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足發背的辨證論治

足發背

足發背是發生在足背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全足背高腫掀紅疼痛,足心不腫。

《瘍醫大全》雲:“腳發背生於腳背筋骨之間,乃足三陰三陽之所司也,皆緣溼熱相搏,血滯於至陰之交或赤足行走沾染毒涎,抑或撞破誤觸汙穢而成。”相當於西醫的足背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化膿性炎症。

[病因病機]

多因溼熱下注於足背部,氣血凝滯,蘊積成毒,化熱外發;或因足部外傷,瘀血阻滯,感染毒邪而成。

[診斷]

初起足背紅腫,灼熱,疼痛,腫勢瀰漫,邊界不清,活動受限,約5—7天后腫脹迅速增大而化膿,伴寒戰高熱、納差、噁心欲嘔等全身症狀。潰後膿出稀薄或夾有血水,皮膚溼爛,全身症狀也隨之減輕。若局部潰破遲緩,潰後久不收口,可損傷筋骨。

[鑑別診斷]

丹毒皮色鮮紅,邊界清楚;一般不會化膿;常有反覆發作史。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溼熱下注足背紅腫,灼熱疼痛,腫勢瀰漫;伴寒戰高熱;噁心欲吐,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溼熱毒邪與正氣相搏,故寒戰高熱;溼邪中阻,故噁心欲嘔、納差;溼熱內結,故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溼熱下注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和營化溼。

方藥:五神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

二、外治法

參照“手發背”。

[預防與調攝]

1.患足忌行走,以減少患肢負荷。

2.抬高患肢,並使患足側位放置,以利膿液引流。

[結語]

癰之大者名發,相當於西醫的癤、癰併發蜂窩組織炎、急性蜂窩組織炎。其特點是:在皮膚疏鬆的部位突然紅腫蔓延成片,灼熱疼痛,紅腫以中心最為明顯,四周較淡,邊緣不清,伴有明顯全身症狀。依病位不同,有鎖喉癰、臀癰、手發背和足發背。鎖喉癰熱毒聚結證,治宜散風清熱、化痰解毒,方用普濟消毒飲;熱傷胃陰證,治宜益胃養陰、清解餘毒,方用益胃湯加減。臀癰溼火蘊結證,治宜清熱解毒、和營化溼,方用黃連解毒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溼痰凝滯證,治宜和營活血、利溼化痰,方用仙方活命故加天南星等;氣血兩虛證,治宜調補氣血,方用八珍湯加減。手發背熱毒蘊積證,治宜清熱解毒、和營消腫,方用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氣血虧虛證,治宜調補氣血,方用八珍湯加減。足發背溼熱下注證,治宜清熱解毒,和營化溼,方用五神湯合仙方活命飲加減。外治依一般陽證瘡瘍分期施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