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北馬、杭馬、上馬、深馬……一波國際標牌賽事來襲!

日前國際田聯官網更新了標牌賽事列表,終於,到2018年底所有的賽事均已上榜。國內今年有14項標牌賽事,8個金標,4個銀標,2個銅標。已經舉行了6個,尚有8個,離現在最近的是9月8日的太原馬拉松,今年最後一個則是12月16日的深圳馬拉松。其中較引人注目的是上馬在11月11日舉行,杭馬則在前一週11月4日舉行。據悉北馬報名馬上進行,其他標牌賽事的報名,也將陸續啟動。

北馬、杭馬、上馬、深馬……一波國際標牌賽事來襲!

上馬確定11月11日舉行

豐收

2018年,國際田聯共評出113個標牌賽事,其中金標56個,銀標26個,銅標31個。中國大陸今年可謂標牌賽事大戶,共有14項賽事獲評,是最多的。此外,香港和臺灣各有一個,港馬已是連續三年的金標,臺北萬金石則剛從銅標晉升為銀標。

跟2017年相比,國內總數上多了2個比賽。去年的三個銀標賽事重馬、蘭馬和廣馬,全部晉升為金標,金標也創紀錄地來到8個:廈門、揚州(半馬)、重慶、東營、蘭州、北馬、上馬和廣馬。去年四個銅標,今年紛紛升級為銀標,分別是:太原、衡水湖、杭州和深圳。新增了兩個銅牌賽事:大連、合肥。

金標賽事中,國內8個是最多的,捷克其次,7個,接下來日本6個、西班牙5個,擁有三個大滿貫的美國是4個。

銀標賽事中,國內4個依然最多,法國、意大利均是3個,美國、日本各1個。

銅標賽事中,波蘭的4個排第一,意大利、法國、日本和中國都是2個。

中國並非當下世界上馬拉松開展得最好的國家,美國、日本無論從其國內的馬拉松氛圍還是賽事質量上,都要好於我們,但中國絕對是標牌賽事建設的領先者。也表明了國內賽事對國際田聯標牌認證的足夠重視。

北馬、杭馬、上馬、深馬……一波國際標牌賽事來襲!

新晉國際田聯銀標賽事杭馬11月4日舉行

現狀

通過每年的國際田聯標牌賽事列表,我們可以第一時間知曉國內這些被評標的馬拉松舉辦時間。今年尚未舉行的標牌賽事中,離現在最近的是太原馬拉松,9月8日,是個週六。北馬9月16日,衡水湖馬拉松9月29日,杭馬11月4日,一週後11月11日是上馬,剛剛截止報名的廣馬是12月9日,一週後12月16則是深圳馬拉松。

國際田聯是從2008年開始評標的,那一年僅有12個金標,廈馬和北馬就名列其中,從那之後直到今年,廈馬和北馬年年金標。

到了2011年,國內才有其他賽事加入進來,揚州半馬獲評銀標,2012年時,揚州半馬繼續銀標,香港馬拉松是銅標。一開始國際田聯並未設立銅標,是2010年才增設的。

2013年時,國內的金標一下子變成4個,多了揚州半馬和上馬,港馬也晉升銀標。2014年這5個賽事不變,銅標多了蘭州馬拉松和珠海半馬。

2015年金標4個,銀標是港馬和東京,臺北萬金石馬拉松銅標。2016年港馬升格為金標,國內仍是4個,銀標東營,銅標有重慶馬拉松、臺北萬金石、蘭州馬拉松和廣州馬拉松。

2017年東營馬拉松也成為金標,加上港馬共是6個了,銀標有重馬、蘭馬和廣馬,銅標有臺北萬金石、太原馬拉松、衡水湖馬拉松、杭州馬拉松和深圳馬拉松。

北馬、杭馬、上馬、深馬……一波國際標牌賽事來襲!

新金標賽事蘭馬活力四射

從國內馬拉松的標牌賽事演變中可以看出,只有一個珠海半馬現在停辦了。上馬是從2013年一上來就是金標的。蘭馬、廣馬和重馬均是從銅標開始,一年一個腳印,在今年變身金標的。東營和揚州半馬則是從銀標起步,分別經過兩年磨礪後,才成為金標賽事的。蘭馬2014年被評為銅標後,2015年斷了一年,2016年重新又從銅標開始的。

目前國內的這些國際田聯標牌賽事中,只有廈馬和北馬是30000人規模的全馬賽事。上馬規模38000人,其中全馬28000人,10公里和健身跑各5000人。廣馬近兩年則只設全馬和半馬兩項。揚州半馬也達到了35000人,其中半馬20000人,迷你馬15000人。

今年的新金標重馬規模也是30000人,全馬10000,人,半馬5500人,迷你馬12500人,親子馬2000人。蘭馬規模40000人目前是最大的,其中全馬10000人,半馬8000人,迷你馬19000人,家庭跑3000人。

東營馬拉松規模也是30000人,可是全馬只有5000人,應該是最少的,半馬10000人,迷你馬15000人。

北馬、杭馬、上馬、深馬……一波國際標牌賽事來襲!

深馬是國內今年最後一個國際田聯標牌賽事

未來

隨著國內近幾年的馬拉松熱潮,才進入一股評標熱當中的。從過往慣例看,凡是獲得了金標的,就一直維持著這一榮譽。而又源源不斷地有新賽事不斷加入到這一行列,從銅標開始,一年一年往上走,像今年大連和合肥兩個馬拉松就是新加入進來的。

去年的三個銀標重馬、蘭馬和廣馬,今年一起晉升金標,才使中國的金標賽事一躍為榜首的。可以預知的現實是,國際田聯不可能一味地增加中國馬拉松的名額的,那麼今年的四大銀標賽事,到了2019年,到底幾個會變身金標呢?

今年的金標賽事,不算港馬,國內馬拉松已佔到全世界的1/7了,而全部的標牌賽事,國內的14項也佔到1/8了。

眼見的現實是,國內的馬拉松評標熱潮剛剛興起,還有不少馬拉松奔著國際田聯的標牌賽事而去的。如果國際田聯沒有“管控”的話,幾年之後,中國馬拉松肯定會佔據更高比例的。

北馬、杭馬、上馬、深馬……一波國際標牌賽事來襲!

廣馬報名剛剛截止

事實上,國際田聯的標牌賽事,只是一種行業標準,國內除了一些大城市外,真沒必要大家一窩蜂地去爭這個。

理論上,只要你捨得花錢,按照國際田聯的標準做,都能夠做到金標賽事的。不過過多的金標賽事,也會讓跑者產生審美疲勞,也會讓很多跑者以為,金標賽事也不過爾爾的念頭。在大家的心目中,金標應該是最好的。可是國內這些金標中,有些口碑極其一般。

在這股國內馬拉松賽事評標熱潮中,無論跑者還是賽事主辦方,更希望大家能夠冷靜下來,視自身情況做出選擇。做一個好的馬拉松,不見得就必須是標牌賽事。大家應將標牌賽事看作是一種衍生品,而不是“必需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