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于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上加太子太保。

谥文清,人亦称刘文清。刘墉是清朝乾嘉时期的政治家,还是著名书法家和诗人。

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

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对书法家要求严谨规范,独宠“馆阁体”,扼杀了书法艺术的个性,使其趋于退步。刘墉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时,“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刘书法与同时期的吸取金石碑版营养的翁方纲以及颇具古朴多姿的成亲王、铁保合称“翁”、“刘”、“成”、“铁”四家,与稍后受汉学影响,追踪汉魏六朝,突破“馆阁体”束缚呈现书法新貌的金农、郑燮等相应,起承前启后作用。

在刘墉诸多传世书法中,有很多代笔和赝品,特别是刘墉有三姬,皆能代笔可乱真,鉴别真伪代笔,除要辨别整体风格外,可注意图章,如署名“石庵”二字并钤长方“石庵”压脚印或盖有“飞腾绮丽”印者,皆为其姬妾代笔。

刘墉书法欣赏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说到乾隆时期的著名官吏、书法家刘墉,绝大多数人的记忆还是停留在20年前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上,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既不是驼背,也没有与和珅斗了一辈子。他既没有和和珅一生为敌(刘墉只是在和珅被嘉庆皇帝抄家的时候补了他一刀),在其清廉的官声下却也并无突出的政绩,相反,还略显平庸。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相比较刘墉的做官,作为清中期的四大书法家之一,刘墉的碑学造诣和书法艺术显得光彩照人。

有关刘墉的书法成就,历史上记载众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活到86岁高龄的刘墉一生之中书法风格十分多变,而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其偏晚年的作品。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清稗类钞》曾记载刘墉书法:

“其少年时为赵体,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中年以后笔力雄健,局势堂皇。迨入台阁,则绚烂归于平淡,而臻炉火纯青之境矣。”

根据历史的记载,刘墉对于自己的书法也是蛮有自信,他年轻的时候学习赵孟頫,应该是受到了皇帝喜欢推崇赵孟頫的影响(这一点倒跟和大人投其所好挺相似),但是今天我们已经难以见到刘墉传说中“珠圆玉润,如美女之簪花”的赵体了。而到了中年之后,他出入各家,晚年又专精阁帖。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墉的书法,得益于其身后的帖学功底和学术修养,他临帖不求形似,故能脱尽前人窠臼,自成一家,不喜欢他的字的人,说他写的字像“墨猪”“兔粪”。

而如果仔细看刘墉的字,或许你会被他个中雍容、静谧甚至还带有一些慵怠落拓之相的美感所深深吸引。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人们平时常说“字如其人”,这句话往往是很不靠谱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太多大奸大恶之徒写了一手正气的好字,但在刘墉身上,“字如其人”或许还是得到了应验。

刘墉雍容中带有慵懒,个性中带有圆滑的字或许正是其一生宦海沉浮的一段缩影。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墉之所以能够登上乾隆朝政治舞台的中心,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拼对了爹,相比较电视剧中被人们熟知的“宰相刘罗锅”,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才真正称得上是乾隆朝前半段的超级重臣。乾隆皇帝说,“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位堪称一代名臣的父亲,刘墉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破格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刘墉仕途的起步完全是因为他官二代的身份。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尽管刘墉一生的仕途也颇有清廉的美名,但是相比较其位极人臣的父亲,刘墉在能力和人品方面都相差不止一个档次。乾隆皇帝对于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时,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但终其一生,刘墉始终远远达不到其父亲的政绩和官声。

当然,说刘墉为官显得平庸,还是和其父辈的成就相比,刘墉早年在做地方官的时候,还是很有一些小成绩和清誉的,甚至一度被美誉为清朝的包公。

《清史稿刘墉传》中曾记载刘墉:

“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但即便是像刘墉这样的国级官二代,他的职业生涯仍然是一路坎坷,乾隆二十年,刘墉一度受到父亲办理军务失宜的牵连而被降职;

乾隆三十一年,刘墉在冀宁道台任上因为失察下属贪污国库银两一度要被问斩,但最终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老爹的面子被赦免。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刘墉在得到小青天之名的同时还是圆滑的做了不少溜须拍马之事。

乾隆四十二年,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并且通过政府的力量在全省大力宣传推广,让它们成为了畅销书;

如果说这种属于与人无害的讨好皇帝,那么刘墉此期间发动了两次文字狱,那就有点不上台面了,在刘墉为乾隆皇帝发行畅销书的同一年,刘墉发动了一个有名的《一柱楼诗集》案,刘墉发现这本刊印了几十年的诗集里面有着大量反动口号:

“大明天子重相见”——这怎么可以见?

“且把壶儿搁半边”——壶同胡人的胡,简直造反了!

“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典型反清复明的乱党!

最终,刘墉拉出了八个人垫背让他们丢掉了脑袋,还牵连了一堆已经死去的人。办完这个案子不久,刘墉升任湖南巡抚。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刘墉早年还颇有清名,但在地方任上还是做了不少昧心拍马的事,而在其六十多岁到中央工作后,则更是变得圆滑世故,优容其间。

而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刘墉的书法,实在是太符合“字如其人”的这一说法了,刘墉或许是一个有一定政治理想的人,但也随着那个从繁盛走向衰落的封建王朝而随波逐流。在经过了两次问罪后,刘墉在官场上大约更是变得圆滑了许多,装装糊涂,还难免做一些可能是违心的事,而刘墉的字,外似丰圆软滑,实则内涵刚劲,骨肉兼备,脉络分明,丰腴中带着圆活,轻盈的行笔中又富有弹性,正如刘墉的官场人生一般。


刘罗锅:书法是最佳生活方式


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刘墉书法的价值,在于他把优游养性的翰墨诸事与作为朝廷重臣所具有的儒雅气质结合在一起,使书法真正成为表露人格、寄托情性的最佳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