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BATJ等互聯網科技巨頭已經陸續入股11家擁有保險相關牌照的公司。這一趨勢不容忽視:近幾年來,各類資本大量流入保險科技領域,保險科技投資進入了快速通道。

保險科技,即保險+科技,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對傳統保險業進行更新與再造的過程。

科技的賦能正在深刻改變保險行業,從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到保險的銷售與理賠,無不以更高的效率推動了行業發展。正如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在“保險科技:新市場、新生態、新引擎”論壇中所說,廣泛的科技運用,特別是最新科技成果的運用,將會對保險業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生物技術等科技正加速改變保險行業,其中屬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當前保險行業運用最多。

1 大數據

根據國際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報告,在大數據應用綜合價值潛力方面,信息技術、金融保險、政府及批發貿易四大行業潛力最高。

的確,作為金融業的三架馬車之一,保險對數據有著天然的依賴。從海量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大數據技術,也最為保險公司所青睞。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大數據在金融業“三駕馬車”中的應用)

目前,大數據在保險行業已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主要包括這三個方向:精準營銷,風險控制以及增值業務開發。

精準營銷即基於用戶的基礎屬性數據與意願屬性數據進行個性化營銷,目前多見於擁有億極用戶的互聯網保險公司。風險控制包括基於保險業務相關歷史數據的風險規避,以及核保中的反欺詐與圖像識別。增值業務開發主要是指基於用戶行為數據設計更加關注用戶全生命週期價值的保險產品。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大數據在保險領域的應用)

以平安產險的智能風控系統為例。其自主研發的DRS鷹眼開放平臺基於海量的理信息、災害信息、氣象信息、承保理賠信息數據,能夠為客戶提供災害評估、災害預警、專屬地圖等線上服務。據平安產險風險研究與防控部總經理袁勇民於去年11月的介紹,平臺集成了中國64年的歷史自然災害數據,數據總量超140億個,通過建模可判別中國境內11.8億個物理空間單元的量化風險,支持颱風、暴雨等9種氣象災害預警與防控。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對於針對建築企業的工程保險及工程保證保險而言,大數據技術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

以工保網正在打造的建築業信用大數據服務平臺為例。對建築企業的信用數據加以集成,一方面能夠在承保審核時瞭解風險、在投保中採取針對性的風控措施,甚至對信用差的企業予以拒保,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構建建築業企業信用體系,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圖源:工保網小程序“保費算一算”)

另外,建築領域正大力推行的電子保函,也是大數據技術在工程保險領域的重要應用。採用電子形式的保函,其前提便是實現了用合適的數據來還原業務場景。而電子保函的應用,也是構建行業信用體系的重要一環:只要將與各項保函相關的招標人信息、投標人信息、項目情況、履約情況、質量情況、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等數據等錄入系統,企業信用信息便逐漸能夠積累成行業信用體系。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2 人工智能

如果說大數據意味著現在,那麼人工智能便更多地意味著未來。

人工智能,即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技術科學。具有大量數據的金融行業一直被認為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落地領域。

目前,人工智能在保險行業的落地在這三個方面最為具體:圖像識別、語音語義識別、基因檢測。

智能相對論分析師雷宇介紹,圖像識別能夠幫助保險公司將筆跡、掃描、拍照單據轉換成文字,對視頻、現場照片進行分類處理,以及遠程判斷用戶身份、依據用戶面部數據推測其年齡、性別婚姻狀況以及生育情況等。語音語義識別基於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及語音合成等,能夠幫助保險公司提供7x24小時在線的語音客服。基因檢測能夠幫助保險公司對投保者進行更加精確的用戶畫像。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這一技術在工程保險領域尚處於廣泛探索階段。如互聯網保險平臺工保網正在著力打造“人工+智能”風控體系。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投融資活躍。統計數據顯示,在2017年度,全球各個領域人工智能保險相關初創公司數量為:產品營銷類256家(佔57%),業務流程智能化100家(佔22%),數據收集和處理70家(佔15%),理賠管理25家佔(6%)。

從以上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未來人工智能將貫穿保險業務的整個週期。《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2018)》也預計:人工智能將從產品設計、銷售、投保、核保、理賠、售後服務各個環節對保險業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其中,精算、風控、保險資金運用三個核心業務環節受到的影響最大。在18年後,保險行業的人工智能運用率將達75%。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3 其他科技

現階段,大數據無論從技術還是場景應用上都最為成熟,AI技術在算法與業務場景結合上還存在提升空間。其他科技尚待嶄露頭角:物聯網技術應用環境較小,區塊鏈技術還處於早期開發階段,距離落地和普及還有較長的距離。

物聯網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目前在保險行業的應用較少。去年“11.9”消防宣傳日到來之際,平安產險基於鷹眼(DRS)智能風控系統,首推高層建築的風險防控“物聯網+保險”模式。平安產險風險研究與防控部總經理袁勇民介紹,系統藉助消防物聯網大數據,結合險企專業風控團隊,在消防管理體系中形成類似車險在交通風險管理中綜合治理聯動的新模式。

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在保險行業引入區塊鏈技術,當前主要應用於對所存儲的共享數據進行加密保護。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部分保險巨頭和新興網絡公司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防範保險欺詐,追蹤醫療記錄等。

科技時代來臨,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賦能保險?-工保網

瞭解前沿科技在保險行業的應用,也能給工程保險領域的科技發展帶來啟示。現階段,大數據技術在工程保險領域的應用較廣,人工智能技術在工程保險領域的發展較快,也期待其他技術早日展露鋒芒。

▎本文系工保網原創作品,作者龔保兒。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處理。若需轉載或引用請後臺回覆“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