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梁漱溟生平圖片展在築開展:“這個世界會好的”

梁漱溟生平圖片展在築開展:“這個世界會好的”

文化講座現場

近日,“這個世界會好的——梁漱溟生平圖片展”在貴陽孔學堂開展。作為紀念梁漱溟逝世三十週年主題特展,此次展覽展出百餘張記錄梁漱溟一生重要節點的珍貴照片和部分著作,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對梁漱溟的一生進行回顧。其中,梁漱溟1923年在北大開設的“孔家思想史”課程講義為全國首展。

此次展覽由貴陽孔學堂聯合北京大學檔案館、校史館,中國孔子基金會梁漱溟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展覽分為“開明家風 自主自學”“究元決疑 出佛歸儒”“知行合一 致力鄉建”“憂國憂民 奔走國事”“忠厚傳家 物來順應”5個部分,全面展示梁漱溟在不同歷史時期為民族獨立、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積極探索貢獻的一生。

“梁漱溟先生的祖母是貴州畢節人。”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長顧久道出了梁漱溟與貴州的淵源。他說,梁漱溟先生作為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著“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這次展覽呈現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讓大師的形象更加鮮活生動,其堅守中華傳統以及對家國責任擔當的精神,更值得後人學習。

梁漱溟生平图片展在筑开展:“这个世界会好的”

展覽現場,中國孔子基金會梁漱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高級研究員、梁漱溟先生幼孫梁欽寧,親自為觀展的市民作講解。開展期間,梁欽寧還帶來三場公益文化講座:《梁漱溟與中國鄉村建設運動》《這個世界會好嗎?——暢談梁濟、梁漱溟父子的家國情懷》《字裡行間有乾坤——梁漱溟往來書信裡的故事》。三場講座從不同層面入題,為貴陽市民描摹了梁漱溟先生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在風雲更迭的時流中,梁漱溟每每留下獨立而獨特的文化思考。

“梁漱溟先生曾言,鄉村建設運動實是圖謀中國社會積極建設的運動。1931年,梁漱溟先生創辦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以縣為實驗區,實行政治、經濟、教育方面的全面改革,進行鄉村建設。那一時期,中國大地一度進入鄉村建設運動的高潮。”在《梁漱溟與中國鄉村建設運動》講座上,梁欽寧總結了祖父帶領的鄉村建設運動中值得今人借鑑之處——尊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動吸納西方文化長處;尊重規律,循序漸進;尊重人性,以人為本。

梁漱溟生平图片展在筑开展:“这个世界会好的”

1938年山東鄉建院時,梁漱溟(坐者)與同事合影

在《這個世界會好嗎?——暢談梁濟、梁漱溟父子的家國情懷》講座上,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學系的著名漢學家艾愷教授,分享了與梁漱溟先生生前交往的經歷與感悟。艾愷教授在梁漱溟研究方面享有盛譽,曾出版《最後的儒家》《這個世界會好嗎?》等專著。1980年,艾愷教授來到北京,第一次與梁漱溟見面,約定每天早上交流三小時。彼時,87歲的梁漱溟思維清晰,解答了艾愷教授心裡的許多疑惑。

“這個世界會好嗎”,正是80多年前梁濟問梁漱溟的問題,卻成了艾愷與梁漱溟對話錄的題目。艾愷教授認為,梁漱溟先生以自己的一生去實現對儒家和中國文化的理想,堅信這個世界是好的。

梁漱溟生平图片展在筑开展:“这个世界会好的”

年輕梁漱溟

在《梁漱溟往來書信裡的故事》講座上,梁欽寧遴選出祖父與眾多學者、師長、名流、友人的往來信件,包括“致京師圖書館”“致範源濂”“致蔡元培”“致馮友蘭”“梁啟超致梁漱溟”“胡適致梁漱溟”等,這些信件見證了20世紀諸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記錄了書信背後的交誼與砥礪。“1971年,梁漱溟先生在致馮友蘭先生的信中,回想起五十餘年前同在北大哲學系求學的歲月,感慨昔年舊友多已故去,唯彼此二人還同在北京,更為其時‘形勢大大舒展開朗’而開心。”梁欽寧說,當年10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提案,決定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信中所說“形勢大大舒展開朗”,即是指此事。

梁漱溟生平圖片展將持續至12月底,市民可前往免費觀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