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

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

1

今年的二部宫斗剧《延禧攻略》、《如懿传》,都是乾隆朝故事,这两部剧带火了一大群历史人物,也带火了一大群演员。

两部剧要达到的意图不同,对人物的设定自然也就不同,它们正应了大仲马写历史小说的宣言:历史不过是用来挂我小说的钉子。

所以入戏只管入戏,只是别太深,它们毕竟只是艺术加工,而非历史本身,你只有能够跳进跳出,才不会堕了作家们的“诡计”,不被同样挂住。

就比如这两部剧都避不开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那位乾隆后宫绝对的主角之一,它们虽都把她打造成了一大亮点,但也都不过是为我所用,为剧情所用而已。

真实的富察氏,其实只有温婉如玉,垂范后宫,并不曾腹黑、害人,她的确足该叩问:“一生没有做过任何坏事,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什么下场?

二个儿子都不幸夭折,青丝送稚发,而她自己,也在年仅37岁时,就顶着一头青丝,撒手人寰,这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无疑为人间之大悲剧,惨极痛极。

然而这事却又是问不得的,因为它更像运命,而非人力,就如草青草枯一般。

她和她那二个儿子都是病死。

富察氏短短一生,居然如此遭遇,自然是乾隆朝一个至为悲情的女子,然而人所少知的是,生活于她如深渊,而她于乾隆,却就更是一处深渊,甚至死穴。

号称风流天子的乾隆,一生曾宠幸过许多女人,这是确凿无疑的。

但是其他女人,却一定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一道流云,惟有富察氏才是他一生中唯一的至爱,心底下那颗永远无法消去的暗痣。

说什么娴妃、令妃、香妃呢,真爱是有鲜明的标志的,那就是永难相忘,至死不渝。

历来还难有一位皇帝,能够如乾隆一样,对去世的妻子如此深情,如此长情,不信你看——

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

2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曾祖父哈什屯,太宗老臣,顺宗时加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康熙亲信大臣,曾官至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父亲李荣宝,承袭世职,曾官至察哈尔总管。

富察氏是雍正五年,被册立为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嫡福晋的,这即为乾隆原配正妻,所以她等乾隆继位,立刻就被册立为皇后。

富察氏一生育有二女二男,史称贤淑节俭,孝顺太后,既深得乾隆敬爱,又互相感情深厚。乾隆早年得病之时,她的确曾日夜服侍,直到百日后才肯回宫。

但那却绝对不是因为什么陷害娴妃,遭受冷落才有的作为。

身为侧福晋的乌拉那拉氏,是在富察氏封后同一天被封为娴妃的,但是她却直到富察氏去世五六年之后,才开始接连生子,可想而知,她当初曾被乾隆冷落到什么地步。

手镯藏药,导致不孕之事,就跟乾隆与那拉氏的所谓青梅竹马,无敌之爱一样,那都不过是小说家的虚构罢了。乾隆何曾有一日深爱过娴妃?只是此事说来话长,只能留待另起一文。

富察氏却是死于乾隆十三年,关于她的死,有多种说法,但是总结起来,不外两种。

一,正史。

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与太后、皇后东巡,一路拜孔陵,祭孔庙,游览山东名胜,不亦乐乎,却不料到济南时,富察氏忽然染上风寒,随行御医及迅速召来的许多山东名医都无计可施。

乾隆着急,立刻下令回銮,但是不幸得很,船到德州时,富察氏已离他而去。

二,野史。

乾隆与富察氏嫂嫂,也就是侍卫内大臣傅恒妻子有染,富察氏早就不满。

偏偏傅恒在东巡途中,居然曾偷偷跟富察氏说儿子福康安可能是龙子,颇为得意,这使富察氏既痛恨大哥无耻,又厌恶夫君风流,于是她终于就在德州船上与乾隆大吵起来,被乾隆打了一巴掌。

或者说富察氏在这时,曾因为劝说乾隆注意身体形象,不要寻花问柳,而招致乾隆盛怒,夫妻失和。

总之,野史说,夫妻争吵,或者失和之后,富察氏或者因不堪受辱,或者因万念俱灰,转身就奔向后舱,跳水寻了短见。

乾隆确实风流(其实哪个皇帝无此风流之事?只是乾隆特别招文人罢了),后者说的活灵活现,不由人不信,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只可惜,这世上最显得像的一些事,往往偏偏最不靠谱。

且不必说乾隆非一日之性,当时太后也与之同行,富察氏更一向有宽和温柔之名,我们其实只需要看看这点就知道了:

东巡途中,如果真曾发生过如此大事,这是万万掩盖不住的。

后面娴妃为后,被乾隆莫名其妙废掉打入冷宫,再到病死,那可是曾在朝野引发轩然大波,招来好多不知死的大臣前赴后继,纷纷上书质疑、指责乾隆的,如果真是如此,那他们为何这一次,竟能不发一声?

何况那娴妃当时还曾有断发之行,诅咒太后、皇上,犯了大忌,她凭什么就能特别为人关注?

所以这肯定依旧不过是小说家言而已,富察氏的死,只可能是连遭二子夭折之痛,身心俱创,再加舟车劳顿,娇弱之躯不堪折腾,偶发伤寒,不治而亡。

这如果再看乾隆后面的表现,就更加可以推翻野间的揣测、附会。

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

3

富察氏死后,太后闻讯,曾立刻亲自去看了最后一眼,她和乾隆都哀恸不已,这就如乾隆在挽诗中所言:“圣慈深忆孝,宫壶尽称贤。”

太后追念富察氏之孝,众人无不称赞富察氏之贤,这却就是富察氏那个孝贤谥号的由来,而这自然都是符合古代妇德,深为乾隆所认可的。

古代以女子忌妒为大恶,富察氏作为皇后,只有臣纲、妇纲、母仪都完全具备才称得上贤,很难想象夫妻失和,有了如此大吵之后,乾隆会立刻如此作诗,更曾如此作一《述悲赋》:

“纵糟糠之未历,实同甘而共辛。”

“影与形兮难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

“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事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佐兮孰与随。”

乾隆这些话,直如泣血之啼,他绝非只是说说而已。

富察氏死后,乾隆立刻下令丧事隆重大办,当皇后棺椁送到长春宫时,他曾亲自前去临视,还曾下令由皇子祭酒,各王及文武百官都举哀行礼。

丧事之中,他罢朝九日,又曾亲自持服用素绸,更曾令所有妃嫔、皇子及其福晋都穿白、截发辫(这是满族对长辈的习俗,所以娴妃在太后、皇上还在时自行断发,就犯了大忌),王以下所有文武及其身份相当的家人,都穿白举哀,斋戒27天。

可是你以为乾隆这样就够了吗?

他不但自己“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还觉得人人都该如此。

否则,他就暴跳如雷,到处迁怒。

大阿哥永璜,只因为迎丧有失礼之处,立刻遭到严厉训斥。这位皇子因此就更与大位无缘,终于在惶恐中死去。

刑部尚书阿克敦当时兼管翰林院,乾隆只因为翰林院在翻译皇后册文时,误将“皇妣”译为满文“先太后”,立即下令将刑部尚书以下,全部革职留任,将阿克敦判以斩监候。

与此同时,工部尚书、侍郎等因为皇后册宝“制造甚属粗陋”,也连遭训斥,侍郎索柱连降三级。

这以后,官员们在皇后丧事百日内理发,也成了大罪,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湖广总督塞楞额,那可都是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但是他们竟就因此被斥为“丧心悖逆”、“弃常蔑礼”、“丧心病狂”,不得不领旨自尽!

而因为其他失礼之处,被革职查办、处死的高级官员却还有一大批,这其中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一概不缺,就连大名鼎鼎的张廷玉、高斌、尹继善、汪由敦等也在其中。

富察氏这一场葬礼所引发的,简直就是一场叛乱级别的大牵连、大惩处,乾隆对富察氏感情的深厚、真挚,到此还有什么可疑,还有哪个可以比拟?

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

4

娴妃是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才被册立为皇后的,这还是在太后的一再催促之下,因为乾隆只认一个皇后,自己一点也没有另立的打算。

而娴妃被废掉打入冷宫之事,恰恰也发生在乾隆巡行之时。

娴妃册封那天,正是乾隆四十大寿,此可谓双喜临门。那日宫中大庆,普天大庆,但是此夜,乾隆却赶走所有近侍,一个人在八月的清冷中,缅怀起了富察氏。

他说他不过是强作欢颜而已,“有忆那忘桃花节,无言闲倚桂风寒。”

此后的乾隆十六年三月十一日,正是富察氏三周年忌日,乾隆与太后、乌拉那拉氏,南巡之际,又曾几次作诗,追念富察氏。

这以后的日子里,这种事时常发生,倒好像富察氏去世越久,他对她的感情与思念就越发深厚。

转眼间17年过去了,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与太后、那拉皇后、令贵妃、庆妃、容嫔等开始了第四次南巡,当他们再次途经济南时,乾隆又下令越过济南城而不入。

这之前,他已经有过三次这样的作为了,而这一次,他特意作了一首诗说明。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他竟是因为富察氏是在济南染病的而不入,他怕一入就将“百悲生”!十七年了,他对济南的恨依旧无法抹平!

这首诗,据说就是促成那拉皇后与乾隆反目,以致断发的原因,如果真是为此,那那拉氏无疑就算自寻死路了(实际不是,且待另文分析)。这等深情是万万碰触不得的,你再看看乾隆晚年的表现,就更加清楚。

乾隆五十五年春,乾隆八十岁,他曾亲自到孝贤皇后陵前赋诗: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

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远期二十年。“

四十多年过去了,他心中依然只有富察氏,他对着地下的妻子说,百岁只是一种妄想,我与你的相会,顶多不过还有二十年,我只希望能够早日与你地下相逢,以慰思念之痛之苦,你且等我。

乾隆六十年,乾隆八十五岁,他再次来到东陵皇后墓前,作诗道:“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

虽然高寿,无你,人生无欢。

又下一年,八十六的乾隆又来了,这时他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带着嘉庆帝来的,他这次写道: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如云。

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

然后他又在下面作注解道:“孝贤皇后于戊辰(十三年)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四十八年了,你去世时种的松树已经高耸入云,白头偕老的愿望早已成虚,往事不堪追忆,但是又哪里挡得住?

乾隆有过娴妃、令妃、香妃又怎样呢?他那结发之妻,原配皇后,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这世上鲜花无数,他也采摘无数,但是能够让他感受到爱情之乐,生活之乐,家庭之乐的,却唯此一人。

《诗经》里有一句诗说道:“云谁之思?”乾隆心上想的是谁,这一点不用猜。

这一切撇开帝王的那一切不讲,简直有“赠之以芍药”之单纯之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加三岁兮”,帝王们其实是一样的,并非无爱,只是没有遇到对的人。

一个风流天子,他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人得不到?也只有这样,才见得富察氏身上有任何人都再也给不了乾隆的东西,她是何等样的一个非凡女子。

其他女人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富察氏才是乾隆一生的深渊,说到这,富察氏便也不算太悲了。

END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九鸦人物

有态度,也要有温度

一个以人物为主的综合平台

关注我,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