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别以为古代夏日冰饮美食不如你,清朝还有一个举措能把人暖到哭

别以为古代夏日冰饮美食不如你,清朝还有一个举措能把人暖到哭

冬天不再冷,夏天热死人,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气候。

今年的夏天各地纷纷报酷暑,似乎尤其热,有位朋友说,幸亏是现在,要是古人怎么办。

然而古代四季分明,可不像现在这样反常,而且夏日来临之际,人家的办法也并不见得比你差。

《金瓶梅》里说西门庆之辈,一到夏日就“冰盆里浮瓜沉李”,还有“冰盘”冰镇着酸梅汤,这说的就是古人消夏的情况。

可是你别以为这种消夏方式是很晚的事,就西门庆这种大户人家享用得起,这其实是一种从远古周代就开始的普遍现象。

只不过它有一个发展过程而已。

别以为古代夏日冰饮美食不如你,清朝还有一个举措能把人暖到哭

诗经《七月》里曾提到一个“凌阴”的名词,这说的就是周代的冰库,我们却是从周代就有专门的采冰、藏冰技术的,宫廷中还有专管此事的官,叫“凌人”。

古代采冰、藏冰,是在冬天,所谓采,就是直接从江河湖溪池塘里切割冰块,所谓藏,则是两个意思。一个是采完入冰窖、冰库、冰室,一个是直接在里面储水结冰。

只是冰窖属于民间,冰库、冰室之类的建筑,却只有大户、皇家才能办得到。

古人预先要这样做,足见有多讲究,他们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算非常成熟,可到了唐朝,却还会有人在炎热的夏日变着法地人工造冰。

方法是,把煮沸的水(有时候也加入一些美食材料),急速沉入酷寒深涧,此谓之“寒筵冰”。

然而这种人工造冰方法需要一定技术、条件,操作不易,也无必要,只能算古人的一种开脑洞式找事。

别以为古代夏日冰饮美食不如你,清朝还有一个举措能把人暖到哭

古人自有了这项技术之后,那就什么都可冰镇、冰饮,像浆,也就是维生素丰富的米汤,醴,也就是甜酒,冰,也就是冰水,医,也就是解暑的药汤,酏,也就是麦芽糖和水的饴,等等这些基础类,他们都可以随意变化。

他们奶油冰淇淋(酥山)有之,豆沙冰山、豆沙刨冰(蜜沙冰)有之,雪花酪有之,散暑药冰水有之,乌梅冰糖合成的酸梅汤、卤梅水有之,冰镇西瓜汁(文火炼就的冰镇琥珀糕)有之,冰镇果子干(柿子饼加藕片冰镇一夜)有之,杏仁冰豆腐有之,等等等等,不可胜数。

他们不但养生保健消暑并重,还工艺、味道都特别讲究,更重要的是决不偷工减料,加色素等物凑合,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绿色饮品、美食。

家里放置冰块,那就等于空调,在凉爽的室内再喝着此类冰饮,吃着此类美食,想必一定乐哉乐哉。

这种健康的享乐,我们却是再也得不到的,我们不但早远离了健康,也没了这种节奏,更没了这种满足。

别以为古代夏日冰饮美食不如你,清朝还有一个举措能把人暖到哭

古人的冰,最贵的时候大概在唐朝,《云仙杂记》里曾说:“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这就是价贵如金的意思。

这倒不是说唐朝的藏冰技术不行,藏冰量太少,而是用的人太多了,人家太富,太重享受,供不应求。

不然,冰雪贵如金的时候,白居易为什么还可以从商家那里一筐筐地拿,人家却分文不取?

这哪里只是像人们说的那样,白居易太受欢迎了啊,再受欢迎也不能一块金一块金地给,那显然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它最便宜的时候,只怕绝不是民间藏冰已经非常普遍的宋代,尽管那时候“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有绿豆甘草冰雪凉水、雪泡豆儿水、雪泡缩脾饮(中草药消暑冰饮)之类,而是清代。

清代藏冰业的发达已经到了“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以冰拌食”的程度,就是我们今天都没搞成这样,而且清人数文钱就可以购得一块巨冰,凡有点零花钱的小孩子,都可以随便享用。

那时候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花样翻新的冰镇饮料、美食叫卖,小贩们的叫声就是在夜间也此起彼伏。

别以为古代夏日冰饮美食不如你,清朝还有一个举措能把人暖到哭

但是清朝最让人暖心的是这一点。

宋代有钱人就已经在经常做慈善,到夏天会无偿供给路人“散暑药冰水”,而清朝的中药铺则普遍会这么干。

他们都会用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又称忍冬、双花等)熬成双花汤,或者配制出同类作用的香薷汤等,在夏天免费提供给百姓喝。

像老北京的同仁堂、鹤年堂、庆仁堂等药铺,药王庙、关王庙等那些地方,一到夏天,就必定会有装满此类药汤的大缸、木桶、瓷碗、杯子,摆在门前。

而且人家还备有长凳,你路过时尽可以坐下来,歇息着,随便喝。

这种既解渴又消暑的慈善活动虽然也有商业意图在里面,但毕竟以人性关怀为主,也相当费工费时费钱,足以能把人暖到哭。

此类古朴之风,似乎已成遥远的记忆,一去不返,但我们依然没了真正的冬天。

或许也正因此没了真正的冬天。

没有真正的冬天,也就没了真正的暖,只有热,这绝对不是空调能解决的事。

END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九鸦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