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拥有自控力,你需要认清“七个自我”

拥有自控力,你需要认清“七个自我”

自控者必能掌控环境,当你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之后,财富、成功之类,也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01-

自控不仅仅是一项心理能力。很多到这儿咨询的朋友,都不是第一次找心理咨询师了,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找人咨询,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些不起作用的建议,除了“缺乏意志力”之外,还有很多伪命题,都是些普通人认为绝对正确的谬论。这一堆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论,让人乍一听会感觉特别有道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永远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比如“发火之前必先数五个数,就能减弱火气”“抽烟之前必先停十分钟再抽,就能消除多巴胺,大大降低烟瘾”“暴饮暴食之前必先告诉自己有关身材苗条的好处,就会减少食量”“大骂自己是混蛋就能逼迫自己起床”……

为什么这些是伪命题?是的!因为:

1.自控策略不能以我们“已经有意志力”为前提。而这些所谓的自控练习,恰恰是在“我们已经有意志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比如,我们必须首先要抑制自己的火气五秒,才能抑制发火;我们必须首先抑制烟瘾十分钟,才能抑制吸烟;我们必须首先抑制自己的食欲,再去少吃……

2.用克制自己、侮辱自己、鼓励自己的方式,妄图重新掌控生活,把它从不知道什么人的手里夺回来的时候,一开始确实有些效果,但很遗憾,这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难以持久,第二天就完全失效了。不仅如此,反而还会出现报复式反弹。

拥有自控力,你需要认清“七个自我”

3.客观目标管理只能增强意志力,从而导致降低自控力。之前提过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关系,例如:不吸烟或不酗酒有很多好处、不乱花钱有很多好处、不随便发火有很多好处、不拖沓有很多好处、锻炼身体有很多好处……这些就是客观目标管理。

要拥有掌控生活的能力,就不能从生活入手;要改变行为模式,就不能从抑制行为模式入手;要获得心理层面的自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向心理学寻求解决方法,更多的是要从外部寻找原因,这并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而是因为从内在寻找原因的手段是无效的。

-02-

失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生理和环境,不能把自控力全都归结为心理学问题,从而用心理学方式解决。如果躺在床上想想就有了自控力,那么人们干吗还要挣扎?仅用心理学来解决自控问题,不仅我没遇到过成功案例,估计你也没遇到过吧?所以,我们必须得做些什么才行,只用思考,就没法解决问题了。因为,如果把问题都归结于心理问题,那么到最后就有一个结果:“没意志力”“缺毅力”“重在坚持”。问题是,怎么才能获得这些东西呢?

突破不了心理学层面,就无法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便你说得再动听,那么也只是动听的胡扯罢了。

自控的反面是失控,而失控的自我,就是你不了解的自我。综合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之后,你会发现,人其实分成七个层面(有点儿像《盗梦空间》里的调调儿,不过我估计那作者也是个不安分的心理学家,受了神经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吧):

第一层,多巴胺-ATP(腺苷三磷酸)系统,它主管短期能量的爆发;第二层,肌肉组织系统,它主管长期能量的储存;第三层,情绪脑,它产生各种情绪,以应对危险;第四层,神经链系统,如果“百分之九十八的大脑没被激活”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休眠的大脑被激活后的主管人就是它。它负责惯性,比如每天早上会在什么时间醒来;第五层,镜像自我,它主要负责把环境变成“我们”,又叫作社会脑或环境脑;第六层,自知力(这可不是自制力),它主要负责我们的未来是成功还是失败;第七层,专门干坏事求乐子的自我,这个自我和意志力是一对,构成一个层面的自我,但是因为意志力是我们已知的自我,所以可以将意志力暂且抛开。

人就是由这七个层面的自我组装融合而成的,但每个层面的自我,都有一个“七寸”。

不知道这些层面的自我,就不知道对手是谁,更不知道对手的七寸在哪儿,也无法击垮对方。

认识了这七个自我,掌握了这七个自我的弱点并协调好它们的关系,完全掌控自我就成了一种必然。而另一方面,自控者必能掌控环境,当你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之后,财富、成功之类,也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在七层自我当中,意志力只是其中一个层面的一个侧面,所以说,马云、潘石屹这些人的意志力不见得比你强大多少。那么他们到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他们学会了协调这七个自我,让自己不和自己打架,所以成功控制了自己,并成功控制了环境。

拥有自控力,你需要认清“七个自我”

协调好这七个自己,这样就能一个人顶七个人,就能管理好一个团队,就能让一个团队给自己的成功加分。但是,成功并不是全部的结果,因为家庭幸福、人际关系广泛、有经济保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都是自控的副产品,自控的主产品,是存在感、价值感和通体透亮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