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走遍天下,潮商树高千尺不离根

长久以来,流传着“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的说法。肥沃的潮汕平原三面背山、一面向水、人多地少的特殊生存环境,迫使越来越多的潮商选择向外拓展,寻找理想,开创事业。潮商足迹密布五湖四海、各大领域,潮汕商帮的传奇,在一代又一代潮商的身上得到传承和演绎。

然而,无论他们走得多远,无论取得多大成就,无论外面世界如何精彩,在他们心里,一切始终及不上心里常惦念、梦里常相思的那方朴实如常的潮汕家园。人群中一句耳熟能详的潮汕话,落座时一杯家乡风味的工夫茶,便轻易勾扯起他们如水的乡愁。潮汕家乡,是他们身愈远而心愈切的情殇。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一个 “我想回家”的简单心愿,一篇眷恋故土的文章,一次短暂的“寻根”之旅,一笔善心的公益捐款,甚至仅仅是一句普通的“我是潮汕人”,都足以让人唏嘘动容,那是发自内心最深处对族群、对故土、对传统的认同与渴望。

犹如一颗参天大树结出的累累硕果,走遍天下的潮商们始终感觉,有一条“根”将他们紧紧牵引。仿若无法解释,也不能掩饰,这种“根”的情结自然而然地渗入骨髓,成为生命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精神上最大的支撑,灵魂中最深的信仰,心灵最温暖的依归,也伴随见证着潮汕商帮的繁盛兴衰。

陈弼臣家族:走遍天下根在潮汕

走遍天下,潮商树高千尺不离根


1983年陈弼臣回乡考察

作为泰国华商巨富陈弼臣的第二代传人和亚洲金融集团的掌舵者,已年逾古稀的陈有庆、陈有汉兄弟与他们的金融家族,是潮汕华侨创业史的一个缩影,书写了潮商一大传奇。然而他们走遍天下,对家乡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却时时深刻思念和眷恋,他们的根永在潮汕家乡。

上世纪30年代,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陈有庆的父亲陈弼臣在泰国为事业打拼。虽然回乡路途遥远,但父母还是希望长子“落厝”降生在自己的故乡——广东汕头潮南峡山。1932年10月,陈弼臣的妻子从泰国登船返乡,在大海上漂泊了三个星期,终于回到故乡。同年11月,陈有庆在汕头出生。“当年母亲在汕头港下船后还来不及回家,就在汕头的一家客栈生下了我,之后才回到潮南峡山,我在家乡一直住到十三、四岁才去了泰国。”

“这件事今天听来是一个故事,但在当时对于我父母来说却是一件大事。我想这就是‘根’的情怀,对我后来做人做事影响很大。” 近年来,陈有庆多次带领儿孙辈回乡寻根访祖。他说,“我要让我的子孙后代知道父辈以前的艰苦,希望他们永远念着家乡,铭记过往,珍视今日,发奋图强。”

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有汉先生,于1934年2月出生于泰国曼谷,是陈弼臣的第二个儿子。由于担心下一代失去中国文化,陈弼臣安排陈有汉6岁时随母亲回国上学。1953年陈有汉毕业于香港广大高级会计学院,获得高级会计毕业证书后方返回泰国。在泰国,盘谷银行第三任总裁陈有汉被誉为泰国的“金融巨擘”。在陈有汉就任盘谷银行总裁的12年间,该银行的事业蒸蒸日上,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私营商业银行。盘谷银行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所取得的业绩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在陈氏家族,学中文、学习潮汕文化、学说潮汕话成为家族后代的“必修课”。“不仅如此,陈氏家族还以其特有的接班人培养模式彻底颠覆了“富不过三代”的老话,为家族企业的传承树立了经典榜样。

  吴宏丰:心系故土泽被乡里


走遍天下,潮商树高千尺不离根


吴宏丰

吴宏丰先生是泰国会馆永远名誉主席、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主席、素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猜兰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祖籍是潮阳胪溪乡,虽然从小在外长大,但对自己的故乡却有很深的情感。

“潮汕是我的根,是我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这份浓浓的乡情,怎么也割舍不掉,所以每次回乡访问,我都会尽力为家乡人做点好事、实事。”

1931年,吴宏丰先生诞生于泰国曼谷市民武里县,祖籍潮阳四区胪溪乡(今属汕头市潮南区胪岗镇)。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勉好学。为了让他认识家乡、不忘家国,七岁的时候,其父将他送往祖国家乡求学。第二年,因日寇侵华而辍学回到泰国。吴宏丰先生幼年家教甚严,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报效乡邦。他在事业有成之后,不忘初心,热心支持故乡建设和慈善。

1978年以来,吴宏丰多次率团回故乡观光,并带头发动旅泰乡亲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数年来捐款胪溪上厝乡祖家,其中多数与民生、教育、医疗事务有关。例如,独资在潮阳溪头上厝乡修路造桥,领导乡民建造蓄水塔提供净水给乡中父老乡亲饮用等。捐建丰怡园老人院,胪溪小学大礼堂一座,纪念令先严、先慈,命名为锦河堂、福顺楼。在胪溪中学捐建教科楼一座,命名为“楚璇教科楼”,再捐建“丰怡幼儿园”全座,聚成为胪溪教育村。

2001年,吴宏丰又在汕头潮阳棉北街道捐资人民币一千万元建设潮阳宏丰妇婴医院,为乡民服务,为病黎造福,功德无量,并受聘荣任潮阳教育基金会荣誉会长,获赠潮阳荣誉市民钥匙、汕头市荣誉市民等称号。

郑正秋:将潮汕文化融入电影


走遍天下,潮商树高千尺不离根


郑正秋

享有“中国电影之父”美誉的郑正秋先生,祖籍是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汕头潮阳成田镇上盐(原称上蓝汀)村。郑正秋的祖父郑介臣于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之际赴沪经商成为巨富,是早年上海潮州会馆发起人之一。郑正秋于1889年在上海出生。

为了让孩子认得老家,在3岁那年,小正秋就被母亲张太夫人从上海带回上盐村。老家迷人的田园风光、婚丧习俗、潮剧潮乐,乃至在家祠私塾的学习经历,都给幼小的郑正秋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他后来所拍摄的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潮汕文化对他的影响有多深。

由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另名《洞房花烛》)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揭开了中国电影的序幕。这部影片是郑正秋自编自导并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别出心裁地以潮州音乐作为配乐。该影片一面世即引起强烈反响,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的婚姻制度,它不仅比胡适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要早六年,而且内容更具深度。凭借《难夫难妻》的良好基础和影响力,郑正秋又先后创作编导了《玉梨魂》、《盲孤女》、《血泪碑》、《姊妹花》等50多部电影,奠定了其在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历史性地位。

马化腾:常回家看看

走遍天下,潮商树高千尺不离根


2016年腾讯与汕头市政府签订“互联网+”框架协议

腾讯创始人、QQ之父马化腾如今已是中国互联网的领袖人物,1971年出生的他,也成为中国年轻创业者的偶像。马化腾祖籍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他,上学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对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方面的天赋,1998年创建了腾讯公司。在创业的道路上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天赋,给其帮助最大、对其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他的父母。

相比同时代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马化腾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是南下干部。马陈术生于1940年,中共党员,中专学历,经济师,17岁时,马陈术和妻子黄惠卿从财贸干校毕业,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当时条件艰苦的海南岛工作。马化腾1971年10月出生,1984年才随父母从海南省儋州市迁至广东省深圳市。马陈术夫妻自小对马化腾姐弟的教育特别严格,要求他们要为人正直,关心弱势群体。良好的家庭氛围,使马化腾养成了非常低调的习惯。2004年,腾讯集团的股票成功上市,媒体对马化腾的报道多了起来,马陈术还不时提醒儿子: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对待一切。

虽然定居深圳,马陈术一家却对故乡有着很深的情感,时不时回家看看。在父母的影响之下,马化腾也会在百忙中特地抽空前往潮汕地区,关心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民生。他还把这种“根”的情结扩大到社会各项爱心事业中,创立了腾讯公益基金,实施筑力计划、筑梦新乡村、筑德基金、立体救灾等多项影响广泛的公益项目,帮助更多的人构筑温馨家园。

放眼望去,海外内潮商在各地经营发展、开枝散叶的同时,还普遍保持着对乡土的强烈认同,具有思根报本的桑梓情怀和恋乡情结。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当他们业有所成,经济条件许可,不少人都先后到家乡买田园,建房屋,作为眷属和自己告老回乡的生活和居住之用。有的还分别在家乡建祠堂、置书斋、造坟墓,“祠堂崇祭,书斋设教,坟墓敬祖”。优裕者还再斥资兴办实业,在家乡举办各种公益事业,弘扬“主平好施、厚赠祖尝”的家族文化,实现其热爱故土、眷恋家乡、报效桑梓的热切愿望。

海内外潮籍乡以“根”的情结秉承祖德,心系故土,乐善好施,泽被乡里,承担道义,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竖立起一座座精神灯塔,对潮汕城市现代化和工商业经济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