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李盈莹在国家队沦为“鸡肋”,应从死胡同退出来,换条道

进入国家队短短一个多月,18岁的天才少女李盈莹在中国女排国家队的使用走入了“

死胡同”。

用她吧,她的一传和拦网实在稀稀拉拉,根本在赛场站不住脚。

不用她吧,她的进攻确实很有特点,很有价值,多少年一遇。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李盈莹就这么成了“鸡肋”

李盈莹在国家队沦为“鸡肋”,应从死胡同退出来,换条道

非也,非也!那叫煮鹤焚琴、暴殄天物!一匹千里马,就这么“骈死于槽枥之间”?

对于每个人才,我们都应该为其提供人尽其才的广阔舞台。更何况,她只有18岁。

李盈莹在国家队沦为“鸡肋”,应从死胡同退出来,换条道

我们理清一下思路,下阶段,李盈莹在国家队的使用,只有两条路走:

一条路,是李盈莹来适应国家队。即练出郎平满意的一传、拦网、防守及移动速度等。说实话,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更加令人绝望的是,不一定有尽头。

另一条路,是国家队来适应李盈莹。国家队调整阵容和打法,安排一套可以发挥李盈莹长处,掩盖李盈莹短处的打法来。这条路,可以立行立改,而且马上见效。

李盈莹在国家队沦为“鸡肋”,应从死胡同退出来,换条道

至于国家队怎么来适应李盈莹,其实很简单,至少有三种打法:

——第一种打法是中国女排国家队经常有接应接三轮一传的打法,在龚翔宇(或杨方旭、曾春蕾)接一传的这一轮里,换上李盈莹打主攻,像她在天津女排一样,专职进攻。

——第二种打法是张常宁和朱婷来养李盈莹。当然,这种养,并不是李盈莹吃饱喝足,打满六轮,而是在中国女排需要改变节奏,在张常宁或朱婷扣累了、或进攻受阻的轮次,让李盈莹上来大砍大杀一通。

——第三种打法是李盈莹改打接应。她上场的轮次,不接一传,专职进攻。

因为李盈莹的前排进攻与后排进攻都很有效,这三种打法怎么打都成立。只不过,这三种打法,李盈莹都只能做为一句替补队员,偶尔上场,丰富中国女排的打法,收到奇兵的作用。

李盈莹在国家队沦为“鸡肋”,应从死胡同退出来,换条道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女排一直带着李盈莹,慢慢地等她李盈莹成长、成熟,直至挑起中国女排的大梁。

郎平是一位伟大而充满智慧的教练,她对李盈莹寄托着殷切的期望,其实根本不要我们胡说十六道,李盈莹在国家队未来的路怎么走,她心里明镜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