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3个“2+2”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高校人才培养也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着力构建3个“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中寻找新的平衡,已逐步在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形成一道亮丽风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迁,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同时围绕自身资源、地域条件、办学历史等因素,因势利导,重点突破,逐步形成了以3个“2+2”为主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个“2+2”是办学空间的拓展,即大一、大二在孝义校区,大三、大四在太原理工大学校区。2014年,因办学需要,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百强县”孝义市签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同年9月18日,首批学生入驻孝义校区。校区规划面积1500亩,目前投入使用700亩,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实验楼、工程训练中心、众创空间、公寓、餐厅等20个单体建筑,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已达到220余万种,后续工程已经纳入孝义市重点工作,仍在紧张推进当中。孝义校区的启用开启了“百强高校”和“百强县”合作办学的新纪元,也在地域结构上确定了学院“2+2”模式的基础。

第二个“2+2”是办学内涵的充实,也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孝义校区以理论培养为主,实训环节为辅,使学生接受全面的公共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础理论;太原校区以实践实习为主,理论深化为辅,使学生在太原理工大学感受百年学府的文化熏陶,扩大视野,享受和“双一流”高校学生同样的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第三个“2+2”是办学资源的挖掘,即从2016级开始,在第三学年初选拔6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太原理工大学的部分专业就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为学生研究深造创造更多的条件。

在3个“2+2”的整体框架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传统高校的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院校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而是取二者之长,培养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又拥有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够胜任职场中等层面技术、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以学生发展为结果导向,不断充实应用型内涵。在构建3个“2+2”模式的同时,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结果导向,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撬动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资源,充实“软件”和“硬件”实力,最终实现为学生打通研究深造、就业、创业三大通道,确保人尽其才。

目前,由孝义市斥资建设的学院实训工厂,拥有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等各类实验室共计34个。在此基础上,学院主动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积极与企业建立院外实训基地,探索“订单”模式和“3+1”模式,发展“企业导师”制。积极与省外院校联系,选择在专业和实训方面有明显行业优势的高校进行合作,实现交换生培养制度。不断推动国际化办学,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访学、学位认证、课程认证等项目。

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院启用了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胜溪创领”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研究、咨询、服务、培训、指导的全方位平台。2015年,被评为山西省高校创业培训工作优秀单位,2016年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奖”,2017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也是目前山西省独立学院唯一的省级众创空间。

经过多年探索,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学生就业率、签约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稳居前列,截止2018年6月1日,学院2018届毕业生已成功签约央企132人,其余各类国企560余人,签约单位集中在中铝集团、中化二建、中国联通、国家电投、同煤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知名上市企业。学院“胜溪创领”众创空间已累计入驻团队312个,开展服务432次,聚集创客1505人,创立企业65家。

作为“双一流”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会继续把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必须坚守的责任,继续紧跟时代的发展,紧盯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公平的机会,激发自我的潜能,实现个性的发展,拥有美好的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