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可不可以在瓊州海峽建一座大橋,連接廣東和海南?

莫莫來到


跨海大橋這個方案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大橋會阻礙瓊州海峽航道,目前敲定的方案是海底隧道

瓊州海峽地處廣東省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是中國三大海峽之一。

該海峽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寬度29.5公里。相比於動輒上百公里的臺灣海峽,瓊州海峽的還是挺窄的。

但是再窄汽車和高鐵也過不去,目前從大陸前往海南島仍然是隻有飛機和輪渡兩種方式,為此很多人希望在瓊州海峽修建一座跨海大橋,將海南和大陸連接起來。

修建跨海大橋對於中國基建來說難度確實不大,畢竟中國已經修建了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港珠澳跨海大橋,在這方面經驗是有的,能力也是有的。

(港珠澳大橋)

但修建跨海大橋對於連接瓊州海峽並不是最好的方案。

首先,作為中國的黃金水道,瓊州海峽海面本來就狹窄,深海航道也少。修建跨海大橋就如同卡住了瓊州海峽的脖子,必然會對海峽的通航能力造成極大的阻礙,可謂是顧此失彼。

再者,除了阻礙航運外,在大海之上風浪很大,強勁的橫風會對來往車輛的安全行駛造成十分不利地影響。倘若再遇上臺風過境,封路就是必須得了,這會大大降低跨海大橋的通行效率,實用性不高。

所以基於以上兩點,跨海大橋這個方案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目前對於連接粵瓊兩地的主要設想還是以海隧道為主。海底隧道在海床上鋪就,不會對海面通航構成影響,自身也不會受到海面天氣的波及,因此最為可行。

並且據最新的消息稱,現在政府也比較傾向於修建海底隧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對外表示,跨海大橋的建設方案已被否決,瓊州海峽的跨海工程敲定的是隧道方案,全長28公里,投資額至多1500億元人民幣。

不過由於整個工程要在深邃的海底完成,建設難度巨大,目前該項目還在準備、考察當中。估計距離正式開工還需要等些日子。

(目前規劃的三條海底隧道路線)


千佛山車神


我們都知道,廣東和海南之間隔著瓊州海峽,如果想要去海南,只能選擇飛機,火車,或者輪渡。

但飛機成本高,運輸量少,火車時間長,等輪渡又非常麻煩。

那為什麼廣東和海南中間不建一個跨海大橋呢?

瓊州海峽南北平均寬度將近30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19.4公里,也是廣東和海南最接近的地方,目前沒有建設跨海大橋也是考慮了各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地質條件的原因,瓊州海峽海水平均水深44米,但是最深的地方達到114米,給建造跨海大橋增加了技術難度。

而且瓊州海峽附近屬於地震活躍區域,海峽內海流比較強,流速比較快,這些複雜的地理因素,也讓建橋變的難上加難。

加上海南省的經濟體量太小,如果修建跨海大橋,投資的成本比較高,建成之後想要收回成本非常不容易,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修建跨海大橋並不划算。

目前連接全國和海南的交通主要依靠飛機,修建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只能在一定程度加強廣東和海南的經濟往來,全國各地的遊客,想要去海南度假旅遊,乘坐飛機還是最經濟、最快捷的出行方式。

隨著國家基建水平的提高,技術也在慢慢的增長,近幾年關於怎麼建設瓊州海峽跨海大橋的課題研究越來越多。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座跨海大橋也會建成並通車,造福兩地的人民。


找靚機科普君


最近因為海南上個各大新聞媒體頭條,原因就好因為一件事,就是這是春節返程大批車輛滯留問題,有這個問題牽引出許多話題,比如,萬元機票,跨海大橋等等,話題最多莫過於瓊州海峽為什麼不建一座跨海大橋呢,我也看到諸多回答,大部分都是大同小異,大的就是網上收集的信息加上自己觀點,其實說的都不錯,建跨海大橋是個很多工程,不是在陸地建橋,在海上建橋可想而知有多困難,既然是建大橋,就需要考察論證,核心內容也是保密的,不會像網上傳的有鼻子有眼,只有實施那天才會公佈。
瓊州海峽美景


海南島是因為他的獨特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加上這種氣候特點,才越來越被別人喜歡,加上海南這幾年發展,國家大力支持,才收到社會關注,海南旅遊島建設更離不開這些來海南投資的商人,建設跨海大橋當然是好事,先把建橋困難,資金,颱風影響放一邊,做為海南人談談我的看法。
夕陽西下的海灘美景

首先我說的是等有橋了還叫海南島嗎,橋建好後,更多車輛人員進入,對於海南環境受不受影響,建橋後更多是方便內地人,說是出行方便,真正的海南本地人又幾個喜歡出島的,有的一輩子沒出過島,有人說方便海南蔬菜水果出島,其實海南現在港口建設完善,三大港口已經足夠滿足當前航運能力,海南人世代打魚為生,建橋後勢必影響港道管制,小漁船可以,大型船隻收到影響,建橋肯定會建橋墩填海,那打魚為生人有少了塊打魚的場地,建橋後更加方便人員通行,那給海南交通帶來多大壓力,現在外地人比海南本地人都多,文化差異,語言交流,都會容易發生摩擦,發生矛盾,守規矩還是守規矩,不守規矩大有人在,這次堵車,海南人是怎麼做的,而滯留遊客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很多志願者都是24小時輪流服務,但是還是有不滿意的,說了這這麼多,有問人不建跨海大橋了嗎,建不建不是我們說了算,但是還是歡迎很多內地人來旅遊,就是遇到事大家寬容理解,多包容,共同來維護秩序,不要做傷心事,畢竟一年一個春節,今年堵明年也堵。堵車不堵心,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海南建跨海大橋也會實現!


趕海的人們


威少2020


瓊州海峽造橋設想早已有之,並且聯通海南與大陸也一直是一個心願。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落實到行動上,是因為:不可行。

在這條最窄處僅有20公里的海峽上造一座公鐵兩用橋,對於“基建狂魔”來說似乎不是什麼問題,然而事實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一、這個區域經常過颱風,幾乎每年都要經歷幾次,霧鎖海峽的事更是如家常便飯經常發生,在這些情況下大橋是不能通行的。所以橋造起來了,經常用不了。

二、瓊州海峽水深流急,海底地質情況複雜,橋墩埋設存在諸多技術上的障礙,到目的為止還沒有誰敢拍胸脯說可以打包票用可以接受的成本把所有的橋墩都立起來。

三、投資極其巨大。

相比於架橋,埋設海底管道、或在海底地層開挖一條隧道要顯得實用得多。當然了,挖隧道同樣也面臨著一大堆的問題,比如說這個地區有地質斷裂帶,無論是沉管還是掘進隧道都有可能因為地質活動徹底毀壞,並且這條隧道必須考慮公鐵兩用還要規劃長遠,其投資也是極巨大的。儘管地質勘探和可行性研究一直都沒有間斷,但在技術和資金沒有準備好之前,國家是不可能貿然開工建設的。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國家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一定能聽到跨海隧道開工的消息。


老粥科普




這條海上通道我是走過多次,尤其是颱風季節走到這裡就心驚膽顫,由於海峽地域狹長,颱風到這裡時的威力會驟增,而如果建上大橋就會形成風阻,風阻越大,颱風的威力就要相對提高,這樣的風險是很大的。

想減小風阻就要降低橋樑高度,減少高度則大型貨輪就沒法通過,得不償失,風險只能說比其他海域要高,但也不至於高到沒法建設的成度。

關鍵問題來了,誰來投資?就憑海南那點實力顯然做不到,拉廣東過來吧,廣東一合計利益,不行,要吃虧,中央財政上在這裡同樣面對這樣的問題,建橋後會帶來多大回報,如不是今年的大霧天氣,以海峽的運輸能力完全能勝任大橋所承擔的任務。說白了就是還沒到非建不可的地步。

瓊州海峽海域還是地震區,若建海底隧道同樣也面對這個難題。當然了,憑基建狂魔的本領,這些只能說是有困難,成本提高了而已。英吉利海峽的英法海底隧道不是在上個世紀就開通了嗎,還有日本,同樣處在地震帶上,他們的青函隧道也是早已建成通車,建設長度高達54公里,比瓊州海峽要長多了。

問題很明顯,投入與回報,就這麼簡單,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至於有的條友說霧,這算什麼,就這點距離,比高速路上的大霧還可怕不成。


老夢Meng


這是最愚蠢的設想!——這幾天因為瓊州海峽大霧,無法輪渡,十幾萬輛車子積壓就把海南的交通壓垮了!機票賣了2萬,把公知大V們都調動起來罵娘了!————瓊州海峽經常發生大霧天氣!大陸上,因為大霧導致的連環車禍屢見不鮮!封閉高速公路和橋樑司空見慣!幾十公里長的跨海大橋一旦被大霧籠罩,後果可想而知!如果發生連續多日的大霧,罵死造橋者!這還不算颱風季節的影響呢。————多霧發生的海峽——修隧道!


一滴入海4322056


我希望這樣哦。不過,我不是搞相關專業的,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所以不知道實際操作起來是否可行。

從今年的大堵車情況看,如果真的有了這樣一座大橋,那絕對是造福四方的好事,也不會再出現今年的大堵車情況了。還有,有了橋,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十分有利,應該請相關專家進行調研。


嵐小姐的下午茶


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工程曾向國家發改委申請立項,原計劃於2017年開工建設,2025年建成通車。但目前暫未開工。之前考慮大橋方案:公鐵兩用,跨海部分長度約26.3公里,投資1400多億元。後考慮瓊州海峽是黃金通道,供大量遊船運行,若採取1000多米的線索橋方式,一旦遭遇大風,將造成嚴重影響。遂傾向隧道方案,否定了跨海通道大橋方案。隧道方案為全長28公里,投資1500億元。

顯然,與國內建成的跨海大橋相比,建設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存在一個“短板”。縱觀中國著名的幾座跨海大橋,均是在粵港澳大灣區、杭州灣、膠州灣等經濟比較發達的“灣區”修建,“縮短距離”為首要作用,有助於拉動“半環形”地域的政治、經濟、社會交融;瓊州海峽是廣東海區與北部灣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為狹長的“海峽”概念,不存在“縮短距離”。

再讓我們看看國內已經建成的幾座知名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2017年11月14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荷載試驗完成,全面進入驗收期。2018年元旦前夜,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亮燈,在標誌著大橋具備通車條件,預計將在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車。建成後從香港、澳門到珠海的駕車路程可從2個半小時縮短至30分鐘。

寧波杭州灣大橋,全長36公里——該橋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市慈溪水路灣,是繼上海浦東東海大橋之後,中國改革後第二座跨海跨江大橋。從寧波到上海即可經過此橋,曾保持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紀錄,現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和青島膠州灣大橋之後世界第三長的跨海大橋。該橋2008年05月01日通車,建成後寧波到蘇州節約了1/3路程。

青島海灣大橋,全長36.48公里——又稱膠州灣跨海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2青蘭高速公路的起點段,山東省“五縱四橫一環”公路網上框架的組成部分,是青島市規劃的膠州灣東西兩岸跨海通道“一路、一橋、一隧”中的“一橋”。大橋起自青島主城區海爾路,經紅島到黃島,2011年6月30日全線通車。

東海大橋,全長32.5公里——起始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原南匯區)蘆潮港,北與滬蘆高速公路相連,南跨杭州灣北部海域,直達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一號工程”。2005年05月25日建成通車。


紙馬無韁


這條大橋必須得建,我想國家定有計劃和安排。主要問題是資金,需資太大,國家要根據情況統籌安排。它與建琛港澳大橋不同,那條大橋雖然也花了大量資金,因為是三方投資,一方承覽工程,等於同時我們承包了個大項目。客觀上拉動了經濟增長。瓊海大橋可是要國家一方投資呀,壓力能不大嗎。我想,無論有多大困難,根據迫切需要情況國家也會盡快安排的。


T十丁


不可以,因為一旦戰時會被敵方炸燬阻塞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