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精準脫貧須堅決杜絕“抓鬮”亂象

近日,河南省尉氏縣紀委監委通報了一起“抓鬮”確定貧困戶的典型案例。尉氏縣水坡鎮橫堤村幹部通過“抓鬮”方式確定貧困戶,導致15戶不符合貧困戶標準的家庭被列入名單。

不僅貧困戶的認定“抓鬮”,農村危房改造級別評定也以“抓鬮”的方式來解決。發生在貴州黔西南州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的一起典型案例,也在近期被通報,說明“抓鬮”在基層扶貧領域並不是個別現象。靠“抓鬮”來推進扶貧工作,發生侵害貧困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就難以避免。對於基層扶貧“抓鬮”的問題,必須堅決予以制止。

一些基層扶貧幹部之所以喜歡用“抓鬮”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一方面緣於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沒有摸清貧困群眾的家底子;另一方面,則是在貧困戶的認定、危房級別評定等工作中,難免會觸碰矛盾或遭遇人情的困擾,一些幹部因此不敢擔當、不願負責,便採取“抓鬮”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抓鬮”,看似機會均等,實則是對貧困群眾不負責任的表現。將貧困家庭與一般家庭放在同樣的條件下“競爭”,對貧困家庭而言本身就意味著不公平。而且,精準識別貧困人口是精準施策的前提,以“抓鬮”方式將貧困戶屏蔽在扶貧對象之外,毫無疑問與中央的精準扶貧政策背道而馳。因此,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到實處,便絕不能讓“抓鬮”抹黑精準扶貧的好政策。

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是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抓鬮”現象表明,一些扶貧幹部在“扶持誰”的問題上出現了認識偏差。要避免“抓鬮”抹黑精準扶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入到貧困群眾中間開展現場督察,傾聽群眾的心聲,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查處,促使思想上跑偏的幹部及時對錯誤認識進行糾正,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做得更細更實。

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基層利益格局複雜化、矛盾訴求多元化的局面,在扶貧領域也有不同程度的體現。簡單甚至粗暴的工作方式,不僅不利於脫貧攻堅等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落地,而且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加劇幹群之間的隔閡。扶貧工作中的“抓鬮”現象,同時也折射出基層扶貧幹部工作能力的缺失。只有全面提升扶貧幹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和素質,讓扶貧幹部增強駕馭風險、處理複雜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確保脫貧攻堅行穩致遠。關於這一點,尤其需要各級黨組織引起高度重視。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也是新時代最大的民生工程。當前,正是全面脫貧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只有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才能推動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基於此,必須採取更有力的舉措,防範和杜絕“抓鬮”等扶貧領域亂象消磨幹部群眾的脫貧攻堅鬥志。 周麗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