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穿越40年,看海河兩岸變遷(圖)

穿越40年,看海河兩岸變遷(圖)

1983年12月25日,海河廣場。於嘉禎 攝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如今的海河廣場周邊高樓林立,景色宜人。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1987年7月18日,古文化街楊柳青畫店。陳國興 攝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如今的古文化街楊柳青畫店,還是那把紙扇,傳統的文化依然流傳。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1980年8月10日,紅橋區河北大街新建居民樓前或樓房的底層設立的籠屜旋木門市部和金屬修配門市部。孫成 攝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如今,那些門市部早已與時代告別。與現代化的生活配套的是現代化的設施。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1986年12月19日,即將竣工的南市旅館街。陳國興 攝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如今,旅館街和與它為鄰的食品街還是會吸引著外地遊客的到來。但天津本地人熱衷的卻是與它一路之隔的大悅城。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昔日的電報大樓,高聳於南京路上,成為一道矚目的風景。而今的它已被周圍的高層建築“淹沒”,唯有頂尖的大鐘,還在提醒著人們時間的流逝。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天津的母親河海河,從有“天津搖籃”之稱的三岔河口,蜿蜒伸入天津東部渤海灣。如今,這裡不僅有高樓綠地,更有世界上唯一的橋上瞰景摩天輪“天津之眼”。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耀華的實驗樓改名科教館,路口比以前人性化地增加了安全島。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三十多年來,古文化街成為外地遊客和本地市民必去的景點之一。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元朝政府為祈求航海安全於1326年建立起來的天后宮,後邊已是成片高樓。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周邊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崛起,金街近幾年也褪去了以往的繁華,成為外地遊客觀光遊覽的打卡街區。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獅子林橋。20世紀80年代,隨著“震後重建”的高潮,海河邊越發漂亮起來。而新世紀後修建的親水平臺,讓市民離水更近,與水更親。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這座有著115年曆史的天津北站,曾是津浦線的起點站,如今門可羅雀。

穿越40年,看海河两岸变迁(图)

如今的中山路已不顯寬闊,幾經改線的1路公交車仍然運行在這條熟悉的道路上。曾經的高樓在更高的大廈下變得矮小。

2018年,改革開放的腳步整整邁進40年,這也正是我國改革事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4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民生水平的全面提升,到國家綜合實力的日漸強大,我們的城市天津也與這個國家一起發生著鉅變。那些記憶裡的老房子、老街道,在城市規劃的推進中舊貌換新顏……

天津影像信息全媒體平臺(天津日報歷史照片數據庫)裡,留存著老一代攝影記者對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天津城市面貌以及民生髮展的影像報道。從悠悠的海河之畔,到繁華的古文化街;從歷史悠久的育人學府,到民生匯聚的商業街區。這些地方經歷了40年的建設發展,如今又以怎樣的一副“面孔”迎接八方來客?帶著老照片的“記憶”,讓我們開始一次新舊對比的視覺之旅。

劉欣 攝影報道 (除署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