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經濟日報關注的“無界零售”:京東在實踐,學界在討論

“你做什麼職業?”

“我做零售的。”

“啊,你開店的!”

... ...

經濟日報關注的“無界零售”:京東在實踐,學界在討論

諸如此類的對話,曾經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地將“零售”與“開店”的相連,不認為有什麼問題。但現在這種理解貌似就不太恰當了,關於“零售”業界和學界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因為圍繞在我們生活中的“零售”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而改變的原因離不開消費升級和科技變化。在這兩者的驅動下,“無界”或許將成為零售業的主角。對此,經濟日報也特別關注,那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學界和業界是怎麼理解未來零售業的吧!

經濟日報關注的“無界零售”:京東在實踐,學界在討論

近日舉辦的“零售無邊界 趨勢定未來”大講堂上,一些學界的專家就對零售業的未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黃四民表示,零售的“界”一直在發生變化,“眼前”能見的“界”大家都做了,未來的“界”在“眼後”,誰能進入消費者的腦裡誰就能贏得零售的未來。如今,當移動互聯網出現,貨物不僅僅放在貨架上,還能隨時隨地到你身邊,“界”已經不再是貨架了。技術的進步不斷突破“界”,也給顧客帶來了更好的購物體驗。

經濟日報關注的“無界零售”:京東在實踐,學界在討論

《商學院》雜誌出品人兼主編汪靜也對“零售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零售業正圍繞三個方面開展競爭:第一是心智,是面向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心智之爭;第二是效率,最終效率決定服務的品質;第三是科技,科技帶來的改變、應用場景的變化都給傳統零售帶來了實質性的變化。

經濟日報關注的“無界零售”:京東在實踐,學界在討論

除了學界,在業界也有“無界零售”的倡議者——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他認為的,零售業的未來趨勢是“無界零售”,而“無界零售”其實就是供應鏈一體化,從前端來講,“無界零售”的核心就是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消費的需求。在國內,通過大量高科技的、新的技術來解決零售問題,可能還需要5年至10年的時間。京東集團副總裁、無界零售賦能事業部總裁林琛也解釋到:“對於京東來說,‘無界零售’意味著全域、全鏈路、架構開放、體外增強。”

經濟日報關注的“無界零售”:京東在實踐,學界在討論

簡單來說,全域銷售指的就是將京東平臺、微信小程序、京東到家和品牌門店等通過數字化打通所有交易界面,這樣我們用戶就可以在不同場景和界面下完成無縫銜接,於購物體驗來講,十分便利;同時,京東目前的物流和智慧供應褳也可以幫助合作伙伴有效週轉和盤活各種不同交易界面的庫存,在大數據洞察我們消費者需求下,幫助合作飲伴智能選址、定價、補貨等等,這樣就可以做到高效運營庫存;而且,作為平臺方,京東還將雲端、網端的優勢給予品牌商和零售商,為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為合作伙伴再次賦能

小編設想,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不斷髮展,零售的無界化將不斷深入,零售不再是簡單的“開店”。也希望業界能夠有更多像京東一樣致力於“無界”的企業,把消費者未來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