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趙構心中的郭子儀,“親手”送岳飛上路,但岳飛並不怪他

“南宋七王”系列,和王

楊沂中

我們都知道:岳飛秦檜和宋高宗趙構一起將他陷害的,為了安全起見,趙構專門派上了自己最為信任的人楊沂中監斬。沒想到,南宋兩大著名的抗戰將領,竟然會以這樣一種方式做最後的道別。


趙構心中的郭子儀,“親手”送岳飛上路,但岳飛並不怪他

岳飛遇害


楊沂中無罪,所以,岳飛並不怪他,甚至,岳飛也不怪趙構,因為岳飛心中一片雪亮:自己唯有一死,才能對得住自己的心!為了國家和民族,縱然一死,又有何妨!如果你理解岳飛,請不要為他悲傷,他用生命換來的這種精神,才是永恆!

好了,今天我們繼續“南宋七王”(蘄王韓世忠、鄜王劉光世、循王張俊、鄂王岳飛、和王楊沂中、涪王吳玠、信王吳璘)。

韓世忠和劉光世前面已經講了,張俊和岳飛,我在“中興四將”裡面也講過了,這裡就不再重複,接下來,我們該瞭解一下送嶽武穆走完最後一程的楊沂中了。

宋朝,凡是姓楊的,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楊家將,尤其是武將。楊沂中是楊家將的後代嗎?


趙構心中的郭子儀,“親手”送岳飛上路,但岳飛並不怪他

楊家將


關於這個問題,別說其他人,就連今天的中華楊氏都在不斷的考證和爭論中。

不過我這人很懶,喜歡用反證法:如果楊沂中真是楊家將的後代,不用我們去論證,史書一定是大書特書,讓楊家將的光環一直延續下去。然而,這個問題直到今天都還存疑,那就反證可以得出:楊沂中是楊家將後代的可能性非常小,至少,到目前還沒找到直接確鑿的證據。

當然,嚴謹的東西還得靠我們不斷的論證和發掘,小聰明只能拿來娛樂娛樂罷了。

不管楊沂中是不是楊家將的後代,但他也是將門出身,祖、父兩代都因為抗金而死。從這一點上我覺得:他們不輸楊家將,至少比那些不戰而逃的“逃跑將軍”強上一百倍!

楊沂中比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要小10多歲,和岳飛年齡差不多。金軍南侵的時候,楊沂中20出頭,雖能上戰場,但經驗和實力都不足,所以上不了大臺面。不過,楊沂中也因此很好地保存了下來,作為烈士家屬,為南宋的中興留下了生命的火種。


趙構心中的郭子儀,“親手”送岳飛上路,但岳飛並不怪他

楊沂中


楊沂中領兵後,歸屬於張俊帳下,將來張俊立下的很多功勞,楊沂中出力最多,這就跟劉光世的手下大將王德一樣。

張俊是個投機分子,他緊緊地抱住趙構的大腿,為南宋早期的穩定立下了大功,所以趙構對張俊非常感恩,張俊最後也得善終。

而楊沂中則是張俊安排在趙構身邊負責趙構安全的一個貼身將領,所以趙構對楊沂中更加貼心,甚至,比張俊還更加信任(用楊沂中監斬岳飛不是沒有道理的)。

後來,楊沂中發展為趙構直接控制的一支軍隊,和張俊、韓世忠、岳飛的軍隊比起來,更讓趙構放心。

楊沂中前期的戰績還挺不錯,多次平叛、剿匪,皆功德圓滿。和“偽齊”的藕塘一戰,更是大獲全勝,直接導致了偽齊政權的跨杆兒。但這場戰役未被列入“中興十三處戰功”,因為它不是對金作戰。

楊沂中生平的最後一次大戰,就是和“中興四將”的最後絕唱。當時,岳飛在郾城取得大捷,劉錡在順昌取得大捷,抗金形勢一片大好。而此時,楊沂中隨張俊與金國爭奪淮西。

楊沂中先在柘皋之戰中取得大勝,大破金國柺子馬。但主將張俊貪功耍小心眼,導致宋軍配合出現問題,楊沂中和王德中了金軍埋伏,差點兒全軍覆沒。

這次大戰以後,金、宋開啟談判通道,“紹興和議”隨後簽訂,中興四將的兵權也隨即解除(岳飛遇害)。也就是說:這次大戰成為中興四將的謝幕之戰,


趙構心中的郭子儀,“親手”送岳飛上路,但岳飛並不怪他

中興四將


楊沂中依然受趙構的寵信如故,被趙構視為自己的郭子儀。但從那以後,楊沂中的人生,就跟南宋和金國的戰事一樣,再無出彩之處。隆興北伐的時候,楊沂中已然成為一個看客,有心無力。

楊沂中封王,對於南宋統治者來說,實至名歸。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注原創,拒絕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