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我们不能否认,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看视频,聊天,网上支付,处理一些简单的文件……这些以前都需要电脑操作的事情,现在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手机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上到七十岁老爷爷,下到学前儿童,都在使用着智能手机,各种APP早已深得民心,微信、微博、抖音、追剧、看小说等等,各种网络游戏更是让青少年沉迷。昨天路过家长休息室,听见一对母子激烈的争吵,母亲想让孩子留下来冲刺高考,儿子执意离开,理由是受不了一周只发放一次手机的规定……,诚然,爱德教育这个不近人情的规定对于那些把手机视为二分之一生命的高中生来说,确实难以接受,可是对于这群马上要高考,学习自觉性不够、心理年龄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的高三党来说,我们相信严格管理比自律更可靠。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手机就像一个带毒的苹果,时时刻刻制造着各种诱惑拉着我们孩子的后腿。总结起来,给孩子带来的恶果如下: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对我们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孩子们会沉迷于这个虚幻而美妙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他们吃饭抱着手机,睡觉抱着手机,走路也抱着手机,就连上课时也在想着手机,甚至趁老师不注意要把手机拿出来玩两把。试想,上课走神,学习怎么能好。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不少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发短信答案,甚至有的同学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和作文范文,有的还在网上建了专门的作弊群。考场上表面风平浪静,作弊群里风起浪涌。考试下来,一片大好。这样,既不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也滋长了不正之风,打击那些真正认真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熬夜玩手机成了常态,有的甚至玩到凌晨三四点。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就睡觉。上课哪有精神听课。有的游戏,是需要付费的,于是,家长给的生活费,全拿去买游戏装备,高中阶段,正是长身体关键时期,吃好、睡好、锻炼好,才能健康成长。可钱都花在手机和游戏上了,哪有钱长身体呢?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手机文化容易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盲目购机,追求虚荣,从而缓解自身在群体中的恐惧感和孤独感 ,拥有一款新颖、时尚、价格不菲的手机,让很多学生感觉倍儿有面儿。他们为了买到更好的手机,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撒谎、偷盗、抢劫……这样的孩子,性格已经严重扭曲。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拿起手机想要查一道题,却被一个页面上闪出的新闻吸引;坐在书桌前想要写作业, 随手拿起手机找同桌吐槽下英语老师;正在为一道题的解法苦思冥想,脑子里闪出一句歌词,不由自主拿起手机找歌听一听;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好像一直在努力,却总是熬到12点还没有把改做的作业完成。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神,缺少对某个问题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这似乎已经成了手机操控下的现代人的“通病”,“专注”状态正变得越来越难得。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高中生一旦爱玩手机,父母必然恐惧担心,着急上火,或直接干涉,拔网线、砸手机,争吵责骂;或到处寻方找策,一想起来就暗自垂泪,为孩子未来担心;老师则怒其不争,反复劝说无用后,干脆听之任之;处在压力之下的学生,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乐趣,一旦面对现实,立马觉得压力特别大。这是大多数沉迷手机孩子的生存状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意愿与家长老师的矛盾,使他们处在一个不和谐的关系中,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也不可能在被逼学习的高压环境下获得真正的进步。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高中生活的真谛就是学习,努力学习就是我们高中生的一种责任。学习忍耐,学会放弃,学会付出,这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非洲有句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一群积极向上的朋友尤其重要。高中同学的友谊弥足珍贵,但“摇一摇、扫一扫”培养不出真正的必有我师的三人行,“真正的朋友,也绝不是靠一起玩“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电脑游戏培养起来的。

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乔布斯不能靠玩手机创造苹果,马云不能靠玩手机支撑淘宝帝国,专注学习、自主自律才是硬道理。

高中生,别让手机蚕食了你最初的梦想!

孩子,高三这一年时间如此宝贵,学习之余的时间并不多,你可以把碎片时间用来看几页课外书、做几个健身小动作、跟爸妈聊聊天说说话;而不是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想拿起手机,而一拿起手机就再难放下。越玩越想玩,越不想转换频道进入学习状态,于是进入恶性循环,成为手机上瘾患者。真的,别等到录取通书下来时候,才去心扉痛彻的忏悔,如果我没有逃课、如果我没有睡觉、如果我没有翻墙、如果我没有上网、如果我听了老师父母的一点点话……这样的呐喊于事无补,人生永远无后悔药可吃;失去的时光,永远一去不回。

家长,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这种习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的。家长更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试问作为一个手机控的家长又何来权利责备孩子沉迷手机不争气,棍棒似的打骂羞辱是一定不会有效果的,相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多多陪伴孩子做些体育活动,免得孩子去手机里寻找被爱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