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P2P平臺的規模大就代表安全嗎?

時髦麗人


平臺大並不代表安全,比如唐小僧、善林金融、e租寶、中晉系、錢寶網、泛亞等。有的平臺交易額可達上百億,處心積慮地偽裝!

1.唐小僧

唐小僧由資邦元達(上海)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發起成立,曾經獲得中國銀行卡檢測中心頒發的《第三方機構入網安全技術評估檢測證書》。

唐小僧累計交易額達750億元,平臺於2018年6月15日宣佈暫停運營。

唐小僧自稱央企、高額返現,實則為龐氏騙局。唐小僧的虛假宣傳非常嚴重,曾經電梯裡鋪天蓋地都是它的廣告,甚至請過名人做代言,“央企背景”也名不副實。

2.善林金融

善林金融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上海。2018年4月9日,善林金融法人周伯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向公安機關自首。

善林金融註冊資金12億,在5年時間裡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共計600餘億元,是典型的蓄謀已久的龐氏騙局!

3.e租寶

e租寶自2014年7月上線,註冊資金1億元,2015年12月16日,e租寶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警方立案偵查。經調查,e租寶非法集資500多億。投資者被e租寶騙走的錢,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拿回。

4.中晉系

中晉系是互聯網金融集資詐騙的標誌事件之一,非法集資400億元,因旗下公司揮霍,未兌付本金達48億元。

中晉系成立於2013年12月3日,因美女合夥人炫富而曝光騙局。

5.牛板金

2018年7月3日晚間,牛板金發佈公告稱,牛錢袋編號8期、14期等總計9852萬金額項目逾期,同時,平臺宣佈暫停除提現功能的其他業務。

經調查,平臺逾期原因為前董事長孫啟良等四人聯手做假標,自融投資者31.5億元用於房地產開發,資金無法收回。


由此看來,平臺越大並不代表越可靠,“每一次精準營銷的背後,都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騙子肯用5年甚至更長時間佈置騙局,投資者更要加強防範!


莫得感情的殺手


規模大是不能代表安全的。怎麼說呢?有過關注投資理財方面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幾年P2P平臺這幾年出事的並不少,e租寶300億的流水,錢寶網達到了600億的數字。還有這幾天被刷屏的雲聯惠更是驚人的達到了3300億的規模。

你說他們的規模大不,那在業界也是大佬,最後怎麼樣呢?跑路的跑路,自首的自首了!所以平臺大一定是安全的,我們是要打上一個問號的。



龐氏騙局不到最後一刻,沒有人相信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雲聯惠”現在就是一個例子,到現在了,創始人都投案自首了。那些投資了“雲聯惠”的人還不相信他是騙子,還抱著希望公安局能放他們出來,讓他們把自己接著賺取高額的投資利息呢。不知道該說他們“荒唐”,還是“愚蠢”。


投資有風險,要做理性的判斷,不要被高收益高回報率矇蔽了自己的雙眼。人們常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同理,P2P平臺也是一樣的,一定要謹慎選擇。投資一定自己有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不被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所吸引。有些人也不要存在“僥倖心理”,這些人是知道一些平臺是旁氏騙局的,但他相信自己入局的早,一定不會是最後那波“韭菜”。你的運氣可以幫你一次兩次,但總會有一次讓你遍體鱗傷的。有個朋友當年也是瘋狂的做那個“3M”。掙了不少錢,他就是一直堅信自己是早入局的,確實他賭對了,但接下來他有找了一些類似的項目去操作,結果可想而知,掙得都賠了進去,本金也失了一大半,這還是他跑的快,要不然就更慘了!


所以,在這裡奉勸一句,平臺安不安全這個事很容易看的明白,他們要的是你的“僥倖”“貪婪”,這些慾望你不能控制,你早晚是要吃虧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有不同見解的朋友歡迎留言討論,謝謝


恆訊觀察


先上結論:P2P平臺的規模大不代表安全,但大平臺的安全性普遍比小平臺的安全性要高!

一、金融界有一個說法,大而不倒,意思是說金融機構越大越難倒閉,這句話放到P2P平臺也是適用的,越大其抗風險能力越強!

二、平臺越大,代表其管理越規範,可持續性會越強,道德風險相對更低!

三、與小平臺相比,大平臺的各方面實力都要優於小平臺,故其安全性也會越高!

四、P2P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獲客成本奇高,太小的平臺幾乎是無法盈利的。也就是其商業模式本身不成立,無持續發展能力!

對於一些大且暴雷平臺,其佔比在整個行業內較小,但由於新聞效應導致大家會直觀認為大平臺出風險更恐怖!其實不然!


「大南山伯爵,NUS數據挖掘博士後,P2P資深從業者!歡迎關注交流!」


大南山伯爵


規模大並不能代表安全,還是要謹慎出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