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叫好不叫座”是這幾年在國內比較流行的一句話,用以形容一些車型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口碑很好,但到了買的時候卻不會真正去買,身邊這樣的人也有不少,談論的時候總是說思鉑睿的發動機多麼好、阿特茲的操控性多麼強,等到掏錢的時候卻買了雅閣、凱美瑞。總是有一些車型,它們是國際公認的好車,在中國卻不溫不火。

“4米8”的中大型豪華轎車——雷克薩斯GS

指導價:42.80-74.50萬

目前來看,雷克薩斯GS就像是被豐田放棄的“孩子”,原因很簡單,今年7個月,GS銷量只有三位數,別說與BBA競爭了,就連很多二三線豪華品牌車型也能將它按在地上摩擦,GS從豐田的驕傲變成了累贅。但要說產品力,GS是不差的,無論是做工、動力還是品質都不在話下,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主要是兩個方面,其一是雷克薩斯GS為進口車型,相比於5系、A6L和E級在價格上沒有優勢,3.5L的GS雖然讓很多人著迷,但高昂的售價已經差不多可以買7系、A8了;其二是車身尺寸,作為一臺中大型進口豪華轎車,車長只有4米8,同級別車型基本都在5米以上,就連很多B級車都能超越GS,這在以大為美的中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VW”車型之魂——大眾高爾夫

指導價:12.19-23.99萬

引用網絡上的一句話:“大眾其實只有一款車叫高爾夫,加個屁股就叫速騰,縮短點就叫POLO,拍扁就叫尚酷,揉圓了就叫甲殼蟲,拉長就叫帕薩特,減掉一個後座就叫CC......”雖是句玩笑話,但足以說明高爾夫對於大眾的意義。高爾夫有著不易過時的外觀,兼顧家用和操控,在歐洲深受喜愛,有著悠久的歷史。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但在中國,高爾夫的銷量卻遠不及同門的朗逸、速騰、寶來、桑塔納,雖說知道高爾夫才是“正宗的”大眾,但國人就是不買賬,主要還是因為高爾夫是兩廂車,中國的三廂轎車情懷已無需多言,在今天,也許像卡羅拉、朗逸、軒逸這樣的三廂家轎才合眾人口味吧,大家可以看看中國1-7月轎車銷量排行: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別具一格的小型SUV——鈴木維特拉

指導價:9.98-15.98萬

前幾日長安官方已經發布要收購長安鈴木的消息,長安汽車將持續經營長安鈴木,這對於鈴木粉絲來說有喜有憂。至少在未來的幾年我們還能接觸到長安鈴木車型,但其現狀真的不容樂觀。鈴木維特拉是同類裡比較有特色的一臺,它外觀內飾都比較樸實,但卻透著一股正宗鈴木的味道,或者說,“SUZUKI”即是它最大的特色吧。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綜合來講,這個級別的SUV競爭也不小,XR-V、勁客、ix25都不是省油的燈,況且鈴木在更新換代上一直比較慢,維特拉在中國的競爭力並不強。善於造小型車的鈴木在日本能夠取得不俗的成績,但中國國情不相同,維特拉和鈴木一樣,敗給了中國的市場。附上2018年維特拉銷量: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偏科”的技術派——斯巴魯森林人

指導價:22.38-31.78萬

與馬自達一樣,斯巴魯也被稱為是日系品牌中的“偏科生”,它的偏科除了體現在車系分佈上,還體現於整車綜合實力,如果單論技術和質量,森林人是沒問題的,其全時四驅系統和水平對置發動機都是業內的翹楚,在看不到的地方做得很好,那麼在看得到的地方呢?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想必大家都心裡有數,森林人不管是外觀還是內飾都不像是二三十萬的進口車,在挑剔的中國市場顯然很難滿足群眾的需求。但森林人在美國的待遇又不一樣了,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進入了美國榜單的前十,這與美國人注重實用的買車觀念不無關係。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北歐風旗艦——沃爾沃S90

指導價:37.98-55.18萬

一說到沃爾沃,很多人就會想到“北歐風”“安全”等標籤,而作為旗艦的S90更是將沃爾沃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它有著優雅的造型,整體透著一股紳士的氣質,最主要它售價並不高,如今優惠幅度也大,一臺高配C級的價錢就可以買到它。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縱使沃爾沃S90有無數優點,但今年7個月的國內銷量也還是不足兩萬,原因還得歸結於品牌認知度。BBA畢竟在國人的心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相對來說沃爾沃這個品牌在國內還是顯得太小眾了,在一部分人心裡沃爾沃也許算不上是豪華品牌。

全球高銷量車型在中國卻“不吃香”!這五款車不容小覷!


結語

其實,銷量不好的車不一定是產品本身不好,而是產品沒有契合到群眾心裡的“點”,不同國家的國情有異,市場需求就不一樣,在美國、在日本受歡迎的車型來到國內或許並不吃香,希望那些不理想的車型能夠一步一步走向完善,擺脫“叫好不叫座”的魔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