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這個專業太火!42所“雙一流”大學申請設置,年薪超500萬……

要說近幾年來最火的專業,莫過於AI,即人工智能專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欣欣向榮,相關領域人才供不應求。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建設AI學科,教育部給出具體的量化指標:

這個專業太火!42所“雙一流”大學申請設置,年薪超500萬……

1、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複合特色專業;2、到2020年編寫50本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設50門AI領域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到2020年建立50家AI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為此,越來越多的高校積極申請設立AI本科專業,日後選擇AI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很有前途!

什麼是人工智能?

這個專業太火!42所“雙一流”大學申請設置,年薪超500萬……

雖然這個詞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真正問起什麼是人工智能,很多人都不清楚。

人工智能這個詞太大了——不僅是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處理,甚至認知科學都能歸入人工智能領域。人類學、社會學的研究也是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需要探討的。

人工智能方向大致分為兩個方向:

算法方向 ——包括機器學習、人工神經網絡、智能計算等,可以簡單理解為機器人的大腦系統,需要大量的運用到編程,算法。

所以,想走這個方向的,首先要對編程很有興趣,然後本科可以選擇數學系、統計系、計算機科學系、生物信息學。

機械傳動方向 ——自動化。本科可以選擇電子工程系、自動控制系。

通過這個專業可以看出,未來越來越需要綜合性的人才,理科的同學,有時間可以看看文科的東西。文科的同學,以後若想從事相關工作,首先把數學學好,其次把本專業學到極致,例如學中文的同學,語言語義學學好了做自然語言處理就相當有優勢。

說到底,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學好本專業,然後看能否把人工智能當做手段、工具應到到本專業才是根本。

42所“雙一流”大學申請設置AI本科專業

日前,在由北航主辦的首屆人工智能(AI)本科專業研討會上,清華、南大、西交大、中科大、復旦、浙大等國內26所大學的AI專業負責人聯合簽署《關於設置人工智能專業建議書》,其中有25所高校今年計劃申報AI本科專業,正在等教育部審批通過。

該建議書寫道,面對AI人才的長期需求,高校應儘快設置AI本科專業,結合自身條件和優勢,科學設置AI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並構建產學研協同的育人模式,實現高校與行業的對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

而在6日召開的“2018中國人工智能峰會”AI人才教育高峰論壇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李波透露:“據瞭解,目前已有42所‘雙一流’A類大學向有關部門提交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設置申報表》

,這種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他說,隨著對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的旺盛需求,會有更多學校加緊人工智能學科建設,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

科班AI人才需求爆炸式增長

2017年6日,領英網發佈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全球AI人才需求三年翻8倍,從業者達190萬,擁有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人才佔比達65.4%。

然而,每年AI領域的碩博畢業生僅約2萬人,全球能引領AI發展的頂級人才不足千人,其中學術界領軍人物僅有200餘人。

其中,AI學者重要分佈在北美、歐洲、中國、日本等國家,大多AI學者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歐美高校的博士學位。

由於AI尖端人才的稀缺,越來越多的學者在做學術研究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AI技術的支持。在企業界,多數AI創企出身專業為與AI相關的計算機、機電、生物工程等專業。

無論是谷歌、亞馬遜等頂尖科技公司,還是中小型AI創企,這些公司對AI人才的學歷門檻普遍要求很高,以碩博士優先。

在過去3年間,AI相關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也正如火箭般飛漲,到去年已達2.58萬元,遠超普通技術崗位。少數企業更是開出5萬以上的月薪招攬優秀AI人才。

此外,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一批簡單、重複性程度高的基礎技能職位正飽受衝擊,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方向尚不明確的高中應屆畢業生們縮小了大學專業的可選範圍。

由於AI行業需要豐富廣泛的知識儲備,多數科技公司更青睞科班出身的AI專業畢業生。

AI人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其他技術人才在短時間內很難建立起來的,歷經4年系統培養的AI專業學生,無論是從專業度還是創新能力上,都往往比跨界技術“老鳥”們更吃香。

這些高校已擁抱AI多年

目前我國各高校還沒有設置一級AI學科,部分大學開設的AI實驗班必須藉助計算機、自動化、電子信息等學科授予大學學位。

北大在2003年創辦了設置在計算機類學科下的國內第一個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截止到去年7月,有36家高校獲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AI相關專業方向達79個,許多頂尖高校成立關於AI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和研究院。

這個專業太火!42所“雙一流”大學申請設置,年薪超500萬……


▲國內頂尖AI重點實驗室

北郵計算機學院教授鍾義信在一篇論文中指出,為了學習理解和掌握“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學生的知識結構必須包含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基礎科學、應用技術的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

中科大、西電、西交大、南大、重郵、湖大、天大、南開等高校已紛紛開設AI學院或相關專業。

其中,南京大學在今年3月成立AI學院,學院今年開始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方向)”招收第一批本科生。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學在錢學森學院正式創辦AI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並於今年起開始招生,計劃每年招生40人左右。5月,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的AI學院也紛紛揭牌。

據西交大電子與信息工程教授孫宏濱介紹,他們將在課程設置上借鑑國外大學的相關課程,注重課程學習的深度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計劃加強課堂互動,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

中國高校AI人才國際培養計劃也在今年4月啟動。

按教育部規劃,5年內在國內高校培訓至少500名AI專業教師、5000名AI專業學生,以打造全球最大規模AI人才批量培訓計劃。

不過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AI學術人才集中在計算機、自動化和電子信息類院系,智能科學與技術還不是一級學科,AI相關專業教學和科研活動散落在其他多個一級學科中。

清華彙集了822名國際AI人才,位列世界第一,上海交大以590人排名第二。但從國內AI人才投入量來看,浙大和哈工大分別位居第一第二。這說明除清華、上海交大外大部分高校的AI學術研究還侷限在國內學術圈。

這個專業太火!42所“雙一流”大學申請設置,年薪超500萬……


▲中國AI人才投入量排名前20科研院所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放春曾指出,智能專業課程學時佔比較少,存在著高開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複的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中國智能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技術人才的培養。

大學之前,AI教材已進入中學

國務院在2017年出臺的報告中指出,AI是一個全球國家發展的大方向,2019年內地高中學生必須要學習信息技術學科,課程內容包括重要編程和AI的學習,比重佔6個學分,與中文和英文語言課並列(其他學科僅佔1-2個學分)。

今年1月,在教育部公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正式將AI、物聯網、大數據劃入新課標,並將“數據與計算”、“”信息系統與社會”兩個模塊設立為必修課程。

今年4月28日,全球第一部專為中學教學編寫的AI教科書《人工智能基礎版(高中版)》發佈。這本教材旨在讓中學生了解AI的基本思想、常用算法及模型,培養同學們對AI的興趣,並以實踐為導向,給學生們動手實驗的機會。

本書的執行主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達華表示,AI研究和基礎教育之間橫亙著一條鴻溝,這部售價35元的教材及其配套平臺的出版,可有助於AI教育推廣到更多的中學,使學生儘早接受優良的AI教育。

在教材發佈會上,還公佈了全國40所“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全部名單如下:


這個專業太火!42所“雙一流”大學申請設置,年薪超500萬……



這個專業太火!42所“雙一流”大學申請設置,年薪超500萬……


▲40所AI教育實驗基地學校分佈省份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除了這本教材的出生地上海之外,AI教育實驗基地學校的分佈相對均勻,我們可以期待一下這一批試點學校的教學成果,看看是否教學資源、區域分佈等問題會對中學生AI教育造成影響。

最後,希望在這些學校的家長、學生和老師給我們說說,作為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基地學校,你們學校是如何安排相關課程的學習的?除了必修課程,還有其他相關的實踐活動嗎?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