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青原、日觀峰道人等。山東諸城人。他誕於書香門第,長於顯宦之家。他的祖父劉棨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是雍正二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劉墉於乾隆十六年(32歲)中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上加太子太保。

諡文清,人亦稱劉文清。劉墉是清朝乾嘉時期的政治家,還是著名書法家和詩人。

評論家對他的書法評價很高。清人張位屏於《松軒隨筆》稱:“劉文清書,初從趙松雪入,中年後乃自成一家,貌豐骨勁,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寵攏,超然獨出。”他博通經史百家,擅長水墨蘆花,工詩善對,精於書法。劉墉的書法,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骼分明,內含剛勁。劉墉書法之境界可以“靜”、“淡 ”、“清”三字概括,這是他超過常人之處。有“濃墨宰相”之美稱。他的書法的特殊韻味,備受歷代人所喜愛。

乾隆皇帝酷愛書法,對書法家要求嚴謹規範,獨寵“館閣體”,扼殺了書法藝術的個性,使其趨於退步。劉墉的書法,不隨俗,初從趙孟頫入,法魏晉,學鍾繇,兼顏真卿、蘇軾及各家法帖,中後不受古人牢籠,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有名於時,“名滿天下”,政治文章皆為所掩。劉書法與同時期的吸取金石碑版營養的翁方綱以及頗具古樸多姿的成親王、鐵保合稱“翁”、“劉”、“成”、“鐵”四家,與稍後受漢學影響,追蹤漢魏六朝,突破“館閣體”束縛呈現書法新貌的金農、鄭燮等相應,起承前啟後作用。

在劉墉諸多傳世書法中,有很多代筆和贗品,特別是劉墉有三姬,皆能代筆可亂真,鑑別真偽代筆,除要辨別整體風格外,可注意圖章,如署名“石庵”二字並鈐長方“石庵”壓腳印或蓋有“飛騰綺麗”印者,皆為其姬妾代筆。

劉墉書法欣賞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說到乾隆時期的著名官吏、書法家劉墉,絕大多數人的記憶還是停留在20年前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上,其實,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既不是駝背,也沒有與和珅鬥了一輩子。他既沒有和和珅一生為敵(劉墉只是在和珅被嘉慶皇帝抄家的時候補了他一刀),在其清廉的官聲下卻也並無突出的政績,相反,還略顯平庸。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相比較劉墉的做官,作為清中期的四大書法家之一,劉墉的碑學造詣和書法藝術顯得光彩照人。

有關劉墉的書法成就,歷史上記載眾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活到86歲高齡的劉墉一生之中書法風格十分多變,而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其偏晚年的作品。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清稗類鈔》曾記載劉墉書法:

“其少年時為趙體,珠圓玉潤,如美女簪花。中年以後筆力雄健,局勢堂皇。迨入臺閣,則絢爛歸於平淡,而臻爐火純青之境矣。”

根據歷史的記載,劉墉對於自己的書法也是蠻有自信,他年輕的時候學習趙孟頫,應該是受到了皇帝喜歡推崇趙孟頫的影響(這一點倒跟和大人投其所好挺相似),但是今天我們已經難以見到劉墉傳說中“珠圓玉潤,如美女之簪花”的趙體了。而到了中年之後,他出入各家,晚年又專精閣帖。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墉的書法,得益於其身後的帖學功底和學術修養,他臨帖不求形似,故能脫盡前人窠臼,自成一家,不喜歡他的字的人,說他寫的字像“墨豬”“兔糞”。

而如果仔細看劉墉的字,或許你會被他箇中雍容、靜謐甚至還帶有一些慵怠落拓之相的美感所深深吸引。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人們平時常說“字如其人”,這句話往往是很不靠譜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太多大奸大惡之徒寫了一手正氣的好字,但在劉墉身上,“字如其人”或許還是得到了應驗。

劉墉雍容中帶有慵懶,個性中帶有圓滑的字或許正是其一生宦海沉浮的一段縮影。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墉之所以能夠登上乾隆朝政治舞臺的中心,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拼對了爹,相比較電視劇中被人們熟知的“宰相劉羅鍋”,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才真正稱得上是乾隆朝前半段的超級重臣。乾隆皇帝說,“如統勳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正是因為有了這麼一位堪稱一代名臣的父親,劉墉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破格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劉墉仕途的起步完全是因為他官二代的身份。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儘管劉墉一生的仕途也頗有清廉的美名,但是相比較其位極人臣的父親,劉墉在能力和人品方面都相差不止一個檔次。乾隆皇帝對於劉墉還是比較關照的,劉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蘇學政時,乾隆都有詩相贈,可見關注與期許。但終其一生,劉墉始終遠遠達不到其父親的政績和官聲。

當然,說劉墉為官顯得平庸,還是和其父輩的成就相比,劉墉早年在做地方官的時候,還是很有一些小成績和清譽的,甚至一度被美譽為清朝的包公。

《清史稿劉墉傳》中曾記載劉墉:

“頗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內,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包孝肅比之”。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但即便是像劉墉這樣的國級官二代,他的職業生涯仍然是一路坎坷,乾隆二十年,劉墉一度受到父親辦理軍務失宜的牽連而被降職;

乾隆三十一年,劉墉在冀寧道臺任上因為失察下屬貪汙國庫銀兩一度要被問斬,但最終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老爹的面子被赦免。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遭遇,劉墉在得到小青天之名的同時還是圓滑的做了不少溜鬚拍馬之事。

乾隆四十二年,當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向乾隆皇帝奏請自行刊刻乾隆的《御製新樂府》、《全韻詩》,並且通過政府的力量在全省大力宣傳推廣,讓它們成為了暢銷書;

如果說這種屬於與人無害的討好皇帝,那麼劉墉此期間發動了兩次文字獄,那就有點不上臺面了,在劉墉為乾隆皇帝發行暢銷書的同一年,劉墉發動了一個有名的《一柱樓詩集》案,劉墉發現這本刊印了幾十年的詩集裡面有著大量反動口號:

“大明天子重相見”——這怎麼可以見?

“且把壺兒擱半邊”——壺同胡人的胡,簡直造反了!

“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典型反清復明的亂黨!

最終,劉墉拉出了八個人墊背讓他們丟掉了腦袋,還牽連了一堆已經死去的人。辦完這個案子不久,劉墉升任湖南巡撫。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劉墉早年還頗有清名,但在地方任上還是做了不少昧心拍馬的事,而在其六十多歲到中央工作後,則更是變得圓滑世故,優容其間。

而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劉墉的書法,實在是太符合“字如其人”的這一說法了,劉墉或許是一個有一定政治理想的人,但也隨著那個從繁盛走向衰落的封建王朝而隨波逐流。在經過了兩次問罪後,劉墉在官場上大約更是變得圓滑了許多,裝裝糊塗,還難免做一些可能是違心的事,而劉墉的字,外似豐圓軟滑,實則內涵剛勁,骨肉兼備,脈絡分明,豐腴中帶著圓活,輕盈的行筆中又富有彈性,正如劉墉的官場人生一般。


劉羅鍋:書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所以有人這樣評價,劉墉書法的價值,在於他把優遊養性的翰墨諸事與作為朝廷重臣所具有的儒雅氣質結合在一起,使書法真正成為表露人格、寄託情性的最佳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