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戶口的人打工叫農民工,城鎮戶口的人打工叫什麼工?

四海為家238370674


農民工這個詞語出現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後來開“兩會”許多專家學者提出來,說這種叫法不妥!似乎有歧視農民之嫌,具體應該叫什麼?怎麼定性好像沒有了下文!因為自己喜歡關注這方面的信息,沒想到自己最後也成了一名鐵桿“農民工”。

其實在我看來,無論是一個名稱還是稱呼,對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影響並不大,外出打工能夠掙到錢,能夠把錢順順利利掙到手才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假如有專家學者給外出務工的農民朋友起了一個高大上既漂亮又順口的名字,但是他們還是拿著靠出賣苦力掙到的那幾個血汗錢,最後還拿不到手!我個人認為再好聽再漂亮再上口的名字和稱呼都沒用!

農民工的由來我想也就是想當初人們的順嘴一說,對農民外出務工的一種隨口而出的稱謂或稱呼!本來就是農民嘛,外出務工,不叫農民工叫什麼?硬在這個問題上糾結沒有多大意義和價值!外出務工不論什麼行業,無非就是大工、壯工、小工這幾個崗位稱呼!

至於城市人去工地打工或做工,叫什麼?個人以為簡單叫民工就可以了!其實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我個人建議應該統一叫民工比較合適!農村農民和城市市民都去務工,就統一叫“民工”吧!民既包括農民又包括市民,這樣顯得平等!親切!大家以為如何?歡迎繼續關注和交流!

更多精彩言論請關注


冀之筆


擁有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成員身份的進城務工人員就叫“農民工”!你們城裡人叫得親熱一點還可以叫個“農民工兄弟”!我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食堂門口看到這麼一副宣傳語:“讓農民工兄弟先吃飯!”就這麼一句話讓我心潮澎湃,激動了好幾天。


現在的農民工的社會地位在逐年提高。私人企業裡把有技能的農民工叫作“師傅”,因為他們的技能能夠為老闆創造很高的利潤。老闆為他們繳納社保,有良心的企業還會為員工提供很多福利,其中包括對員工子女考上大學都能夠得到獎學金的待遇,為的是能留住這些優秀的技術農民工師傅。

在國有企業裡打工的農民工,雖說叫作“臨時工”,但是他們除了工資低一點,公積金少一點,其他的基本與城市“正式工”一樣。有的時候,甚至連過年的獎金都是一樣的。他們之間的差距在逐年減小,由原來的三分之一收入到現在基本是二分之一,進步還是蠻大的。


當然,城市裡也有打工的人員,他們大致是以下幾種類型:

1.原有的國有企業下崗再就業職工,現在沒有編制;

2.城市待業青年沒有考上編制的,暫時在企業裡打工的;

3.退休後返聘人員;

4.勞改後再就業人員,沒有編制的;

5.農村失地人員進城務工的,居民身份,沒有土地,只有打工為活的;

……


以上這些城市打工人員依我之見應該叫作“臨時工”或者是“無地打工者”。這不是我的個人偏見,因為現在在城裡“編制”觀念還是十分強,企業裡招了一個人,有人首先就問:“什麼工?”

“啊?臨時工!怪不得木有配電腦。”

閨女找到一個男朋友,父母就會問:“什麼工?”

“啊?臨時工?那就算了吧!”

公司財務室編好員工工資單上報集團審批,一般會在臨時工名字前加上一個“臨”字,這樣,領導一眼就看到了,該企業有幾個臨時工,有幾個正式工,工資總額控制就一目瞭然了。

其實,現在的城市打工人員還不如農民工。農民工在農村還有幾畝薄地,不管平時有沒有收益,反正擺在那裡又不給飯吃,待到有用之時,金錢多得木姥姥!我們浙江人雖然取消了農村戶籍,統稱為居民戶口,但是農村人還是農村人,土地還在那裡沒有收回,照樣在城裡打工賺錢。所以,我說,農民工比城市打工人員要好得多了!


現在不是上世紀了,有個城市戶口就等於有了金飯碗。當今社會,只要有本事,戶口已經不是事了。什麼城裡人?什麼農民工?只要有本事,你就是大爺!


QDH胡圖圖


目前我國的農民工有2.4億多人,這些人的稱呼也一直都會有所變換。從一開始的打工仔開始到隨後的農民工,再到之後的進城進城務工人員,現在農民工官方稱之為外來務工人員。其實稱呼的變化也是農民身份的轉變,說明了農民對城市建設的重要性。但我們依舊要承認,戶籍差異還是存在的。

從改革開放之後,農民工就來到了城市生活的各個崗位,不管是在建築工地上還是工廠裡,不管是服務員還是保安,這些人對城市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正因為這些農民工的存在,才有了城市更加整潔的生活環境,才有了井然有序的城鎮建建設,才有了更加活力的城市經濟體。

當然城市戶口本身就沒有土地,他們自然會以打工為生,這些人自然也有一個響亮的名詞工人。這些人因為文化水平比較高,所以在各個工作崗位中多少都是個領導階級,他們指揮著農民工的工作開展。享受著更加豐厚的報酬,同時也會交納社保,生活福利大大增加。

相比之下農民的經濟收入比較低,同時還要面臨著拖欠工資的情況,這些人對社會的發展無疑是巨大的,但他們中很多農民都沒有交納社保,退休後的生活也沒有保障。他們年紀大了之後就會走到返鄉的途中,開始繼續種植土地。

當然現在國家明確規定在19年的時候將會取消城鄉戶口之間的差別,到時候大家都是居民。對此,你怎麼看呢?


惠農圈


1 農民打工當然叫農民工了,不然叫農村工呀

2 城裡戶口的打工就叫就業居民咯

3 什麼戶口只是一個名詞 要的是你能真正享受得到的物質待寓

4 吃了上歺沒下歺的 叫你是老闆你就是老闆了

5 天天山珍海味 三宮六院的 叫他是窮人就是窮人了,要的是實質 實在的東西





阿丘來也


湊巧,1983年本人高中畢業剛剛回家務農,也就是農村正在試行土地承包那年,曾隨著村裡幾位外出打工。也是一家鄉鎮企業,因為我們沒有當地戶口,當地的一個廠的和我們幹同樣工作的工人們都叫我們“黑人”。那幾年,四川河南黑人最多,一過完春節就成群結隊出門了,那時候誰家裡也沒多少錢做盤纏,有的只帶著出門的路費,千里奔波快到目的地時火車站裡站外清一色全是扛蛇紋編織袋的,當地招工名額當然有限,結果大多都滯留在火車站臺上遇上大雪寒流還有凍餓而死的,車站上工作人員因此又把我們叫做盲流。頭幾年盲流目的地是山西內蒙下煤窯,後來一窩蜂下廣東,上浦東,那時很少見東北人出門打工的


3甲木


說到打工,其實我打過幾年工真的跟辛苦,通過打工認識一些城裡人,我學會了做個小買賣,慢慢以後生活好點了沒事約幾個城裡人去我家裡吃點窩窩頭,大餅子燉點野生大魚,山裡抓點野味,看到大家吃的好香從心裡高興,走的時候都給他們大包,什麼蘑菇了野雞野兔都給帶點,有時候城裡人也約我去他們家吃飯,看到盤子裡那點肉炒各種青菜我感覺不夠我一個人吃,還有我去城裡人家穿新買的衣服他們也把沙發墊子洗了再洗,啥意思啊


財神曉哥


城鄉二元製造就了在中國的老百姓分為居民(有城鎮戶口的)和農民(有農村戶口的)。但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祖宗向上翻三代,都是農民(誰家的親戚裡面沒有農民?)。

所以農民工這個稱呼,多少都有點貶義的意思。

城裡的人以前工作,都叫工人。但現在內地城市的工廠大多倒閉了,很多人都自謀生路,出來做個小生意或擺個地攤(往往被城管攆的到處跑)。大家見了面,都稱呼張老闆、王老闆的,就像現在見了女的稱美女一樣😂

記得二十幾年前,颳起了一股農轉非的暗流,很多農村戶口的人,都花錢買一個城市戶口,冀希望改變自己的身份,但現在農村的政策好了,很多買了城市戶口的人,又有點後悔了😥。

城市進程化的加快,很多農村戶口的人,都到城市裡買了房,但並不會改變自己的戶籍。城市裡的有錢人,又會在農村買地修別墅。

世界就是這樣,你羨慕別人的生活,別人也羨慕你的生活。

你在橋上看風景,別人在橋下看你……











漢上生活圈


一個是農民工,一個我稱作屌絲工。一個看似體面其實還不如農民工的非農業戶口。。。我就是這個行列的一員。。。農民工到了幹不動的那天可以回到鄉下呼吸口新鮮的空氣,自己動手種點綠色蔬菜。萬一哪天高速路或高鐵修到家門口馬上成為有錢有房人士。而我們幹不動了能停下來嗎?如果趕上了延遲退休,更是雪上加霜。去當保安?如果還有其他選擇?沒有的話我想也就低工資而不管五險一金的保安了。如果保安當不上,只好去收破爛。因為我實在想不出一個60左右的人那些單位會用?目前自己繳納養老醫療保險一年就一萬多。水電費也要交,物業費也得交,帶著鹹菜饅頭去當保安,掙回這些費用。我真想回到老家去當一農民,最起碼有新農合,有淳樸的鄉親,有更有人情味的鄰居。所以說別瞧不起農民工,他們付出得也是自己的體力,得到的甚至更低。但是他們最終會比我們過得更安心!


落花無情77142779


城裡與農村的打工仔相比較,現在的農村娃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了。老家漂亮的小樓房修起,土地也有老人幫忙照看著,還能出來打工掙錢。老了還能回農村養老。而城裡打工仔,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一輩子打工都不一定能擁有一套自己的棲身之所。所以城裡沒有權利地位和經濟實力的人真的活得很辛苦!


名難取8


這個稱呼一出現我就感到好笑,本身種田的叫農民,廠裡上班的叫工人,當兵叫現役軍人。農民進城上班給予農民工稱號,那麼農民參軍不是要叫農民兵了。笑話!上班打工的不管幹什麼應該都叫工人,最多分為機械工人,紡織工人,建築工人等等。還有一句叫農民工工資不能拖欠!更是笑話了。容易讓人錯覺認為城市戶口的工人工資就好拖欠了。應該凡是打工工人的工資統統不能拖欠。工就是工,農就是農,兵就是兵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