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中國航空市場將達2.7萬億美元 飛機訂單外波音尋找新“金礦”

中國航空市場將達2.7萬億美元 飛機訂單外波音尋找新“金礦”

圖:波音市場營銷副總裁蘭迪·廷塞斯(Randy Tinseth)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瀟雨 北京報道

在中國未來幾年內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航空市場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之後,飛機制造商關注的重點就不再是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將會以怎樣的速度繼續保持增長,而是如何從市場需求中獲取更多價值。

對美國幹線飛機制造商波音民機集團(下稱波音)而言,儘管當下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仍然處在一個複雜而敏感的時期,但大型客機作為一種極為特殊貿易品類幾乎很難真正受到類似因素的影響。對波音而言只需要將眼光更多關注與來自歐洲的競爭對手,以及未來可能來自於中國本土製造商的挑戰,剩下的工作就是提升產能以滿足航空公司對運力擴張的迫切需求。

萬億級市場

至於中國航空市場究竟會達到怎樣的規模?波音在9月11日發佈的《2018-2037中國民用航空市場展望》給出了最新的預測數據。波音市場營銷副總裁蘭迪·廷塞斯(Randy Tinseth)透露,未來二十年內,中國將需要總價值達1.2萬億美元的新飛機以及1.5萬億美元的航空服務。

在飛機制造商年復一年的市場預測中,對市場需求始終保持了樂觀的姿態,儘管這期間全球經濟和航空市場一直在經歷變化和挑戰,但航空市場總體需求一直保持上行。對中國市場而言,則一直以超出全球發展速度的勢頭在發展,各方面的數據都顯示中國航空業在最近十幾年來超常規的發展速度,並且目前看來這一發展趨勢仍然有足夠理由延續下去。

“美國航空運輸週轉量從5000萬達到5億用了38年,而中國只用了24年,”蘭迪·廷塞斯在北京向包括《華夏時報》在內的媒體透露,“波音向中國交付前1000架飛機用了44年時間,而交付第二個1000架只用了6年左右。波音目前已經交赴給中國的飛機數量為1900多架,2000架指日可待。”

在波音最新的預測數據中,未來20年中國需要的商用飛機數量將達到7690架,這一數據較2017年的預測又上調了6.2%。相比之下,全球同期的預測數據為42700架,總價值6.3萬億美元,有近六分之一的份額被來自中國的需求所佔據。

“未來十年,中國城鎮化進程將會加速,旅遊業對GDP增長做出更多貢獻,經濟增長從依賴工業和貿易向依賴服務和消費轉型,這些因素都將更加有利於航空業的發展,”蘭迪·廷塞斯表示,“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增長了3倍左右,在這期間民航運輸的規模也是增長了3倍以上,我們預計未來10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會再翻一倍,而相對應的民航市場的規模也會翻一倍。”

來自中國市場的增長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兩方面的需求,雖然一直以來國內市場是最主要的增長需求,但中國航空公司對國際業務的熱情也成為過去幾年裡中國民航業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據波音發佈的數據顯示,2007至2017年中國國內市場複合增長率達到12.2%,國際市場則達到14.9%,國際業務增速從2014年開始迅速提升,過去五年裡中國遠程航線的數量增長了三倍,每天遠程航線的頻次增速也超過兩倍。

航線增加必然伴隨著運力需求的提升,特別是對寬體飛機的需求,包括中國國有三大航空公司在內的企業近年來新訂購了大量的遠程寬體飛機,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波音787機型,不久前波音公佈了787在中國運營5週年的數據顯示,來自中國航企的787訂單為140架左右,已經有60多架投入運營中。同時,目前全球範圍內所有在役787的運營中有20%都服務中國市場。累計運載乘客超過2200萬人次,並幫助航空公司開拓了180條新直飛航線,其中包括大量二線城市出發的遠程洲際航線。

在最新的市場預測中,波音認為中國市場未來20年裡寬體機市場規模將增至現有寬體機規模的三倍。當然,潛在的市場空間爭奪中,波音除了要面對來自空中客車的競爭之外,中國和俄羅斯合作生產的CR929同樣也有可能加入到競爭之中。

對於主要服務國內和區域航線的窄體機市場,依然將是未來新交付飛機的主要力量,將佔到新交付飛機的75%,此外,由於中國擁有全球發展最為快速的電子商務業,貨機的需求也將呈指數級增長。

服務市場的潛力

對於中國這個全球唯一達到萬億級規模的航空市場而言,波音的訴求並不僅僅是銷售飛機,因為飛機制造行業在成本和市場競爭雙重壓力之下利潤正在被壓縮,對於飛機制造商來說獲取更多利潤的方式除了賣掉更多飛機之外,將更多的“後市場”掌控在手已經成為新的趨勢。

“我們預測未來20年全球民機服務的市場規模或需求將會達到8.8萬億美元,這包括了方方面面圍繞飛機運營所需要的各種服務,比如說包括了飛機的客運和貨運的運營所需要的服務,以及包括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等等。”蘭迪·廷塞斯表示,“中國的航空服務市場需求將達到1.5萬億美元,佔全球需求總量的17%。”

波音在去年7月開始運營一個全新的業務板塊全球航空服務集團,其主要目的就是爭奪利潤更為豐厚的服務市場,對於航空公司而言,購買飛機只是第一步,圍繞飛機運營相關的供應鏈支持(零部件和零部件物流)、維修和工程服務、飛機改裝以及航空公司運營等環節也存在大量的市場需求,此前飛機制造商並沒有系統性將這些業務整合,其中很大一部分還由供應商來提供,但自從意識到這部分業務巨大的價值之後,飛機制造商開始決定與下游的供應商及產業鏈相關的企業爭奪這一塊“大蛋糕”。

在今年7月舉行的範堡羅國際航展上,蘭迪·廷塞斯在接受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採訪時曾表示,“民機業務的增長推動了巨大的服務提供商生態系統,航空公司也傾向於將這些服務更多通過外包來完成,數據和數據分析工具幫助飛機和航空公司網絡更高效、更可靠;以及新技術提供新的服務解決方案。所有這些趨勢將推動對飛機全壽命週期內綜合解決方案的更大需求。”

在波音看來,對於中國總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的航空服務市場,波音全球服務集團可以提供包括航材保障、飛機維修和改裝、數字化運營以及數據分析服務,再就是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和諮詢。

在維修和改裝服務方面波音在中國早已經有佈局,其中包括客機改裝貨機的服務,在航空貨運重新回到增長軌道的大環境下,這一業務的潛力正在逐漸顯現。

而另一個增長點在培訓方面,從波音此前發佈的一個報告看來,未來20年全球航空公司需招募63.5萬名新飛行員,來執飛數量創紀錄的飛機,並替換掉在這期間即將退休的數千名飛行員。其中亞太地區佔整體需求的將近四成。中國是缺口最大的市場,佔到了亞太地區需求的一半以上,全球需求的20%左右。

按照波音的預測,中國到2035年新增超過7000架客機將帶來11萬飛行員數量的需求。

“實際上航空業的增長、飛機制造商訂單的增長以及服務市場的需求是相輔相成的,市場增長必然需要更多飛機,而機隊數量增加相應帶來飛行員需求、維修和航材保障需求的增加,”一位在國有航空公司從事運力規劃的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飛機制造商來說,需要做的就是儘量爭取能夠在這個市場裡銷售更多的飛機,這樣也將有更多機會相關的新增需求上獲取更多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