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網絡暴力,能殺害的豈止是安醫生一人?

"德陽安醫生"服500片安眠藥自殺事件,最近成為網上輿論關注的熱點之一,目前仍在大面積發酵。

悲劇發生的原因,許多評論者都談到了,比如13歲男孩的缺乏教養,男孩父母對孩子的驕縱以及事後對安醫生一家多措並舉的“窮追猛打”,安醫生丈夫在事發過程中情緒有些失控,安醫生本人心理抗壓性較低等等。說得都很有道理,有的分析甚至不乏獨到見解。

但就筆者來看,作為釀成這一悲劇之重要原因的網絡暴力,則是此悲劇留給社會的最大警訊!換言之,如果整個社會不由此悲劇進而深刻反思網絡暴力給社會輿論環境和人際關係帶來的嚴重惡果,不僅安醫生白白搭上一條性命,以後定然會有更多的類似悲劇發生!

從相關報道可以看出,游泳池糾紛發生後,一段站在13歲男孩方立場以偏概全,客觀上起著扭曲事實、誤導輿論的視頻便開始在網上流傳。事發後的兩三天內,德陽本地的微信群中,就流傳著安醫生夫妻詳細的姓名、電話、工作單位和照片等個人基本信息,伴隨著夫妻倆“公務員”、“醫生”的身份標籤,結合孩子家長一方關於泳池裡衝突的描述,吸引了大量的關注。

更有甚者,隨著後來的短視頻被省級電視媒體轉載和播報,德陽本地的一些微博大號也在轉載這些視頻,這些推波助瀾的行為,無疑更增加了安醫生夫婦所承受的心理壓力。

安醫生服500片安眠藥自殺這一悲劇,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信息平臺的拓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導致每個社會成員都拿到了發佈新聞的話筒,每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新聞的發佈權和在公共輿論平臺上對社會新聞的評價權,這當然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但是,在很大一部分社會成員道德水準和精神文明程度缺乏相應高度的情況下,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謠言千遍成真理”的恐怖情形就很難杜絕,在這種網絡暴力面前,每個人都可能被推進受害者的行列。

這絕非危言聳聽!

從當前的網絡輿情看,儘管大多數人秉承良性、理性和建設性的態度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但與此相反的行為也絕非個別現象,如道聽途說,聽風是雨者有之;站在虛擬的道德高地上自扮聖人,頤指氣使、為彰顯其“高尚”而歪曲事實者有之;無中生有、煽風點火、圍觀起鬨、看熱鬧不怕事大 、唯恐天下不亂者亦有之。

有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叫做“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這句活只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否則,當年譚嗣同等六人在菜市口被處斬時,圍觀百姓就不會一邊丟爛菜葉一邊吐唾沫了;清代名將袁崇煥被冤殺時,北京人爭相生啖其肉的恐怖事件也不會發生了。而魯迅筆下的“麻木的看客”,儘管是文藝作品中的人物,但卻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要知道,民主與民粹雖僅僅是一字之差,但事實上卻有天壤之別;而群眾與群氓,同樣是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古人云,“有恆產者有恆心”,在社會轉型期,因利益多元化和人際關係功利化而導致社會摩擦點增多和戾氣越來越重的情況下,關鍵是堅定不移地深化經濟領域和上層建築領域等的改革,盡最大努力縮小貧富差距,擴大中等收入階層,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儘快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果實,使“啞鈴型”社會能夠加快走向“橄欖型”社會,這才是消滅網絡暴力的釜底抽薪之舉。

當然,加速網絡立法也是刻不容緩之事。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通過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來還網絡空間的清風明月,而讓那些熱衷於扇陰風點鬼火之人不但不能遁其形,還必須為自己的惡行付出相應的代價!當然,在這件事情上,要認真吸取過去在一些事情上“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教訓,特別是在某些地方相關部門不作為、偽作為與亂作為並存的情況下,網絡立法宜從頂層設計入手來步步推進,以達到在網絡領域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還有一個自媒體作者的自律問題。筆能救人亦能殺人,作為自媒體作者,要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來約束自己那雙敲打鍵盤的手。但目前來看,個別所謂大v熱衷於蹭熱度、博眼球和重煽情的臭毛病一直沒有收斂。這些人表面上以受損害群體的代言人自居,實際上卻是內心陰暗的名利之徒,這類人眼裡死死盯著的,是自己文字的點擊量和由此帶來的經濟收益,這種行為是網絡環境的重要“汙染源”之一,如果不迷途知返,終將走向自己願望的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