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區別?

風輕雲淡4949226


激動人心的一幕就這麼發生了。

  幾個月前,業內某家VC,不到兩個小時完成了一期20億的基金募集!在當下的募資難困境裡,在整個LP市場收緊的境況下,這樣的成績足以列為一項紀錄。

  超順利募資的背後原因則是:某家財富管理機構為其“保駕護航”,該機構的高淨值客戶分分鐘買斷這家VC的基金產品。

  GP背後的財富管理機構

  這並非個例。

  大小基金為募資焦頭爛額之際,直接對接高淨值個人LP的財富管理機構似乎可以幫助應對得更為從容。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曾經採訪過國內某財富管理機構的創始人,他的公司也從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彼時募資難已在行業內大範圍出現端倪,該創始人則表示,公司旗下基金還未感受到募資壓力,因為大多數都在客戶的理財產品內。

  儘管他不願多談,這兩個案例背後的邏輯已經清晰:

  高淨值客戶或大眾富裕階層有自己的理財需求,財富管理機構有投向私募股權基金的產品,是GP們的LP之一,間接地,這些高淨值個人LP就成為了大小GP們的出資人。

  首先,很多財富管理機構同時也在做自己的母基金。與財富管理機構相承接的母基金,其出資人往往都是高淨值個人,比例可達到80%以上。這個數字得到了很多一線財富管理機構的印證。宜信私募股權母基金管理合夥人廖俊霞曾介紹:“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的出資人以高淨值人群為主,這個比例大概佔到80%左右,很大一部分是企業家。”另外,歌斐資產母基金的出資人裡,個人LP比例接近90%。

  其次,很多GP也早早自建了財富管理部門。自建財富管理部門,實際上也是為了減少對第三方理財機構等融資渠道的依賴,從而把個人LP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裡,根據網上的公開資料,九鼎、鼎暉投資、漢理資本等都有相關業務。

  投向私募股權的錢不多,但在增多

  比起固定收益類和房地產、黃金類等產品,國內的高淨值個人通過理財機構投入私募股權市場的財富金額並不算多,但財富管理市場絕對誘人。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中國的高淨值人群有多少?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佈《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在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達158萬人,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165萬億人民幣——在過去的十年中,高淨值人群規模翻了三番,資產規模增長5倍,居世界第二。

  恆天財富董事長周斌幾天前曾這樣向記者介紹:中國居民的金融理財產品總額大概有123萬億,份額最大的銀行理財30萬億、信託25萬億,此外保險資管、基金專戶、公募基金、期貨資管、私募基金等,一共8類,構成了這123萬億。

  不過,儘管有百萬億的龐大規模,通過財富管理機構投向私募股權市場的數量並不多。

  “前幾年私募基金放開註冊,出現了一大批的私募基金,不過中國人理財還是以房地產和固收類的產品為主,另外還有一部分是股票,像私募股權類(的產品)比例很小”。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王金龍在向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介紹私募股權產品在整個財富管理產品所佔的比重時這樣說道。他認為,私募股權市場本身還很新,好的管理人還不多、好的資產也不多,還處在正在發展的階段。

  松禾資本合夥人袁宏偉曾對外說:“就算有一定投資經驗的超高淨值客戶,有著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但私募股權的資金配置在他們的總資產中佔比也是較低的。”

  第一批已經獲得了財富自由的高淨值人群,在理財觀念上逐漸開放卻也保守頑固。他們更看重資產的配置的穩定性,根據波士頓諮詢的報告,國內高淨值客戶一個首要的特點就是,他們會自己尋找投資機會,並且直接投資在實業、股票、房產等等方面。相比如固收類等產品,股權投資類產品的鎖定期比較長,收益好,但風險也相對高一些。

  不過,面向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的客戶人群在變化,觀念在進步。有財富管理機構向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介紹,以前的客戶主要集中在煤老闆、房地產商,近來則是金融人士偏多。觀念的逐步變化讓我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特點:財富管理層面投向私募股權市場的錢儘管不算多,但卻是在逐步增多的。

  海投全球的王金龍強調:“客戶還是希望有一些產品,在可承擔風險的範圍內去享受有更高受益的產品,未來的前景很好。”海投全球主要幫助高淨值個人做全球的資產配置,在他們的產品裡就有投向KKR、凱雷資本等海外大型私募基金的產品。

  中國式”募資的路徑變化

  一直以來,與二級市場相似,中國一級市場都是以高淨值個人為主,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募資”,個人LP佔比極高

  不過,整個中國的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出資人結構在過去三四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從2014年底到2017年底,中國股權投資投資市場上LP整體數量從13215家增長到21953家,而這其中,個人LP數量同期增長1762家,儘管同樣處於上漲的趨勢,個人LP的漲幅遠不及整體LP數量的增長情況。不僅個人投資者增速放緩,據說

目前有多家大型基金都在逐漸降低個人投資者的比例

  所以說,這種所謂“中國式”募資也在發生變化,個人LP佔比下降,更多的專業機構大展拳腳。這樣的變化可能基於如下原因:

  首先,這是市場上GP和LP相互選擇的結果。中國的財富管理從無到有,個人LP在理財上仍需要大量的投資者教育,更不要說在私募股權投資上的專業程度,GP需要更加專業的LP,因為他們不只是要獲得收益,還必須去承擔風險,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其次,政策門檻的調高讓人們更加註重專業性。今年以來資管新規落地,針對部分資管業務發展不規範、多層嵌套、剛性兌付等問題,強調統一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明確了合格投資者要求,為我國財富管理行業規範發展指明瞭方向、劃清了跑道。新規明確規定了私募基金的LP必須是合格投資者,嚴控風險的路徑下,監管當局給出的個人LP門檻是: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此前是300萬),且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合格的個人投資者也將被層層篩選。

  第三,即便是高淨值超高淨值人群,個人出資金額和機構LP的資金量相比遠不可及,這對於GP的吸引力就沒那麼大。曾就職美聯儲和索羅斯基金的克里斯·韋根介紹,美國大型的資產管理公司更加聚焦於機構LP,因為機構投資人有大額的單筆投資金額,相對於個人LP來說規模要大很多。

  儘管私募股權個人LP比重在下降,中國的財富管理機構卻真真切切面對個人資產配置,比起對於機構客戶的管理,個人LP是客戶中的主力軍

  中國沒有真正的財富管理?

  “中國從無財可理到現在,財富有了,但還沒有真正的財富管理。”眼下,如此多的財富和如此多的高淨值客戶數量,都需要來真正的“管理”。

  到底什麼是財富管理呢?瑞士寶盛集團CEO鮑里斯·科勒迪總結說:財富管理的主要目標,不是在幾個季度內,而是在幾代人時間內,都能夠實現持續穩定的增值,不受損害。同時,要為客戶保密,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服務,使客戶始終有充分的理由保持對服務者的信任。

  市場亟待合格的投資者和投資者教育。

  我們可以看到,儘管高淨值人士可投資資產達百萬億級別,但僅有三分之一委託給專業機構來做,包括私人銀行、券商、保險、信託、第三方財富管理等等,大部分還是自己在做理財。

  波士頓諮詢曾有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高淨值人群有這樣三個特點:1、多數自己尋找機會,投資在實業、股票、房產領域;2、視放置財富的金融金鉤為“產品超市”,而非財富顧問;3、高淨值客戶會自主在機構之間進行大類資產配置,而非將所有財富放在一間機構,60%的高淨值用戶會選擇3家及以上財富管理機構。

  然而,對於個人來說,一旦抗風險能力不夠,個別事件往往演變為群體討伐,甚至會引起投資者恐慌,所以我們看到,不管是哪一類的財富管理機構,持續的投資者教育都是一項重點。

  市場也需要更加專業的財富管理人才。

  

  近年來,財富管理人才數量穩步增長,但仍然缺乏高端人才。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想:去做私募股權投資,個人LP在遴選GP方面就需要專業理財師的幫助,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曾總結,中國目前有1.2萬家GP,但真正值得長期投資的不超過100家,這些GP要如何選擇?專業理財師責無旁貸。

  根據瑞銀的報告,中國的合格理財師規劃師只有5000人。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瞭解到,很多財富管理機構都把專業理財師作為自己的競爭力之一。監管也要求,理財師必須持有基金從業資格才能上崗,才能向客戶推薦產品。

  結語

  中國財富管理發展至今,服務於這些投資者的財富管理機構大大小小几千家,這依舊是一片藍海。

  投資界曾經採訪了某家財富管理機構,創始團隊均出自業內另外一家相關公司,在他們看來,想要分食這個市場的大有人在,並且機會頗多。“我們就是覺得市場足夠大,並且對行業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他們如此介紹。

  財富管理機構既是人們財富增長的助推者,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慾望的把關人,穩定持久勝過一切貪婪投機。


投資界


其實題主的這個問題的重點並非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而是介於資產和財富之間的區別。

何為資產?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會計基礎中存在一個恆等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企業通過已經擁有的或者控制的,預期會帶給企業經濟利益的資源通過交易或事項的形成,構成資產。自然也就包括了國家、企業或自然人的各類所有收入、債權及其它財務。

那具備哪些特徵可以稱之為資產呢?

1、預期帶來經濟利益

無論是日常活動還是非日常活動,只要可以帶來現金或與現金的等價物,或者可以轉化為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形式,亦或者是減少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流出形式所獲得的經濟利益都可以稱之為資產。

2、應當是擁有或控制的資源

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即便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項資源被控制,都可以稱之為資產。

3、由交易或者事項形成

通過已經完成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經濟利益,都可以稱之為資產。

何為財富?

財富的概念就相對簡單,通常意義上的財富指金融積蓄、銀行存款、固定財產、流動財產等。簡單講,就是吃穿用度及閒置的錢都可以稱之為財富。

更高層次的財富,即對人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財富。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精神。

那麼,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區別是什麼?

1、主體不同

資產管理的主體是企業,財富管理的主體是個人。

2、業務不同

資產管理,主要是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通過證券、期貨、基金等金融投資,對企業資產進行經營運作。

財富管理,主要通過向客戶提供現金、信用、保險、投資組合等金融服務,對客戶的資產、負債、流動性進行管理。

3、目的不同

資產管理,主要為企業客戶提供證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

財富管理,主要幫助個人客戶降低理財風險,實現財富增值。


人靜心深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百科給兩者下的定義:

資產管理:

指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基金及其他金融產品,並收取費用的行為。

財富管理:

指以客戶為中心,設計出一套全面的財務規劃,通過向客戶提供現金、信用、保險、投資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將客戶的資產、負債、流動性進行管理,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幫助客戶達到降低風險、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和傳承等目的。 財富管理範圍包括 : 現金儲蓄及管理、債務管理、個人風險管理、保險計劃、投資組合管理、退休計劃及遺產安排。

從定義中和實務操作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

(1)重點不同

資產管理的對象主要是“客戶資產”。資產管理人在事前和客戶協議的基礎上,通過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對客戶資產進行運作和配置,而財富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機構”、“家庭”,更多關注主體,根據對象主體的不同,財富管理的方案的個性化也大大不同,並且更多體現的是一種一攬子資產管理和整體的資金配置。

(2)理念不同

因為兩者關注的對象不同,兩者的理念也不相同,資產管理更追求一種合適的投資具體策略,但是財富管理更多關注人,特別是家庭的全部資產、資金在一個較長的週期內(可能是一生)的合理配置,從這點看,財富管理的著眼點比資產管理更高,考慮得也更加全面。

(3)客戶不同

資產管理人面對的客戶範圍比較廣泛,有體量大的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有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而財富管理,由於其個性化和定製性很強,主要面對的是高淨值的個人或者家庭客戶。

總得來說,財富管理更注重客戶全部財富和資產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運作和安排,其概念遠遠超過資產管理,而資產管理更多關注在資產的增值保值上。


筱微塵


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在含義上有其交互的地方,但是通常來說指的是兩類服務。

財富管理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投資建議、稅務和賬戶服務,也包括退休計劃和其他計劃。財富管理機構致力於提供適合其客戶的投資組合計劃,提出以客戶為中心的建議。財富管理有助於改善個人或公司的財務狀況。

進行投資組合的管理稱為資產管理。它管理資產和其他證券(債券,股票,共同基金等),以實現所需的投資目標。這類管理下的金融服務包括財務報表分析,資產和股票選擇,投資的實施和監督等。為使投資有利可圖,資產管理服務的費用和開支應低於風險調整後的投資回報。

財富管理的視角比資產管理更廣闊。資產管理是財富管理的一個子集。除了一系列其他金融服務之外,財富管理向客戶提供投資建議。而投資經理代表客戶決定投資組合。財富管理機構制定計劃,維持和增加財富,並定期與客戶會面、討論目標與業績並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客戶的財富是通過從其所有資產(有形和無形)的總市值中減去其總債務來計算的。

財富管理機構提供建議並幫助提高其客戶的整體財務狀況,而投資經理只關注他指定負責管理的特定投資組合。

財富管理機構通常與客戶保持長期的關係,這通常會持續到客戶的生活之中。投資經理與客戶的關係通常以投資期限結束。

投資經理出售一套特定的產品和服務,財富管理機構為客戶提供財務解決方案。

投資經理通常使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術知識來決定購買和出售證券。另一方面,財富管理機構與財務專家協調尋找機會,並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來維持和增加客戶的財富。

隨著金融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和需求,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管理公司正在擴大他們的服務範圍,以便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這種變化背後的原因是與投資管理相比,財富管理被認為更有價值。

(評論員:Lee)


首席投資官


如果講概念實在沒啥意思,那麼就通俗的講吧,財富管理又叫資金端,是拿著高端客戶的資金,替高端客戶管理財富,來尋找優秀的投資方向,而資產管理又叫資產端,是幫助擁有資產的人或機構打理、處理各類資產以達到資產盈利或者重組、盤活等目的。

專注於金融知識普及,讓知識深入人心,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歡迎點贊,評論,關注,回覆

財富管理是一個新興概念,原來在國內沒有類似的概念,主要的客戶的財富由銀行或者銀行的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幫助完成,原來也就是理財師,但是隨著高端客戶的出現,單一的理財已不能滿足高端客戶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從銀行理財到了基金、保險、信託、黃金、私募等等各類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的需求。最後到資產傳承,風險規避,減稅避稅,甚至全生命週期的工作,這時候財富管理這個行業和財富管理師就出現了,其幫助高淨值(簡單說就是有錢人)客戶完成資產規劃的同時使其資產保值、增值達到生命重大事件等核心意義上的規劃,這是財富管理。而且最重要的正常的財富管理應該和律師一樣是獨立的,以客戶為核心的,而且是簽約僱傭制的,而目前我國的財富管理的僱主都是金融機構,這樣對財富管理的獨立性、審慎性等是有影響的。

而資產管理很早就有了,早在90年代我國就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當然,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給四大國有銀行接收不良貸款的機構,然後他們在利用他們的資產管理手段消化這些不良貸款(事實證明,當時的他們的資產管理能力相當低下,只為了接收銀行的不良貸款讓表內賬戶乾淨整潔而已)。隨著時代的發展資產管理也進入了新的時代,除了處理不良貸款的接收外還有盤活、整理、追索等工作,以及對有效資產的管理如固定資產的利用、整體資產的重組、使資產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和價值的增值保值和盤活等等。當然資產管理不僅僅是這些,隨著資產的多樣化和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資產管理也會是更加發展的。

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張小帥說理財


針對“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區別”,平臺有各種定義和概念的區別

作為財富管理行業的從業人員,我專門收集了一些官方的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到您。


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是指資產管理人按照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基金及其他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的行為。

2018年4月27日,人行、銀保監會、 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或“資管新規”。


《意見》規定:資產管理業務是指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為委託人利益履行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義務並收取相應的管理費用,委託人自擔投資風險並獲得收益。金融機構可以與委託人在合同中事先約定收取合理的業績報酬,業績報酬計入管理費,須與產品一一對應並逐個結算,不同產品之間不得相互串用。

(這些金融機構包括兩類:一類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指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等金融機構;另一類是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00年11月10日,朱鎔基總理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國務院令 第297號)《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條例》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指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

資產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於人民幣或外幣形式的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投資性質的不同,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

  • 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於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

  • 權益類產品投資於股票、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投資於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於80%

  • 混合類產品投資於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且任一資產的投資比例未達到前三類產品標準。

資產管理機構,幫助投資者把資金放到不同的金融產品中,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實現收益最大化。資產管理機構一般會為客戶提供儘量標準化的資產組合,比如債券組合、私募股權組合,甚至包括FOF,這類機構的服務對象是資金的提供方即投資者,並向投資方收取管理費用。

財富管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日益豐富,個人對家庭財富迅速積累,投資者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資產管理機構給我帶來了超額回報,但我希望我的投資組合是根據個人特點設計的,而不是為所以的人都配置同一個資產組合。但是很多資產管理機構難以做好因人而異。

另外,投資者要求在更廣泛的資產種類中進行更有效的風險分散:不僅要股權和債權投資,還要房地產、非上市公司的投資、大宗商品、外匯、海外市場配置、稅務規劃、風險管理等等。然而單一的資產管理機構很難同時覆蓋這麼多不同的資產種類,或者即便能夠覆蓋所有資產種類,也很保證會在每一個品類中都做得最好。


這時,矛盾出現了。如何才能兼顧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投資種類和財富家庭的差異化需求?財富管理機構作為一個新的獨立的中介形態出現。


財富管理機構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通過對不同的資產管理機構提供的各種金融產品(又稱底層資產)以及他們的組合(各種公募、私募基金產品、保險、信託、資管計劃)進行篩選,並根據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科學和專業化地調整組合中資產配置的比例,為投資者設計因人而異、量身定製的綜合財富配置方案,以滿足客戶不同時期的理財目標,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在國外成熟的財富管理市場,財富管理機構會向投資者收取一定的諮詢服務費。

目前在國內,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是指為高淨值家庭提供綜合性理財規劃服務(包括投資組合管理、稅務規劃、遺產規劃、信託服務、離岸資產服務、不動產管理、融資、慈善安排等服務)的獨立中介機構。


具備特點是:具備“三個核心”與“一個週期”


核心一:資產管理重規劃:財富管理機構可以提供資產管理服務,保證資產流動性、財富安全、增值投資、全球配置等
核心二:事務管理重服務, 財富管理機構可以提供事務管理,包括法律、稅務、醫療、教育、移民、公益、社交等等服務
核心三:建立財富架構:通過資產管理和事務管理,為客戶建立一個財富架構以幫助客戶抵禦各類風險,保護基業長青
“一個週期”,財富管理機構提供的服務是客戶全生命週期的產品刷選和配置

“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都是管理人受客戶委託,為其提供包括投資管理在內的一系列資產管理金融服務,但兩者也有所區別,主要體現在:


一是操作上的業務核心不同。資產管理強調投資管理能力,財富管理則更強調資產配置和綜合服務能力。比如私人銀行作為典型的財富管理機構,其功能更多是為客戶配置財富、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而公募或者私募基金公司是典型的資產管理機構,強調以專業的投資能力實現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是服務核心不同。資產管理以資產為中心,而財富管理以客戶為中心。也就是說,財富管理更強調有針對性的理財服務和資產管理,更強調與客戶風險收益偏好的匹配和客戶財務需求的滿足。

簡言之,財富管理是更高形態的資產管理,是富有人本主義和人文主義色彩的資產管理。

如果想更多瞭解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內容,可以私信諮詢我。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


私人財富顧問娟萱


有觀點認為,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過,就所在單位的實踐而言,二者有明顯的界限:

服務對象上,資產管理服務的是投資者委託的資金,而財富管理服務的是客戶整個個體或家族。

產品特性上,資產管理的價值是創造有特定收益、風險、相關性特徵的產品,滿足投資者的特定投資或資產配置需求;財富管理的價值在於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投資、融資、諮詢、顧問等服務,滿足客戶的保值增值、財富傳承、家族事務處理等需求。

收益來源上,資產管理的收益來自固定管理費和/或超額業績分成;財富管理的收益來自客戶的投資諮詢、事務管理費。

核心能力上,資產管理需要的是投資研究能力,包括標的盡調、篩選、決策,運營、風控等;財富管理需要的則是圍繞客戶滿意度、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能力。


陳米因


其實他們從含義就是不一樣的。

資產管理的含義: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期貨、基金等金融投資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的行為。

財富管理是指以客戶為中心,設計出一套全面的財務規劃,通過向客戶提供現金、信用、保險、投資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將客戶的資產、負債、流動性進行管理,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幫助客戶達到降低風險、實現財富增值的目的。 財富管理範圍包括 : 現金儲蓄及管理、債務管理、個人風險管理、保險計劃、投資組合管理、退休計劃及遺產安排。

第二方面是強調的對象不同。

(1)資產管理格外講究收益率比拼,比如投資者對資產管理者的績效評估,不僅長期業績要比拼,短期業績也要比拼,比如對基金經理的業績,不僅3年評、5年比,還要半年拼、月月比,這就會給資產管理者帶來極大的壓力,情緒上的負面效應會帶來組合配置的短期化、非理性化,由此給資本市場帶來不必要的波動。

(2)相比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明顯又進了一步。財富管理的主體是人,對象也是人。也正因為如此,財富管理強調根據每一個人的風險收益特徵進行資產配置,比如高風險特徵的投資者,不妨給他多配置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低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不妨多配置一些低風險的固定收益或者保本型產品。財富管理主要針對的是投資者個人,不大追求不同產品之間的不必要的比拼。比如一個低風險的投資者,預期年化收益率是7%,如果給進行財富管理,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0%,這在高風險的產品裡面並不是一個很高的收益率,甚至可以較為容易地實現這一收益率,但對於上述這位低風險的投資者來說,10%的收益率就遠遠超過了他7%的預期收益率,這就超過了他的預期,客戶就會很容易達到內心的滿足。財富管理更強調有針對性的理財服務和資產管理。也就是說,它更強調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一簡單樸素的原則,更強調客戶內心理財需求的滿足。簡言之,財富管理才是真正的更高形態的資產管理,是富有人本主義和人文主義色彩的資產管理。

三、資產管理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的詳細運用:

(一)資產管理業務的運用:第一,證券公司辦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接受單個客戶的資產淨值不得低於人民幣100萬元。證券公司可以在規定的最低限額的基礎上,提高本公司客戶委託資產淨值的最低限額。第二,證券公司辦理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只能接收貨幣資金形式的資產。證券公司設立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數額不得低於人民幣5萬元;設立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數額不得低於人民幣10萬元。第三,證券公司應當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設定為均等份額。客戶按其所擁有的份額在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資產中所佔的比例享有利益、承擔風險。但是按照以下規定第五條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參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客戶不得轉讓其所擁有的份額,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五,證券公司可以自由資金參與本公司設立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證券公司應當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獲得公司股東會、董事會或者其他授權程序的批准。在該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存續期間,證券公司不得收回所投入的資金。以自由資金參與本公司設立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證券公司,應當在集合資產管理合同中,對其所投入的資金數額和承擔的責任等作出約定。

(二)財富管理業務的詳細運用:首先,賬戶管理服務。利用銀行便利的短期融資條件和先進的清算系統,為客戶提供存取款、投資、貸款、結算、智能轉賬等服務。這是財富管理服務中最基本、最簡單的內容。對於銀行的財富管理客戶,這些服務基本上免收服務費用。賬戶管理服務是以信用卡作為載體的。其次,交易類服務。這是銀行用來吸引客戶的主要財富管理業務,也是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中的強項。包括人民幣理財業務和外匯理財業務。


專注不良資產


  財富管理是更強調針對性的理財服務與資產管理,也就是說它更強調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一樸素原則,更強調客戶內心理財需求的滿足。簡言之,財富管理是更高形態的資產管理,是富有人本主義和人文色彩的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相對於過去的炒股、炒基金、炒外匯、炒期貨是一種進步,因為由《炒》上升到了《管理》。炒意味著跟風,沒有自己的理念;而管理則明顯上升了一個檔次,比如做組合配置,控制風險,注意產品淨值的回撤等。

但資產管理也有明顯的弊端,就是收益率的比拼,不但要比長期收益率,還要比短期收益率,這就會對管理者帶來很大壓力和負面情緒。從而引起資本市場不必要的波動。

財富管理相對資產管理又進了一步,財富管理的主體是人,對象也是人,誰的財富,當然是人的財富。正因為如此,財富管理強調根據每一個人的風險收益特徵進行資產配置,比如高風險的投資者,不妨給他多配置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低風險的投資者則可以配置固定收益或保本型產品。財富管理的主體是人,不大追求不同產品之間的比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