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粵語究竟是一種方言還是一種語言?

missja


一切離開參照系談系屬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粵語是不是一個方言並不取決於他自身,而是取決於你所選擇的參照系了,眾所周知的是,官話和粵語都是漢語集合下的子集,都是來自於不同歷史階段的古漢語對於粵語是不是方言這一問題,取決於你所選擇的參照系。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part1

如果你選擇以官話作為參照系,那麼,由於粵語和官話都是漢語的子集,在漢語這一集合之下,粵語和官話各自是自類有限的,也就是說這兩個集合之下的元素,在共時狀態下是沒有一個是相同的,這兩個集合互為相對補集,粵語自然不是官話的方言,是獨立於官話概念而獨立存在的語言社群。

part2

如果你選擇以漢語作為參照系,那麼,由於粵語和官話都是不同時期的漢語衍生物,從本質上說,粵語和官話都屬於漢語這一全集。如同在官話這一集合內部,北京話和揚州話都是官話的方言,那麼可以類比得知,在漢語這一集合內部,官話和漢語也都是漢語的方言,從這個意義上說,粵語當然是漢語的一種方言,我們常說,粵語是一種漢語方言,其邏輯遵循的便是本條推論


part3

關於粵語是否應當視為一種獨立的語言,這取決於你的漢語觀

如果你秉持西方語言學界,不能互通的語言變體是不同的語言,這一原則,那麼粵語毫無疑問是一種語言,但是請注意,在你認定粵語是一種語言的同時,官話以及其他在漢語範疇之下,官話和粵語之外的其他種漢語,在邏輯上同時就各自成為了一種和粵語平級的語言,這是從邏輯①得到的

如果我們把粵語和官話都視作語言,那麼漢語本身作為一種語言就違反了不能互通的語言變體是不同的語言這一命題。那麼漢語本身作為一種語言的意義就被消解了。

如果你還是要秉持一個漢語的觀念,那麼作為衍生出了官話和粵語的漢語,就必須升格到比語言更高的位置,那麼漢語實際上是有一簇獨立語言的語族



part4

鼓吹粵語是語言不是方言的人,往往把粵語和官話的互為相對補集當做粵語和漢語的互為相對補集,也就是說,直接把漢語和官話劃了等號,這就造成一個非常滑稽的現象。



一部分粵語鼓吹者的出發點是,粵語是一種古漢語的活化石,我們不排除這部分鼓吹者中,有相對清醒的,認可粵語是漢語下級範疇的人。然而在網絡上,的確存在之前提到過的那一種人,那麼如果這些鼓吹者同時採取一種,粵語是語言不是方言的立場,在他們的話語體系之下,粵語就成了一種不是漢語的古漢語活化石

兩種噴子

亞型甲:粵語是古漢語活化石!(皇漢型)

亞型乙:粵語不是漢語!(精神原住民型)

楚:我乃蠻夷也

part5

另有一種鼓吹者和上面的皇漢型鼓吹者截然相反,他們堅定地認為今日的粵語和漢語不具有發生學上的關係,而依然是一種保留了古代土著底層語言本質的高度漢化了的非漢語,試圖以這樣的主張,在粵語和漢語之間劃清界限,然而事實上,我們可以從語音、語法、詞彙等諸多方面,對各地粵語方面進行考量,無論任何一種粵語方言,從本質上看,在他們的構成中佔據絕對主體的都是來自不同歷史時期的漢語的成分。





土著語言的成分,包括語法、詞彙的確存在,然而在日常對話中所佔比重和漢語的成分相比,佔據的是絕對的弱勢地位,可以這麼說,粵語在歷史上可能存在過,壯侗語言成分佔據主導地位,漢語成分是外來借入成分的時期,就如同今日的壯語、侗語、水語一樣,然而在某個歷史階段,在這個語言當中由於漢語成分量變的積累,導致了質變,來自漢語的成分逐步佔據了絕對優勢和核心地位,取代了土著語言原生成分的核心地位,這個語言也就質變成了一種真正的漢語。

今天的粵語,無論從各方面看都是毋庸置疑的漢語方言。

我認可第3種觀點,秉持一個漢語的觀念,認為粵語是漢語方言,推廣普通話並保護方言,支持始於淳樸的愛鄉之情,而終於普通話和粵語的和諧共處,對自己鄉土文化的純粹熱愛而進行方言保育的人士的“撐粵”,最後不管哪種方言都撐,因為方言是文化的根,但不支持方言和普通話對立

2018.8.9 17:52


宇文度鵬


建議國務院文化部門對我國語言分類作出明確界定,凡漢民族各地使用的方言一律歸屬漢語範疇,漢語是中國國語總綱,即:漢語普通話、漢語廣府話、漢語閩南話、漢語上海話等,日常使用時,漢語二字可省略,直接稱呼地方話為**話,不再使用閩南語、粵語等,避免和【漢語】一詞的衝突。尤其人們喜歡稱廣東話為粵語,香港和東南亞國家人習慣稱廣州地區居民使用的語言為廣東話,個人認為:【粵語】一詞,應改稱【廣府話】。只有這樣,才能把廣州、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廣西、海南、臺灣等地民眾使用的語言【白話】有一個統一的名謂——【廣府話】。


北溪居士


哎,怎麼到現在還有這麼智障的問題,今天不是說某地某些人純不純種,就是這種我都不知如何形容的問題。粵語與閩南話、杭州話、東北話等等一樣都是漢語,在對應文字的指向上有唯一性。比如我寫"我高興"三個字,無論你用哪一種方言來讀,雖然發音會有偏差,而事實上在那種方言都是唯一指向文字,也就是說反過來用不同的方言漢語作聽寫念出這三個字,聽到的人也不會有人寫出“我愉快""我愉悅"之類的答案,必定是"我高興"。為什麼?因為這些方言歸根到底是同種同源語言對相應的文字有同一關聯性。

我知道有些北方朋友稱粵語為鳥語,因為他們覺得完全聽不懂。其實這是種很沒有口德的叫法,這裡估且不予評論。

但真是完全聽不懂嗎?我肯定地說,不是,是你沒有用心聽。有人講粵語是存了古漢語語音用法最多的漢語,有人講是潮州話,也有人講是客家話,也有人講是閩南話。

以上說法,我不是考古的,不予置評。但這幾種應該都是存了古音較多的。但存古音多不等於就是古語,語言經過千年演變肯定有變,變多變少的關係。這些在這都不說,這兒不是來做歷史考究的。在這裡估且採信第一條。

回到先前話題,為什麼說不存在聽得懂一種漢語卻完全聽不懂另一種漢語的問題。

大家畫一直角座標軸,x軸為現代最標準漢語普通話,y軸為標準粵語。正數越大為發音越接近,0始為完全不似,這個似與不似當然由拼這個字聲韻母及其發音來決。然後任選一種方言讀字填位。填完大家會發,所有的發音都會落在xy的正軸範國內。

也就是說所有的漢語方言的發音都是介乎於標準粵語和標準普通話之間,差別在於偏向那一方多一點,上海話約在兩者中間,閩南語、客家話更偏向粵語,而東北話就很接近普通話了。

聽不懂的原由只不過在於你不習慣這種偏差變化,但用心仔細聽,講的人也慢慢發音,你會驚奇地發現偏差再大,一句話總能聽懂一兩個字。這就是因於這種同源同類同文理的特性造成的,不存在完全聽不懂。當然如果差太多,真是聽得懂一兩個字並不足以聽得明整句話,但有一些能聽懂60%,那麼這種方言,即使你沒學過,也能在大體上交流了。而因為普通話的推廣,所以越接近普通話越易給聽得懂。

也是因為如很多,會粵語不會客家話的人會發現,不注意聽時,會以為說客家話在說粵語,仔細一聽卻又有許多不懂。就是因為客家話在語音和語調上很似粵語。


用戶101550121599


粵語是一種語言,乃是古漢語,亦是中原雅音。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剪、王賁父子率領六十萬大軍滅掉楚國。秦始皇一統天下,掃六合,滅六國。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文同種,大一統封建社會。

秦始皇久聞嶺南百越之地富饒,而瀕臨南海,戰略價值頗高。但百越人民風捍烈,要想征服百越之地,恐怕相當困難。但秦始皇為江山社稷長遠戰略利益遠瞻。決定任命屠睢率領三十萬大軍進攻嶺南百越之地。嶺南之地原始森林茂盛,蛇蟲虎象頗多。氣候炎熱,原始森林瘴氣重,百越人英勇善戰,秦軍不適應南方炎熱天氣,百越人神出鬼沒,襲擊秦軍,山路崎嶇秦軍糧草難以為繼。主將屠睢率領大軍被百越人襲擊致死,秦軍第一次徵嶺南以失敗告終。


秦始皇首次徵嶺南失敗後,有感於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決定打通灕江水,修建靈渠,以運輸兵馬及糧草,征討百越。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任命任囂為主帥,趙佗為大將率領五十萬秦軍二徵嶺南百越。秦軍勢不可擋,殺得百越人潰不成軍,紛紛投降。秦軍一統嶺南,將兩廣納入中華版圖之中,並設立番禺郡、桂林郡、象郡(包括越南河內北部)。

後來任囂病逝,秦始皇任命趙佗統領五十萬大軍鎮守嶺南,不再調兵回中原,永遠鎮守南大門。

趙佗在番禺(廣州)大興土木,擴建城池。有感於百越民乃是原始部落制,頒秦制秦律及文字,頒行秦音中原雅音。廢除百越土語,將先進中原農耕技術傳援給當地民眾。讓蠻荒之地變得繁華昌盛。由於中原雅音在嶺南得己推廣,普及整個嶺南地區,結合當地俚語、便產生新一種新語言:粵語。

粵語有六音九調,傳承古漢語語音,音域寬廣。粵語分佈甚廣,兩廣、海南、港澳一帶。在海外被稱為唐話。粵語在海外分佈極廣,亦是海外華人、華僑常說語言之一。

粵語在嶺南大地傳承2200年,歷經不衰。所以說粵語乃是古漢語屹立千年不倒。


歷史愛好者88


中國的語言只有一種,叫漢語言。粵語語言,是漢語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可稱作漢粵語語言。而普通話則只屬於一種語音或者口音,是語言的一種載體,不屬於語言。

《漢語大辭典》說:“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語詞為建築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律而構成的符號體系。”

我讀書的專業叫漢語言文學系,聯合國指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中,也明確標明是漢語。在語音上則沒有明確規定是用普通話語音還是粵語語音。



中國政府則指定普通話為標準語音。而香港和澳門特區,因實施一國兩制,仍將粵語語音作為官方使用語音。而廣東作為連接內地與港澳的地區,現兩種語音並存,學界亦基本達成一種共識:“推普不廢粵。”我是非常支持這句話的。並覺得教育部門也應有此共識。

時常看到一些粵語是語言還是方言爭論,實際上是把語言和語音兩個詞的意思混淆了,作為一個廣州人,覺得這種爭論毫無必要。


詩詞書院


我認為粵語就是一種語言,並非方言,因為粵語與普通話不能正常溝通,粵語比普通話優秀,粵語娓娓動聽,溫文儒雅,理應成為國家之正音,人人所學範。粵語影響了普通話,增加了普通話的詞彙,改善了普通話的枯燥無味,而普通話則從來沒有影響到粵語,可見粵語是那麼強大。



春色何人送的來


先亮答案:粵語是漢民族語言中的一種方言,語言的涵蓋範圍中就包括方言,所以粵語既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方言,二者不衝突。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向大家科普一下。目前中國的語言學家對於漢語方言的劃分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有人劃分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而本文我所闡述的觀點,是引用將全國語言劃分為七大方言區,這個範圍內的!

一、語言與方言的區別:

從定義上講:

1.語言泛指一切我們能夠進行交流的語言,英語、俄語、漢語、方言、黑話、特殊意義的單音節詞語、網絡流行語,只要是你說出了,有人能夠聽懂,並且以相同的方式與你交流,這就是語言。

2.方言在定義上,本身就包括在語言中了,是語言的變體(離不開語言的範圍!)。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但是不論方言具有何種性質!所有的方言實際上都可以被稱作或視作語言!

二、七大方言區:

按照七大方言區的劃分,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粵方言,下面一共有五片方言區分別是:廣府片、四邑片、高陽片、勾漏片、吳化片之分。

而粵方言又稱粵語,以廣州話為代表,當地人叫白話,以珠江三角洲為分佈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北美洲、英國、歐洲和澳洲、新西蘭、聖誕島等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在粵語核心地區廣東省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近4000萬;也有媒體認為,在廣東省的1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

(更多精彩回答,敬請關注:豆漿的奶爸守則,不一樣的奶爸,不一樣的豆漿!!!)


豆漿騎兵


粵語,本地人稱為“白話”諧音北話,即兩廣白話。廣白是中原雅言的傳承語言。不是空口講白話,古書《廣韻》《切韻》廣白吻合度最高。

廣白有6音9調。有拼音,每一個粵語詞語都有相應的漢字對應,即粵語字體為漢字。粵語一樣能夠著書立說,例如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廣白文化: 粵語電影,電視,粵語歌,粵曲,國樂粵劇,粵語相聲。等等等等

好多人誤會帶口旁的粵語字,包括老廣。事實上,因粵語教學的失傳,粵語文化的斷層。導致連兩廣子弟識講不識寫,確可悲。

例如:嘅(忌)蚊(文)咁(恁)嚟(蒞)佢(渠)

海外華人一半以上識講粵語,也因此央視設有粵語頻道。從蘋果手機可以知道粵語在國際上的地位。當然,手機輸入法也有粵語。注意: 是粵語拼音輸入法。

綜上: 粵語白話是語言。


用戶1234709394


自己百度下吧 粵語就是白話.源於中原雅言. 屬於 漢藏語系 屬於方言的一種. 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發音. 就像 吳語一樣. 上面亂七八糟的回答我也是上來說幾句. 有回答說 蒙古語屬於漢語我也笑了.!明明是阿爾泰語系的一支.滿語也屬於 阿爾泰語系. 另外 就是印歐語系.


MrHereIAm


我們來看看德語的劃分就知道了。德語是德國、瑞士、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的官方語言,但德國境內也存在各種不同的方言,最奇特的就是瑞士。

德國的德語被稱為標準德語,可是瑞士德語的發音和德國德語區別很大,以至於互相聽不懂。

有的瑞士人會利用瑞士德語的發音來書寫,也就是書寫也和德國德語不一樣。

但瑞士德語依然被認為是德語的一種方言。所以粵語也應該是漢語的一種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