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別以為古代夏日冰飲美食不如你,清朝還有一個舉措能把人暖到哭

別以為古代夏日冰飲美食不如你,清朝還有一個舉措能把人暖到哭

冬天不再冷,夏天熱死人,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氣候。

今年的夏天各地紛紛報酷暑,似乎尤其熱,有位朋友說,幸虧是現在,要是古人怎麼辦。

然而古代四季分明,可不像現在這樣反常,而且夏日來臨之際,人家的辦法也並不見得比你差。

《金瓶梅》裡說西門慶之輩,一到夏日就“冰盆裡浮瓜沉李”,還有“冰盤”冰鎮著酸梅湯,這說的就是古人消夏的情況。

可是你別以為這種消夏方式是很晚的事,就西門慶這種大戶人家享用得起,這其實是一種從遠古周代就開始的普遍現象。

只不過它有一個發展過程而已。

別以為古代夏日冰飲美食不如你,清朝還有一個舉措能把人暖到哭

詩經《七月》裡曾提到一個“凌陰”的名詞,這說的就是周代的冰庫,我們卻是從周代就有專門的採冰、藏冰技術的,宮廷中還有專管此事的官,叫“凌人”。

古代採冰、藏冰,是在冬天,所謂採,就是直接從江河湖溪池塘裡切割冰塊,所謂藏,則是兩個意思。一個是採完入冰窖、冰庫、冰室,一個是直接在裡面儲水結冰。

只是冰窖屬於民間,冰庫、冰室之類的建築,卻只有大戶、皇家才能辦得到。

古人預先要這樣做,足見有多講究,他們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算非常成熟,可到了唐朝,卻還會有人在炎熱的夏日變著法地人工造冰。

方法是,把煮沸的水(有時候也加入一些美食材料),急速沉入酷寒深澗,此謂之“寒筵冰”。

然而這種人工造冰方法需要一定技術、條件,操作不易,也無必要,只能算古人的一種開腦洞式找事。

別以為古代夏日冰飲美食不如你,清朝還有一個舉措能把人暖到哭

古人自有了這項技術之後,那就什麼都可冰鎮、冰飲,像漿,也就是維生素豐富的米湯,醴,也就是甜酒,冰,也就是冰水,醫,也就是解暑的藥湯,酏,也就是麥芽糖和水的飴,等等這些基礎類,他們都可以隨意變化。

他們奶油冰淇淋(酥山)有之,豆沙冰山、豆沙刨冰(蜜沙冰)有之,雪花酪有之,散暑藥冰水有之,烏梅冰糖合成的酸梅湯、滷梅水有之,冰鎮西瓜汁(文火煉就的冰鎮琥珀糕)有之,冰鎮果子乾(柿子餅加藕片冰鎮一夜)有之,杏仁冰豆腐有之,等等等等,不可勝數。

他們不但養生保健消暑並重,還工藝、味道都特別講究,更重要的是決不偷工減料,加色素等物湊合,絕對是貨真價實的綠色飲品、美食。

家裡放置冰塊,那就等於空調,在涼爽的室內再喝著此類冰飲,吃著此類美食,想必一定樂哉樂哉。

這種健康的享樂,我們卻是再也得不到的,我們不但早遠離了健康,也沒了這種節奏,更沒了這種滿足。

別以為古代夏日冰飲美食不如你,清朝還有一個舉措能把人暖到哭

古人的冰,最貴的時候大概在唐朝,《雲仙雜記》裡曾說:“長安冰雪,至夏日則價等金璧。”這就是價貴如金的意思。

這倒不是說唐朝的藏冰技術不行,藏冰量太少,而是用的人太多了,人家太富,太重享受,供不應求。

不然,冰雪貴如金的時候,白居易為什麼還可以從商家那裡一筐筐地拿,人家卻分文不取?

這哪裡只是像人們說的那樣,白居易太受歡迎了啊,再受歡迎也不能一塊金一塊金地給,那顯然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

它最便宜的時候,只怕絕不是民間藏冰已經非常普遍的宋代,儘管那時候“巷陌路口,橋門市井皆賣”有綠豆甘草冰雪涼水、雪泡豆兒水、雪泡縮脾飲(中草藥消暑冰飲)之類,而是清代。

清代藏冰業的發達已經到了“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以冰拌食”的程度,就是我們今天都沒搞成這樣,而且清人數文錢就可以購得一塊巨冰,凡有點零花錢的小孩子,都可以隨便享用。

那時候北京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花樣翻新的冰鎮飲料、美食叫賣,小販們的叫聲就是在夜間也此起彼伏。

別以為古代夏日冰飲美食不如你,清朝還有一個舉措能把人暖到哭

但是清朝最讓人暖心的是這一點。

宋代有錢人就已經在經常做慈善,到夏天會無償供給路人“散暑藥冰水”,而清朝的中藥鋪則普遍會這麼幹。

他們都會用清熱解毒的金銀花(又稱忍冬、雙花等)熬成雙花湯,或者配製出同類作用的香薷湯等,在夏天免費提供給百姓喝。

像老北京的同仁堂、鶴年堂、慶仁堂等藥鋪,藥王廟、關王廟等那些地方,一到夏天,就必定會有裝滿此類藥湯的大缸、木桶、瓷碗、杯子,擺在門前。

而且人家還備有長凳,你路過時儘可以坐下來,歇息著,隨便喝。

這種既解渴又消暑的慈善活動雖然也有商業意圖在裡面,但畢竟以人性關懷為主,也相當費工費時費錢,足以能把人暖到哭。

此類古樸之風,似乎已成遙遠的記憶,一去不返,但我們依然沒了真正的冬天。

或許也正因此沒了真正的冬天。

沒有真正的冬天,也就沒了真正的暖,只有熱,這絕對不是空調能解決的事。

END

文 | 九鴉

圖 | 網絡

九鴉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