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一種偽科學,對此你怎麼看?

定慧堂


“有人說”具體是誰說的?在哪裡說的?是不是某個民科在網絡論壇上說的?還是某個知名網友在自己社交平臺上說的?

在網絡論壇、社交平臺上打倒了這、推翻了那的大神一茬接一茬從未間斷過。自從有了網絡,網絡上就一直有人吆喝相對論錯了。在有網絡之前也是自愛因斯坦成名後就有很多人吆喝愛因斯坦是騙子,可是吆喝了100多年愛因斯坦依然穩穩當當的坐在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位置上。而且,隨著引力波的發現、相對論的逐步應用,愛因斯坦的偉大科學家位置會越坐越穩。

美國登月後,有不少人聲稱登月是一場騙局。如果說最開始聽到一些質疑聲或許還覺得有些道理,但當有人給出合理的解釋後,當月球岩石展現出來、拍攝到的留在月球上的登月痕跡等等登月證據有力的表明美國登上過月球后,若是仍死扣登月是騙局,這樣的人不是傻就是壞。

網絡上至今有一大群人宣揚靈魂,有一群人認為地球是平的,有一群人否定進化論……不過他們的活動空間就像他們的思維一樣永遠禁錮在一個狹小的地方,不可能到專業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他們的大論,永遠不可能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科學界不會打壓反對意見,相反還會歡迎質疑。但是質疑必須是基於事實的質疑,是遵循學術規範的質疑,在網絡上造謠傳謠、搞人身攻擊不是質疑,是胡攪蠻纏、打滾撒潑。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方面的論文很多發表在《自然》《科學》等頂級期刊上,那些雜誌的審稿人是全球頂級科學家,反觀那些吆喝量子通信是騙局的大神,十個裡面至少九個連薛定諤方程都不會寫。要那些人遵循學術的既定程序去頂級期刊發表論文說明量子通信是騙局,這可是比要了他的命還難。發不了論文,也沒本事去給《自然》《科學》舉報量子通信是騙局,只能吹吹牛皮過過嘴癮自我滿足一下而已。

當年有人出了一本書叫《100位教授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愛因斯坦聽後聳聳肩說:“證明我錯了不需要100位,1位就夠了。”同樣,想說明量子通信是騙局,想表明自己多麼偉大,發出1篇得到認可的論文就足夠了。


刁博


個人認為,凡是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理論和量子糾纏技術是偽科學的人,大多是居心叵測,別有用心。為什麼這麼說?

潘建偉團隊研究的量子通信理論和量子糾纏技術,是國家的最高機密。研究團隊不可能將這些核心理論或技術公之於眾的,噴子們看不懂就對了。這樣機密的東西也不適合在公開場合討論。

有許多所謂的質疑者包括提問者,並不是正在地關注量子通信理論或量子糾纏,有些質疑者(比如方舟子等)甚至根本就不懂什麼叫量子通信和量子糾纏。它們是想通過輿論壓力,套出或逼潘團隊說出核心理論和技術,幫助美國和西方得到量子通信核心技術。這些所謂的質疑者就是賣國賊,該死!


wwxxyy1


潘建偉就是一個大騙子,在美國騙不下去回到中國成了寶貝,騙去成百上千億元研發資金。上千公里的量子幹線不是早就建完了嗎?墨子衛星也發射成功了,量子通信開始了嗎?潘建偉不敢驗收,讓曲昭偉罵的狗屁不是,縮頭烏龜一樣,你可反駁啊?歷史會證明他就一個騙子。


風語84295054


潘建偉是不是偽科學家,量子通訊是不是偽科學技術和騙局,這些問題,普通老百姓是搞不清楚的。他們很容易受到一些自媒體信息的誤導。

很簡單,量子力學這門學科,絕對不是幾本科普著作上描述的那樣一目瞭然。科普書不過是把量子力學的幾個特性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語言儘可能的闡述,所以會用一些簡單比喻,對其本質的推導卻不涉及。內容涉及深了,書就沒人看了。

總之,量子力學絕對不簡單。如果很簡單,為什麼世界上有幾萬個科學家終其一生都在鑽探呢?就說蟲洞和量子糾纏的聯繫,文小剛就研究了很多年,現在也沒有大的突破。因為量子力學其實是很難被普通人理解的,所以它其實是一門專業化很高的學科,而且內部又區分為偏物理和偏數學兩大體系。即使是一個物理系的博士生,也不敢說他已經精通了這門學科。



理科專業生都如此,何況那些其他專業的人?也行他們確實具有一箇中高級職稱,比如是擁有工程師或者教授的身份,但是他們在那個年代確實沒有系統學習過量子力學,所以或多或少會對量子力學有所錯誤的理解。像朱清時,一個大學校長,又是院士,但是他都學不會量子力學,對很多基礎概念都搞岔了,就別說其他普通的知識分子了。

很多人別說搞不懂量子力學的深層次內容,就連基礎常識都弄不清,但是他們特別的“好為人師”,往往喜歡站出來指責。可是,他們能說出什麼大道理嗎?如果他們真的可以推翻《自然》《科學》上的論文,他們應該自己先寫一篇反駁的論文,然後發表到權威的學術期刊上去。


懷疑探索者


要說潘建偉是偽科學,先了解了解量子論中潘建偉做了什麼?

1964年,貝爾結合愛因斯坦的epr佯謬以及德布羅意的波導,波姆的隱變量體系,推導出著名的貝爾不等式,發表題為《論epr佯謬論》成為20世紀物理史上名篇。貝爾不等式是判定宇宙最基本性質的試金石,如果世界是經典的因果的,那麼在epr中貝爾不等式就必須得到滿足,反之貝爾不等式則可以突破。

波爾還是愛因斯坦,這是個問題,物理學家們開始行動起來,以實踐去檢驗這個不等式乃至這個世界的本質。

1969年,clauser等人改進eor模型,使之更容易實施,伯克利,哈佛,德州大學進行一系列實驗,但除了一個實驗外,其他實驗均指向量子論預言結果。但當時光源往往只能產生弱信號,技術有所限制。

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激光技術的進步,更為精密嚴密的實驗有了可能。

1982年,阿來恩.阿斯派克特(法)領導的小組第一次在精確意義上對epr做出檢驗。

(鈣原子作為光子對來源,成功使得兩個光子飛出相隔約12米遠)通過數據積累結果出來,愛因斯坦輸了。與量子論的預言完全符合(也就是光子在觀測方向變化情況下仍然表現出不可思議的相關性或者糾纏態而不是因果論的光子在飛出去的時候狀態就確定的符合貝爾不等式)與愛因斯坦預測偏差5個標準方差。實驗報告發表於1982年《物理評論快報》

新的實驗手段不斷出現,實驗模型越來越接近愛因斯坦最原始epr設想。英國的malvern引導糾纏的兩個光子是他們分離四公里以上,在日內瓦,這一距離達到數十公里,即使這樣的距離,貝爾不等式仍然遭到無情突破。

1998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科學家讓光子飛出相距400米,因此他們有了1.3微秒的時間來完成偏振器的隨機隨機安排,結果與愛因斯坦預測偏差30個標準方差。

1990年,greenberger,和zeilinger等人了,用著名的ghz測試,(牽扯到三個或者更多光子糾纏)來展示量子力學和經典理論(定域的隱變量理論)的衝突

2000年,潘建偉(名字終於出現,量子領域楊振寧之後又一個華人而且是中國人的名字)bouwmeester,daniell等人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他們的實驗再次否定定域的存在,與愛因斯坦預測8個標準方差。

2001年,rowe等人描述了更加精密的Be+離子捕獲實驗。

2003年Pittman和Franson報道了產生於兩個獨立光源的光子對貝爾不等式的違反。

……

貝爾不等式之前,還有一大堆諸如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狄拉克,德布羅意,波爾等大神的研究結果。質疑精神在科學上講本身沒有錯,不過全球科學家們的研究都是一步一步像遊戲裡打怪一樣一步一步向前邁進,觀測手段和觀測儀器的重要性在物理學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今天(比如粒子對撞機,還有今晚的黑洞視界圖片依靠全球射電望遠鏡通力合作,包括墨子衛星等等,全球科學家必須在更大尺度的空間裡進行物理觀察和驗證),靠一兩條公式或者頭條上洋洋灑灑就想質疑量子理論或者潘建偉,無異於痴人做夢。

其次,量子論再往前一步,的確有讓人困惑的地方,潘建偉這句話也往往讓人(特指某些民科)詬病,再說了,這句話也不是他的原創,幾乎所有量子大師都說過,其實這本是科學精神的嚴謹態度,而且量子理論的困惑並不妨礙其帶動對固體機械和熱物質的認知,打開通向凝聚態物理的大門,重新認識電流傳導(帶動半導體研究),創立微電子學,開創量子化學學科。在量子論引領下,材料科學突飛猛進,認識超導和超流,掌握激光科技,造出晶體管和集成電路。量子論比任何一種理論引發更多的技術革命,核能,計算機技術,新材料,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潘建偉,是在前人基礎上,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進行探索。就好比,我們不知道1+1為什麼等於2,關於這個哥德巴赫猜想在陳景潤46年前證明了1+2之後,再也無法更近一步,但並不妨礙數學體系的建立和應用。質疑量子論偽科學就貌似想通過證明1+1不是等於2,是等於3來證明數學都是偽科學一樣。

想質疑潘建偉乃至量子論,還是好好從遊戲裡面第一級遊戲打怪開始,直至有專業期刊願意刊登你的大作,或者去歐洲粒子實驗室排個期做個實驗再說吧。


握手言和1999


答:對量子力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量子通訊是有理論支持的,所以量子通訊本身肯定是科學的;鑑於目前潘建偉教授等科學家,沒有公開量子通訊技術的具體實現方法,所以艾伯菌對此只能持保留態度,但更多的是支持。


近幾年來,“量子通訊”成為一個眾人皆知的名詞,從大眾的反應來看,大部分人都沒有理解量子通訊的本質,導致很多人將信將疑,甚至用“可笑的觀點”去質疑量子通訊的可行性。



量子通訊的理論基礎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的概念,最早來源於愛因斯坦提出的EPR佯謬,既然叫做“佯謬”,也就是說愛因斯坦提出的“EPR思想實驗”與實際不符合,結論就是量子糾纏效應是真實存在的。

這點已經被眾多次“貝爾實驗”證實,也被科學界認可,所以我們有十足的信心說——量子通訊本是科學的!


量子糾纏的速度理論上是瞬時的,但是這個速度並不能傳遞有效信息,要想在量子糾纏中傳遞有效信息,必須藉助傳統通訊的輔助,利用量子糾纏來解決密鑰分發難題,從而實現量子通訊。



在量子力學中,有一條定理,叫做量子不可克隆原理,該原理可以從物理規律的層面上,避免量子通訊被竊聽和破譯,保證了量子通訊的絕對安全。


理論非常完美,但實際操作極為困難,量子糾纏的聯繫非常微弱,如何保證量子通訊中相干性,成為量子通訊的技術瓶頸。



目前潘建偉教授的團隊,以及國外的一些研究機構,都宣稱取得了進展,但是沒有任何人公佈具體的實現方案,所以外人很難做出判斷,只能持保留和懷疑的態度。

量子通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不是專業人士,但真心希望我們國家的科學家,能儘早攻克量子通訊的技術瓶頸;你可以質疑,但是在沒有證據前,希望大家不要誤信謠言,傳遞對科學家不利的信息!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有人說,潘建偉的量子加密通信不可信,單光子怎麼可能在空間傳遞那麼遠。有人又說,量子糾纏加密通信要做到絕對安全,只能加密了,什麼信息都傳遞不了了。還有人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純粹是騙人的,量子糾纏根本就解釋不通,否則他怎麼不去申請專利呢?

這是在搞工程應用!不知有的人是怎麼想的,非要讓單光子在成百上千公里的嘈雜空間進行量子通信?可利用的量子態多了,而且是點對點甚至是動點對動點的單通道通信,怎麼會認為只能加密不能通信了?你以為這是在開個人作坊,還申請專利。這是國家級的,戰略級的,說不清楚不就對了嗎,如果說清楚了,那肯定是潘建偉傻了,不但傻,還傻得不透氣。至於說量子加密通信是不是絕對安全,非要爭論到哲學層面,我只想說一句話:有矛必有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潘建偉關於量子糾纏加密通信的解釋,別說你聽不懂,我越看越糊塗,就是美國人也頭疼,美國人說:“國邦孫子,從我鍋裡削達不少東西,現在問他哥莫子吧,他還不剛青楚,搞地窩門是頭暈案發地,不行!織踩他”。開個玩笑,我想美國人是不會這麼小氣的。


重粒子風暴


科學界不會打壓反對意見,相反還會歡迎質疑。但是質疑必須是基於事實的質疑,是遵循學術規範的質疑,在網絡上造謠傳謠、搞人身攻擊不是質疑,是胡攪蠻纏、打滾撒潑。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方面的論文很多發表在《自然》《科學》等頂級期刊上,那些雜誌的審稿人是全球頂級科學家,反觀那些吆喝量子通信是騙局的大神,十個裡面至少九個連薛定諤方程都不會寫。要那些人遵循學術的既定程序去頂級期刊發表論文說明量子通信是騙局,這可是比要了他的命還難。發不了論文,也沒本事去給《自然》《科學》舉報量子通信是騙局,只能吹吹牛皮過過嘴癮自我滿足一下而已。

當年有人出了一本書叫《100位教授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愛因斯坦聽後聳聳肩說:“證明我錯了不需要100位,1位就夠了。”同樣,想說明量子通信是騙局,想表明自己多麼偉大,發出1篇得到認可的論文就足夠了。


songwm


科學的概念與觀點應該是清晰明瞭的。並且是被實證的。但是在潘建偉的量子通信理論中,我並未發現這個特徵。所謂的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直到今天潘並未給出一個明確的解釋與界定。至於說到幽靈般的超距感應?完全是子虛烏有的觀點,是潘將一些物理觀點自由發揮的產品,有那一個實驗證實了這種幽靈般感應呢?中國的一些學者,務虛的很,習慣於紙上談兵,研究完全脫離了客觀實際,最終只能是流於虛幻,且自欺欺人。

.實是求事的說,潘的物理學理論水平其實不高。在一個系統的工程中,理論、條件與前提尚未完全弄清楚的前提下,怱忙上陣,其遇到的問題可想而知。

許多人對潘提出質疑這是必然的,問題在於潘對待這種質疑的回應方式。他從未做正面答覆。而是一下子一個美國的克里夫蘭獎?一會又是十個比特的量子糾纏?我就納悶了,難道克什麼蘭代表一種科學道理?十個比特代表潘並非什麼也沒幹?

我曾經看過中科院給出的一個所謂的量子通訊原理圖,我當時就指出,那個原理圖只有在駐波的狀態下才能成立。但通訊的傳輸線路是非常複雜的。無論是自由空間或者光纖都是如此。有些事情在紙上畫畫是對的,但放在複雜的客觀環境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潘的團隊存在許多錯誤的觀念,如單光子的說法,而且煞有介事宣稱通過減少光的強度來獲取單光子,真不知道在學校裡你們是如何學習物理的。這些基本的概念都沒有弄懂,真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獲得博士學位的?在這裡,箇中原因就不講了,那扯得太遠。

在科學上明白與不明白差別實在太大了。他們的差別有多大?就好比醫生與患者的差別,如果醫生成心要欺騙患者。那患者只有死的份了。雖然患者迷迷糊糊感覺那裡不對,那也無法說出其中道理來。

潘即然可以糊弄廣大民眾,又有誰能保證他不去糊弄那些決策者呢?

當然,做一個工程,總會有收穫的,但是否有意義?意義有多大?則另說了。


明學23


爭論量子通信是偽科學無聊,一是因為量子通信目前還在研發階斷,廣大網民連量子是什麼都不知道,那能去評說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而研量子的專家他們懂,但不能去說,牽涉保密,現在去爭論的一些說法都可以說不是推測,想象,就是說瞎話,因為議論的內容是真的,就涉嫌洩密,國安人員就會找你,所以空對空,假對假的去爭論量子通信是真,是假,能爭出結論嗎。再是量子通信與廣大網民有什麼關係?一不是用戶,怕假商品,二不是食藥品,怕危及生命,與你無半毛關係,你去爭個啥?量子通信使用者都是國家和軍隊,真假應由他們來說話。為什麼現在一些人對人們生活無關的一些事,反覆拋出讓網民去無聊的爭論,使我想起美國的做法,美國為了維護一家獨大的地位,對中國的科技發展驚恐萬分,只要是一些技術中國走到世界前面,美國就阻擾,打擊,對華為就是如此,5G技術中國領先美國,就封鎖,圍堵,甚至抓人,而量子通信中國也走到前頭,但還有不成熟的方面,美國就故意攪混國人的思想,讓你停止研發,好使美國趕上中國,再全球壟斷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