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乾隆那麼恨王士俊,為什麼卻不肯殺他?

乾隆那麼恨王士俊,為什麼卻不肯殺他?

王士俊是誰?

看過《天下糧倉》的人肯定知道,他就是那個因為墾荒勸捐、虛報田畝,被劉統勳參倒的河南巡撫(其實是河東總督)。

這個人在電視劇中相當奸猾毒辣,屬於貪官酷吏那種。

但是真實的王士俊是不是這樣呢?當然不是,他酷吏當得,貪官卻一定不是。

人家一輩子兩袖清風,到死都囊中如洗呢,冤不冤哉。

王士俊這個酷吏卻是雍正皇帝培養出來,因為雍正好的就是這一款,他是以嚴苛治國。

王士俊在歷史上卻是與田文鏡、李衛齊名的直臣、能臣,他的遭殃其實跟虛報田畝關係不大,而是因為不合乾隆意思,並得罪了乾隆。

雍正在位時太過嚴苛,弄得怨聲載道,根基不穩,這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他兒子乾隆繼位之後,就想變一下,搞新政,轉而樹立寬仁英明的光輝形象了。

掌聲如雷之下,乾隆很高興,自覺得這條路子走對了,可是誰知道,乾隆元年(1736年)7月,署理四川巡撫王士俊卻兜頭給他潑來一瓢冷水。

這王士俊上奏說,現在大家都在跟風,所上條陳,唯有反駁前案,甚至還有人說,只要把世宗時的事翻案,就是好條陳,這話傳之天下,好嚇人(駭人聽聞)。

王士俊要如此上奏,原因如下:

他是靠直名升上來的啊,乾隆現在這樣搞,那他這樣的人哪裡還有出路?

他巡撫做過,總督做過,就因為一個虛報田畝,就先被解回京城做了兵部侍郎,後被派往四川做了署理四川巡撫,心裡也有怨氣。

舊法不存,人心不古,總督變巡撫,而且還不是實授,這當然叔可忍嬸不可忍!

公道點說,王士俊作為名臣、直臣、能臣,有很多地方還是值得發揚光大的,但是他正如雍正皇帝一樣,卻也是害在這個酷字上,功過只能對半開。

比如他這個虛報田畝被解職的事,是這樣的。

開墾勸捐當然甚有好處,但他下面那個上蔡知縣卻居然硬逼著老百姓加報田畝錢糧。而這件事人家告上來時,王士俊還偏聽偏信,立刻把原告加以罪名,擬了個秋後問斬。

他這樣的人總容易為了完成任務,做“大事”,幹出一些冷酷偏執的事來。

一面是能吏之名,貪官汙吏之敵,一面是累民之患。

乾隆那時把他解職,就已經是在借他樹立名聲,推行新政了。

乾隆是何等人物,他豈能看不出王士俊現在是啥意思?你這哪裡是在說大臣們翻案啊,你這是在指責我!所以他立刻就怒了。

清朝一直以來最重的就是祖制、家法、法天、法祖這樣一些東西,乾隆之所以一面在變天,一面還總在說些什麼“時時以皇考之心為心,皇考之政為政”的話,來自我標榜,本怕的就是這個。

所以,現在王士俊突然跳出來這麼一說,他怎忍受得了?

乾隆深知不徹底打倒以王士俊為首的這幫頑固派,他的閒話一定要聽很多,路一定難走,所以他就立刻下令,將王士俊交部議處了。

這就是要槍打出頭鳥,殺一儆百的意思。

王士俊在這升降之間,早已官聲掃地,乾隆召集王大臣及六部九卿公開討論王士俊的言論,這怎還能有好?更何況他自己開首還先定了基調?

從來為政之道,損益隨時,寬猛相濟……王士俊這樣胡說八道,是誠何言?是誠何心?

因此大臣們假裝討論一下,馬上就有結果了。這老小子是惡意中傷,犯了誹謗、大不敬之罪,絕對應該斬立決。

大臣們順應上意,是不怕死個把人的,但是乾隆卻不能這麼做。

為什麼呢?

因為他剛剛上任不久,眼下最想要的就是一個寬仁之名,因一個摺子就殺掉王士俊,這豈不是自己打臉,破壞形象?

王士俊打倒可以,殺掉不行,所以乾隆隨後就很慈祥地,判了他個斬監候。

死緩嘛,沒大問題一般死不了,於是兩年之後,王士俊就蒙恩獲釋,又削職為民,回到老家養老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做不了變色龍的人,你還跟著人混什麼呢!你不知道乾隆父子,代表的利益不同,要維持一方,就必須犧牲一方嗎?好好的出來給人做什麼靶子!

文 九鴉

圖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