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我從來沒用過在線交友軟件,但是直到幾年前我的前老闆在婚禮上,聽到我還大5.6歲的她,如何在網上找到自己老公的時候,我突然接受了這個時代的愛情已經變成靠線上搜索撮合的現實。

研究公司IBIS World的報告也顯示,自2009年以來,美國的約會行業市場收入增長了140%,已經成長到了一個將近29億美元的龐大市場,而主要的增長就是來自線上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其中手機成為了3億多美國人交友的重要媒介,移動約會服務也成為了約會行業裡增長最快的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手機社交應用為自己尋找後半生的幸福,但是同時也在成倍增長的還有和約會應用有所聯繫的犯罪案件數量。

在中國,標榜自己社交屬性,甚至曾撮合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滴滴順風車今年卻接連曝出司機強姦乘客的新聞,讓大家再次看到了網絡時代的人心叵測。而對本就充斥著情慾氣息的約會應用來說,這樣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早前,一名洛杉磯女子對世界最大的在線約會平臺Match.com提出起訴,指控網站幫她配對成功的交往對象,竟然在第二次見面便對她性侵。官司新聞曝光後不久,Match.com便宣佈,將對登記使用者進行背景調查,防止登記在案的性犯罪者使用Match.com的交友服務。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一些軟件開發者試圖通過升級技術為使用者“驗明正身”,讓交友軟件變的更靠譜些。而除了安全問題,交友軟件所提供的這種,“來得快,去的也快的”關係,也正在讓年輕人們陷入更深的焦慮之中

31歲的凱西是一家紐約美髮沙龍的經理,過去四年裡她一直斷斷續續的通過美國最流行的刷臉手機交友軟件,Tinder,去尋找合適的對象。不過,最近她卻下定決心刪掉了這款約會應用。因為前一陣子,她在Tinder上認識了一個聊的投機的男生,結果兩人還沒成功見面,這個人竟“不翼而飛”,再也沒有回覆她的消息。

她對Tinder感到非常失望,而這已經不是凱西第一次在約會軟件上碰壁了,而且,在Tinder上,運氣不佳的她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怪人。酗酒的,已婚的,甚至是騙吃騙喝的……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而對於生活在紐約的都市男女而言,大城市的誘惑和選擇太多了。這裡正如同一個“貨源充足”的市場,人們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把彼此的缺點放大。人們對約會應用的依賴,似乎也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也越來越不相信愛情。

如果說,陌生人約會沒效率風險大,那麼從窩邊草下手呢?想想那些朋友的局上,單身男女們電光之間乾柴碰烈火的例子吧。

創業美國的第一季,就採訪過一家專注於朋友圈約會的交友軟件Hinge,他們如今迅速成長,已經是時下美國,非常受年輕女孩歡迎的軟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我們的創業美國公眾號中,輸入關鍵詞【約會】,收看我們當時的節目。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Hinge之所以能從一眾交友軟件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們主打的就是“慢約會”的概念,希望能借助社交網絡,找到那些和你條件般配的,“朋友的朋友”。從身邊人入手,既能一掃陌生人約會的種種尷尬,還能做到知根知底,更有利於發展長遠的戀愛關係。

Hinge的誕生源於他們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賈斯汀•麥克勞德(Justin McLeod)讀書時的一段經歷。他發現,身邊有很多同學好友都會愛慕暗戀,但卻沒有機會接近的對象。於是他組織了一個名為“最後一支舞”(Last Dance Chance)的項目,並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在線應用,讓大家可以通過這個網站輸入自己喜歡的對象。而Hinge的設定也依舊延續了最後一支舞的設計,只有當雙方相互選擇了彼此,才會揭示配對成功的結果。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麥克勞德認為,最受主流認可的這種,喜歡就向左滑,不喜歡就向右滑的Tinder模式,會讓人產生一種如同市場買菜一般的錯覺。因為我們指尖倉促劃過的,單單是一張張人物卡片。很多約會應用直接加速甚至跳過了人與人互相瞭解,建立信任的過程,甚至會讓我們漸漸遺忘,網絡的那頭還有一個會心動會難受的活人

但是在當時,Hinge的概念並不那麼被看好,手機交友市場一直是Tinder一家獨大的局面,賈斯汀則一直不斷的調整公司的策略。為了能夠和Tinder打出差異化的市場定位,更加堅持自己質量超過數量的理念,Hinge在2017年的時候,就取消了左右滑動的功能。在他們的應用上,用戶可以通過回答喜歡的書、愛看的電影等個性化問題,獲得系統的配對推送。同時,還開始讓使用者看到你分享的生活故事,併為你留言或點贊。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採訪賈斯汀時,他的一句發自肺腑的創業箴言。他說,創業艱難,有時候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最重要的,則是把握時機,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堅守,而什麼時候該靈活變通

種種調試之後,Hinge的用戶增長超過了400%,並一下子成為繼Tinder和OK Cupid之外,最受歡迎的交友手機應用。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而Hinge的一系列舉措,成功得引起了競爭對手的注意。今年六月份,同時擁有Tinder和OkCupid兩大約會應用的Match Group決定收購了Hinge 51%的股份,成為了他們的最大股東,也開始積極為“慢約會”這一龐大的潛力市場進行佈局。

最近,Hinge又開始了私人約會助理Audrey的測試,這項每月99美金的服務,要為用戶進行全網配對,過濾信息,直接幫使用者節約了大量反覆的時間,更有效率的為他們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量身定製的約會服務。

但是啊,在“慢約會”這個新鮮概念裡,Hinge並不是那個最挑剔的存在。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約會應用Once,和那部滿具浪漫情懷的愛爾蘭文藝電影同名,也寓意著一生一次的完美愛情邂逅。這個應用的慢,在於它的系統,每天只進行一次推送配對,並且匹配的時間只有24小時

短短的24小時,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天南地北,也可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沉默無言。但在這個應用上,即便你對系統推送的對象無感,也不得不耐著性子等上一天。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Once的創始人兼CEO 讓·梅爾(Jean Meyer)對品牌的堅持,也頗有他作為法國人的浪漫和灑脫。他認為,最好的緣分,有時候是無法刻意求來的,所以除了約會,人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生活。與其浪費幾個小時在屏幕上左劃右劃,還不如一天只和一個人聊,聊完就去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讓認為,Once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並非完全依賴計算機的數據,而是引入了很多人工配對的嘗試。計算機雖然能做好很多事情,但在想象力和創造力上,始終不如人類。在Once,專門有一個團隊的員工會負責為情侶配對,就好像我們熟知的紅娘一樣。他們會將使用者按照外貌、愛好、取向等標準歸類後,再從各個分類中為每個用戶挑選出可能感興趣的對象。

Once所提倡的“慢慢來”的約會概念最先在歐洲試行開來,自2015年上線後,他們率先在法國、英國和巴西收穫了100萬人的用戶。而在今年業務擴展到美國後,更是迅速的達到了700萬的下載量。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約會行為研究專家莫伊拉•魏格爾(Moira Weigel)在自己的書《約會發明》(Labor of Love: the Invention of dating)中寫道,“漫漫歷史中,人們總是為約會這件事而緊張不已,甚至意亂情迷”。

而到了21世紀,諸如Tinder,Match等在內的社交軟件,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劇了這樣的緊張。就像蔡健雅的流行歌《無底洞》裡唱的,“穿梭一段又另一端感情中,愛為何總填不滿也掏不空”。驅動愛情的,除了荷爾蒙,還有什麼呢?可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我們這代人,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這種“快餐式的戀愛方式”。炸雞漢堡下館子固然方便好吃,但有時候人們還是會懷念自己家裡的小廚房。戀愛好像也有這種物極必反的效應,當人們的節奏越快越快時,又好像開始厭倦了這樣週而復始的脆弱關係,並且有意識的想要放慢下來。“慢約會”市場的開發和壯大,就像是人類的一種自我回調。

網絡那邊的你們,不管年薪百萬還是無業遊民,不管你在尋覓真愛還是隻求良宵,不管你希望再快一點,還是渴望能慢下來,也不管這些約會軟件到底有沒有用。至少它們,都因為我們的需求而存在。

當交友軟件讓“談戀愛”變成了“逛超市”,你還相信愛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