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領投小紅書,能否彌補阿里社交之痛?

眾所周知,阿里和騰訊直接或間接的把各大互聯網企業都投資了個遍。市場上不是阿里系就是騰訊系,很少存在獨立不站隊的公司,資本博弈的背後實則是賽道的卡位。現在二者新一輪的電商之爭再次展開,這回是阿里搶得頭籌。

領投小紅書,能否彌補阿里社交之痛?

小紅書最新一輪的融資由阿里領投,跟投的新老股東還包括騰訊在內。自此這個“范冰冰曬唇妝”“林允洗臉”“林依倫解饞下飯醬”的社交電商平臺融後估值達30億美金。回顧上一輪的小紅書融資,還是2016年騰訊領投的。

阿里究竟為何緊跟騰訊投資小紅書,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商業動機呢?

領投小紅書,能否彌補阿里社交之痛?

小紅書的創始人表示,“基本上跟電商相關的會和採訪,我都是能躲就躲的。”這與一貫強調自身社交平臺屬性,而忽略電商屬性的小紅書調性相吻合。

從小紅書的自身定位來看,社交分享才是其核心功能,電商業務只是其分享屬性的延伸。相關人士透露,今年小紅書就尋求廣告變現的商業模式,以此淡化其電商屬性。從產品創新角度來看,其發展已經在像抖音靠攏。與抖音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更加垂直於美妝和時尚等領域。小紅書希望以此方式來增強用戶黏性,達到其商業目的。

在電商格局固化的今天,大的巨頭很難再現。而且隨著技術革新的加速,更精準、更有個性已經成為電商的發展趨勢。小紅書做社交從電商領域進行突破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據專業人士預測,兩年內我國的社交電商規模將達到2400萬,市場份額將破億萬!

領投小紅書,能否彌補阿里社交之痛?

在2013年成立的小紅書,主打分享購物信息服務。一年後就完成從購物社區到電商的升級,商業閉環從此完成。而到15年,小紅書又迎來重大改革,將其功能分為社區和電商兩大板塊。

小紅書的用戶主要有兩類,分為買家達人和選擇困難者。前者會分享自己的購物心得,把各種產品的細節、感受描述的非常到位。後者就看明星背書的產品了,往往通過明星代言效應,就可以在小紅書上面把無人問津的產品轉身變成爆款。

正是看中了小紅書平臺的社交流量,阿里、騰訊才紛紛對其投資,尤其社交短板的阿里更是需要小紅書這個社交平臺。內容、社交向來是阿里看重的點,從之前的淘寶直播到現在阿里短視頻,無一不是想著利用內容和社交去帶動消費。

領投小紅書,能否彌補阿里社交之痛?

為了彌補社交硬傷,阿里只能不斷地去追趕。小紅書年輕的用戶群是阿里看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小紅書在社交內容上的沉澱和突破。社交對於阿里是如此重要,在天貓和京東的正面戰場上,京東就有微信社交的優勢從而對阿里產生威脅。還有最近騰訊大力支持的拼多多也是異軍突起,憑藉著社交裂變玩法對淘寶虎視眈眈。

在眾多社交電商的包圍下,阿里除了佈局新零售以求重整旗鼓之外,佈局社交電商更是重中之重。雖然社交焦慮一直是阿里的心頭之患,但是也只是針對其級別而言的,老實來說阿里的社交除了比騰訊差,比好多企業都要強。頭條、抖音、淘寶的直播和短視頻等等都有其社交元素在裡面。經營天貓、淘寶的賣家也沒因為阿里社交差一點而放棄生意啊。

相反,阿里可以利用這一點作為鞭策,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樣為天貓、淘寶商家帶來的流量就會更多,流量多了商家自然就有擴張的需求。為了擴張從零開始開店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通過淘寶店轉讓的方式在易佰店買一個店就另當別論了。直接用別人成熟的店來擴張自己的生意,是賣家最具性價比的交易了,這波不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