中也提到了我。

【《孝賢皇后陵酹酒》(乾隆五十四年):拜瞻禮既畢,勝水峪臨前,(皇陵卜此勝水峪在諸陵之右)追念吟窈窕,不孤諡孝賢,春秋復三歲,參昴共千年(皇后陵內並有慧賢皇貴妃等為配)。可識元孫獲,思之益悵然。】

分別近半個世紀,皇上依然深情地懷念著孝賢皇后,也沒有忘記我。我和孝賢皇后也沒有忘記他。還有九年,我們就要團圓了。在那之前,請好好活著。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乾隆御製詩文全集》、《皇朝文典》等。

細雨絲竹(又名淺樽酌海、井飛鳥),法學畢業,金融從業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據癖。以“淺樽酌海”筆名創作的長篇小說《神探王妃》(暫名)已簽約出版,繼續創作中(部分連載於晉江),長篇歷史散文《魚玄機》(暫名)籌備中。

END

往期目錄

中世紀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書為何稱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脩金字塔,中國人在做什麼?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被邀請出席新中國開國慶典的幫會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

死人是怎麼結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怎麼失去南京的呢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有償)

按住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棺材板兒:慧賢皇貴妃自述生前身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