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說特朗普希望與俄羅斯改善關係,但並不代表美國會放過俄羅斯,對此你怎麼看?

香堂風子


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改善個人關係或改善美國關係,這屬於個人層面的決定,但是美俄關係的結構性矛盾卻是美俄兩國關係中的深層次問題。



首先,特朗普希望與普京和俄羅斯改善關係,自然有他個人的各種考慮,這其中有他商人思維出身的所謂政治和戰略考慮,也有他興致所致的個人風格。當然,從國家治理的大戰略而言,特朗普的這種切入方法也並非毫無可取之處。正是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特朗普試圖改善與普京和俄羅斯關係的做法,抱著一種相當寬容和期待的態度。



但同時人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無論美國還是俄羅斯都是兩個大國,而且是兩個從文化、政治到社會風情上都截然不同的國家。



用最通俗的話說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化,俄羅斯都不可能成為美國;相反,俄羅斯人對美國的不信任,美國對俄羅斯的提防,都是深植於兩國關係的深層結構之中的。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美俄兩國的矛盾和衝突是結構性的、長期的和深層次的。



因此,無論特朗普如何嘗試與普京改善關係,美俄之間的根本矛盾和衝突不會發生質的改變。


邱震海


特朗普本人確實有這個想法,美國國內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應該“聯俄抗中”

從長遠角度看,中國對美國地位的挑戰不是俄羅斯可比的,就連部分美國人人自己也承認,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不過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沙特阿拉伯,不足為懼,工業能力強大、人口眾多的中國才是美國的主要對手,但美國政客不可能放過俄羅斯這個靶子。



反對俄羅斯在美國是一種政治正確,即使親俄的特朗普也無法“免俗”

由於冷戰以來數十年的對抗,美俄國內和政界的敵視情緒依舊比較濃厚,在美國,反對俄羅斯是天經地義的,但支持俄羅斯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卻是值得懷疑的,特朗普就遇到了這種情況。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上臺後,特朗普表態稱自己是對俄羅斯最強硬的總統。在強大的保守勢力面前,特朗普顯得無能為力,更何況他還深陷“通俄門”,一旦與俄羅斯走近,就為反對者提供了口實,這是特朗普不願意看到的。



中期選舉即將來臨,為了選票和政治前途,特朗普只會在反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前不久,隨著特朗普前私人律師的招供,特朗普花錢為風流韻事封口的事算是坐實了,要是再不對俄羅斯強硬點,中期選舉必然岌岌可危,一旦失利,民主黨極有可能彈劾總統,到時候,特朗普的政治生命也就結束了。所以,不管是特朗普,還是美國,都不可能放過俄羅斯


戰火觀察室


現今美國與俄羅斯打交道完全是兩副牌兩類面孔兩班人馬,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紅臉和白臉,而是基於為了美國在整個二十一世紀裡依然保持著這個星球無可超越的世界第一軍事、經濟、文化科技強國的地位並精心對此進行設計的新架構、新秩序派和墨守戰後70年成規的老觀念、老意識派,我們可以把他們稱之為新派和老派,新派的核心人物是基辛格、美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美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美貿易顧問納瓦羅和以美共和黨參議員理查德.謝爾比等為代表的一批國會議員,他們主張與俄羅斯緩和關係,和睦共處。這一提議幾乎得到了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和外長拉夫羅夫的共嗚!美國國務院上月27日公佈的對俄新制裁內容有所調整,但奇怪的是俄羅斯的回應也相對剋制,可能俄已經意識到這實際是美國真正的作主派既新派不給國會里的對俄強硬派出臺更嚴厲的制裁法案的機會。特朗普此前一直表示要改善對俄關係,但迫於國內老派的反俄氣氛及自身的"通俄門"問題,又不得不對俄展一些強硬姿態,不給國會的對俄強硬派出臺更嚴厲制裁法案的藉口,也可以避免把俄羅斯經濟逼上絕路,破壞兩國總統赫爾辛基會晤開始的對話苗頭。俄方不同意,多部門齊聲反對,但實際心神領會。這一切似乎逃過了從布魯塞爾到華盛頓乃至世界俄羅斯復興觀察者們的眼睛,但時至今日美對俄製裁效果有限!


看穿歐美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前半句是為了後半句服務的。也就是:暫時的緩和,是為了來日更致命的出擊。

美國的國力在最近的二十年消耗得非常快,別看他的GDP一直在漲,但是他的負債比例漲得更快。尤其是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表現更加明顯。這點直接證明美國的綜合實力已經被嚴重透支。這種情況下的美國,需要的是減少對抗。尤其是和某個國家之間的直接軍事對抗。減少對抗不是為了和對手和好,而是為了養精蓄銳,待時機成熟之時給戰略對手一擊致命。但是,在機會到來之前,美國又不能放任戰略對手的發展,所以他同時也要採取一些有限的手段,給對方設置障礙。就好比如兩個長跑選手一樣,大家都累,大家都想緩口氣,但是緩口氣的同時也要時不時的拌一下對手。在烏克蘭,美國採用策劃烏克蘭政變的方式消耗俄羅斯的國力,但是他不大規模介入。同時藉機制裁封鎖。在敘利亞也是這樣。用的都是這個套路。

到了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的這一態勢並沒有改變。特朗普接手的美國,是一個還沒有緩過氣的美國。而且對手明顯已經不止一個俄羅斯,還多了一箇中國。怎麼辦?這時候,特朗普認為美國需要改變戰略戰術,不能一味死磕。應該改善和俄羅斯的關係。雖然俄羅斯比美國更加耗不起,但是如果沒把俄羅斯鬥下去,另外一個對手又迎頭趕上了,美國將面臨更加窘迫的境地。相比於俄羅斯的武力威脅,來自亞洲的全方位(軍力、科技、經濟和貨幣競爭)威脅更加值得美國關注。所以,應該減少和俄羅斯在軍事和地緣政治方面的對抗,這不是默認輸給俄羅斯,而是為了養精蓄銳憋大招。這個大招,將是同時面對中俄的。

什麼大招?其實重新修訂國際秩序。使美國得到最大的經濟利益。政治上,美國更加牢固的掌控全球所有重要區域,包括歐洲、中東和亞太(印太)。到時候俄羅斯也只能跟著倒黴。

當然,特朗普用一個“美國優先”的口號把這些潛在動機隱藏得相當好。為了減少對抗成本,和普京之間各種親密。為了減少責任成本,各種退群。為了增加收益,各種貿易爭端各種鬧。為了美國和以色列安全,不顧全世界反對撕毀伊核協議。給人的感覺就是美國以後只顧自己了,對手也好盟友也罷,全都一邊玩去吧。

但是美國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所以,中俄之間建立了戰略上的夥伴關係,同時利用伊朗問題、敘利亞問題和土耳其問題,俄羅斯極盡所能的分化著美歐關係、美土關係。這麼一來,特朗普想緩和美俄關係的努力只能波折不斷,加上國內的政治鬥爭,使得特朗普的國策總是在搖擺沉浮。又或許,特朗普的想法是單純而冒險的,國內的政治鬥爭在客觀上起到了修正特朗普冒險主義路線的作用。特朗普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妥協),在烏克蘭問題上不再向著俄羅斯,敘利亞的撤軍問題也變成了現在的“無限期存在”。等等。


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還是那個美國。特朗普選擇和俄羅斯改善關係也好,選擇和盟友爭奪利益也罷,為的是減少消耗,增加收益。等到能量槽集滿,大招就會爆發。


獨釣寒江


特朗普是否通俄不好說,但在擔任總統前,特朗普在俄羅斯的確有不少生意,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私人關係也比較好,在性格作風上,二人也有些一致的地方,特朗普不是典型的美國政治家,身上帶有更多的商人氣息,殺伐決斷憑一言斷定,這一點,雖然受到美國民主制度制約,但與普京還是有些類似的。

特朗普是典型的美國利益優先者,為了促進美國經濟增長,願意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當然,這個其他國家利益包括合理的與不合理的,諸如強迫歐洲盟國增加軍費投入,減輕美軍負擔,從而讓美軍將更多資金用於增強自身實力,與幾乎所有主要貿易國發生糾紛,也是為了促進美國經濟增長,歐盟、日本、加拿大概不例外。

特朗普主張與俄羅斯改善關係,減少甚至停止制裁,畢竟,對俄製裁雖然對俄羅斯損害較大,美國經濟也不是一點事兒沒有,而且,外媒傳聞,在赫爾辛基會晤上,特朗普與普京的閉門會談,談了一些能決定世界發展未來50年的重要事務,要聯手對付另一對美俄都形成威脅的國家,當然,這一點沒有得到美俄政府的正面證實。

不過,從不斷的報道來看,儘管現在的民主黨和共和黨鬧得不可開交,但在某些問題,諸如對俄製裁問題上,兩黨的投票顯示取得了很大一致,甚至在投票的時候出現了全票通過的局面,美國精英意識到了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對美國安全的威脅,內鬥歸內鬥,對外還是要槍口一致。特朗普雖然很不情願的在對俄製裁延長和擴大法案上簽字,但美國國會卻形成了強大壓力,即便特朗普不簽字,國會也會讓其強行通過並生效,美國舉國都認為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形成對美威脅,這才是最恐怖的事,畢竟,在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能讓大部分人在某一問題上達成一致是極為困難的,對俄製裁將繼續,除非俄羅斯出現變化,普京下臺,但普京這些年已經將所有的潛在競爭對手打垮,不論是反對黨領導人還是梅德韋傑夫這樣的自己人,普京一旦下臺,俄羅斯能否實現真正的民主化不好說,但車臣和高加索等地,十有八九會再亂一次。


深遠防務觀察


同意這種說法。

1.特朗普希望與俄羅斯改善關係,是因為現在的世界事務,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同意,基本上就無法成行。

2.從能源上來看:美國與俄羅斯都是能源生產大國,自然是“同行是冤家”,不論怎麼樣,都要賣石油的。

3.從國際局勢上來看,北約對於俄羅斯的領土擴張的恐懼心理,就直接讓美國無法跟俄羅斯真正達成利益一致性。

4.俄羅斯一旦拿下敘利亞,就會在中東影響力超過美國,隨之而來的是:美國影響力下降,將會讓美國的武器賣不出去,而中東很多國家開始購買俄式裝備!伊朗與俄羅斯走近,如果俄羅斯通過某些事端,讓沙特或者阿聯酋走近俄羅斯,則未來的石油美元結算權、美元定價權則會在美俄爭奪中進入新的事態——而美俄是不可能和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